在建材店打短工的張慧芬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出生三個月的兒子一旦睡著,就隨時可能因呼吸衰竭死亡!孩子只有靠呼吸機才能維持生命——而買一臺呼吸機需要8萬元;在醫(yī)院就診,一天需要300元錢。鮮嫩的生命就這樣慢慢凋謝。絕望中,張慧芬卻發(fā)現(xiàn)用5元錢就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新生兒睡著就可能死去
7年前的一個冬夜,四川鹽亭縣城郊云溪鎮(zhèn)萬安村村民張慧芬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身旁熟睡的兒子蘭科張著嘴巴急促地吐氣,兩頰憋得通紅,渾身不停地抖動。她趕緊叫醒丈夫蘭廣智,兩人踩著自行車,把孩子往鎮(zhèn)醫(yī)院送。
經過醫(yī)生緊急搶救,蘭科的呼吸漸漸平息下來,但不到10分鐘,蘭科又顫抖起來,換氣不勻,難受得哇哇大哭。醫(yī)生再次做了搶救措施。半小時后,見蘭科沒有任何不良反應,醫(yī)生拔下了氧氣管??商m科閉上眼睛睡去不到兩分鐘,險情又發(fā)生了:他張嘴吐氣,嘴唇發(fā)紫,渾身冰涼。醫(yī)生只得吩咐張慧芬千萬別讓孩子睡著,趕緊送往縣腫瘤醫(yī)院。
這時,張慧芬明白了:兒子得了一種怪病,只要睡著就會發(fā)生危險。
當天上午10點,蘭科的病情得到確診。因為他年紀太小,肺癌已導致他的呼吸功能衰竭,要想治愈肺病,幾乎不大可能。醫(yī)生遺憾地說:“患兒隨時可能死亡?!睆埢鄯铱拗鴨枺骸罢娴臎]辦法了嗎?”醫(yī)生為難地說:“辦法倒有一個,就是用呼吸機幫他正常呼吸,但費用你們能承受嗎?”
使用呼吸機每小時需要十元,加上住院的各種費用,一天至少得二三百元,而蘭廣智只是個泥巴匠,張慧芬則在縣城一家建材店幫工,夫妻倆一個月的總收入才七八百元。
但張慧芬豁出去了,“就是能延長他一個小時的生命,我們也不放棄,他能活一個小時,就不能讓他遭一個小時的罪!”蘭科再次被送到急救室??吹絻鹤釉诤粑鼨C的幫助下,均勻地呼吸,靜靜地睡著了,張慧芬才放心地拽過丈夫說:“走,湊錢去?!?/p>
給兒子造一臺山寨呼吸機
蘭廣智夫妻回到家,顧不上喝口水,就分頭找親戚朋友借錢。一周時間,就湊了1.5萬多元,夠孩子在醫(yī)院住上兩個月了。
蘭廣智家的三間平房緊靠公路,夫妻倆騰出來賣給廢品回收站,自己搬到村里廢棄的保管室住。傾其所有,最多也只能維持蘭科住院兩年的花費。她打聽到,不住醫(yī)院,買臺呼吸機放家里供蘭科用,需要8萬多元。張慧芬突然想到:本村修理店李德山大叔那么聰明,能搗鼓出各式兩輪車、三輪車,就不能搗鼓出一臺呼吸機嗎?
李德山聽完張慧芬的想法,搖頭說:“這怎么成?呼吸機是高科技的玩意,不是我這個大老粗能玩的?!睆埢鄯野牙畹律綆У结t(yī)院,指著呼吸機說:“我覺得它跟修理店里的加氣筒差不多,都是一頭加氣一頭出氣。呼吸機是加氣筒,我兒子的肺就是輪胎?!崩畹律竭€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出這么高端的加氣筒。
張慧芬失望地走出醫(yī)院,滿大街兜轉,邊走邊想心思。這天,她來到公園里,看見有個賣氣球的老太太,用手捏著一只黃色的、圓溜溜的東西在給氣球加氣,捏幾下,氣球就被加滿了。老太太告訴她,這叫加氣筒,對自行車輪胎、皮球都可以加氣,5元錢一個。張慧芬心想,這太好了,買了個加氣筒就往醫(yī)院跑。張慧芬找到醫(yī)生說,我已經看明白了,呼吸機與氣球加氣筒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氣壓來交換氣體。只要能讓我兒子的肺部有規(guī)律地運轉,使他肺部的呼吸形成相對氣壓,持續(xù)不斷地工作,就能維持生命。對這個貧窮的家庭來說,這是唯一能拯救兒子的辦法了。
針對張慧芬的想法,醫(yī)院給蘭科的氣管里安放了一段簡易的仿生氣管,氣管一頭從蘭科的鼻孔里伸出來,外接在那個手捏式加氣機上。事前,醫(yī)生還做了一個實驗:每秒鐘輕輕捏一下加氣機所產生的氣壓,正好與人體肺部舒張所需的壓力一致。
張慧芬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輕輕捏了一下,等加氣機的氣囊鼓起來,再輕輕捏一下,間隔時間剛好一秒!隨著有規(guī)律的捏動,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兒子的呼吸也跟著她手里的節(jié)奏均勻起來。原來,兒子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張慧芬邊捏邊想,欣喜的淚水淌了下來。
第二天,張慧芬?guī)е鴥鹤映鲈毫耍瑒偟郊议T口,鄉(xiāng)親們就涌來看稀奇。從沒人見過,5元錢一個的加氣筒還可以給人加氣,土辦法竟然救了一條命。
我們都是孩子的呼吸機
張慧芬十分清楚,如果出現(xiàn)任何紕漏,哪怕是一個細小的差錯,都可能終結蘭科的生命。夫妻倆不敢把加氣機交給任何人。白天,張慧芬就守在蘭科身邊,晚上蘭廣智從工地回來與妻子交班。到了下半夜,張慧芬又要換丈夫去睡覺。
夫妻倆每天實際工作時間都在16小時以上。日子久了,不僅手指捏得麻木,人也累得面黃肌瘦,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使蘭科出現(xiàn)危險,頭懸梁錐刺股的方法夫妻倆都用上了。
轉眼就到了蘭科周歲生日了。那天,前來祝賀的親友很多,張慧芬不得不放下孩子去忙這忙那。因為熱鬧,蘭科的精神也特別好,見人就笑。張慧芬心想孩子不可能睡著,就放心地把他交給小姑抱著去玩。張慧芬的家人中有幾個孩子都大膽地圍著蘭科轉,不時伸手去摸摸那臺神奇的生命加氣機?;蛟S是蘭科玩累了,漸漸有了睡意,一個叫張東的孩子伸出手說:“阿姨,蘭科要睡了,我來幫他加氣行嗎?”小姑點頭同意了。張東滿臉通紅地接過加氣機,一下,兩下,蘭科隨著他手捏的節(jié)拍呼吸勻稱,鼻息聲輕微而酣暢。張東的手指變得輕松靈巧起來,他面帶微笑,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看著同伴們。同伴們深受感染,都躍躍欲試。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玩得正高興時,張慧芬的小姑剛要上前制止,卻被人拽住了,回頭一看,是張慧芬,她含著淚花說:“我已經看了好一陣了,謝謝孩子們?!?/p>
生怕孩子闖禍的家長,聽了張慧芬的話,也一個接一個走上去,在孩子們的指導下當起了實習生。緊接著,鄉(xiāng)親們都圍了過來,一個個接過加氣機練習起來,直到深夜,他們才意猶未盡地離開張家。
第二天一早,張慧芬剛開門,就看見鄰居劉嬸已經坐在門坎上了。她要幫張慧芬?guī)б惶旌⒆印埢鄯殷w悟到了鄉(xiāng)親們的愛心和責任感,它形成了一個堅實無比的鏈條,牢牢系住孩子的生命。
鄉(xiāng)親們輪流走進張慧芬家,幫她帶一天或半天孩子。張慧芬夫妻精神也飽滿起來,還能正常上班掙錢了,債務也越還越少。
成都華西醫(yī)院腫瘤科一位姓杜的醫(yī)生,老家是鹽亭縣云溪鎮(zhèn)的,2005年春節(jié)回家時,他聽說了這件事,很受震動,專程跑到張慧芬家探視。讓杜醫(yī)生感到神奇的是,蘭科雖然長得瘦小,但面色紅潤,根本不像得了絕癥。
正月初八,杜醫(yī)生回成都上班時,讓張慧芬?guī)m科去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蘭科肺部的腫瘤細胞沒有再增多,因此懷疑是蘭科有了“正?!钡暮粑?,促使各個器官正常發(fā)育,加之他長期服用中藥,對腫瘤細胞有一定的抑制,腫瘤細胞的擴散速度最終沒能跑贏他的發(fā)育速度。如果將這臺加氣機加以改良,或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幾天后,醫(yī)院為蘭科實施了進一步手術。他們把蘭科的氣管切開,在里面安裝了一根專門從美國引進的高級仿生呼吸管,管子通出鼻腔,另一頭像簡易帽子一樣卡在頭部,這種設備就是一臺便攜式家庭呼吸器。如果蘭科睡著了,扭轉開關,它就會自動運行。而它的總造價還不到1000元!
此后,華西醫(yī)院根據(jù)張慧芬的意見不斷改良,把干電池更換成可充電電池,最后又設計成鋰電池,大大壓縮了成本。
一年又一年,蘭科奇跡般活了下來。3歲,他才開始走路,才能說出完整的一句話,但張慧芬已十分滿足。2010年8月20日,蘭科過完7歲生日后,張慧芬決定再把蘭科送到華西醫(yī)院做一次檢查。這一次,奇跡再次發(fā)生了!醫(yī)生發(fā)現(xiàn),蘭科肺部的腫瘤細胞減少了許多,而呼吸能力也大大增加。
回去后,張慧芬把蘭科帶到密林深處的娘家居住,然后逐漸減少蘭科對呼吸器的依賴。兩個月后,蘭科終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自由呼吸了。張慧芬相信,蘭科的生命就像一只小鳥,完全可以從她的手中放飛了……同年11月8日,在華西醫(yī)院為蘭科截除仿生呼吸管后,張慧芬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地說:“我們終于勝利了……”
2011年3月,身體已全面恢復的蘭科激動地說:“我媽媽是個‘發(fā)明家’,是她發(fā)明的呼吸機救了我!”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