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激發(fā)學生內在需求,使學生樂于寫作;防止“閉門造車”,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求異思維,鼓勵開拓創(chuàng)新等三個方面,論述了運用“大語文”觀指導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寫作教學 創(chuàng)新 “大語文”觀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作文水平是語文教師們努力探索的問題,筆者從自已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對此問題提出以下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內在需求,使學生樂于寫作。
1.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在研究和探索中達到一種樂而忘返、如癡如迷的地步。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興趣。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才會激發(fā)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作為教師,要采取激勵措施,不但要注意拔尖的個體,還要顧及非拔尖的群體,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體美,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文章的局部美。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該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相信自己。
2.幫助學生形成寫作需要
需要是人對某種事物、某種對象的期待??释侨说乃枷胄袨楫a生的原動力,是積極的源泉。教師要讓學生認為自己有必要寫,而不是視為沉重的負擔。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xiàn)在有很多學生不會寫應用文,我在教學生寫留言條時,我先故意讓學生幫忙轉告一件事,當時學生怕記不住,我說你可以把它寫在紙上,寫好后拿給他看。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輕松地就學會了。
二、防止“閉門造車”,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創(chuàng)新。
文章要出新,貴在內容,貴在積累,生活是作文的泉源。葉圣陶先生說:“學生的寫作成績不好,你只須心平靜氣地問問自己:①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是不是適應他們當前的積蓄,不但不阻遏他們,而且要多方誘導,使他們盡量拿出來。②平時出給他們的題目是不是切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思想等等。總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們的生活。③學生對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認為是教師硬要他們去做的無謂之舉。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寫作教學的成績不好,其咎不盡在學生,訓練者實在應該負大部分的責任。”學生每天總要接觸一些人和事,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不管是從媒體的間接所得,還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有些都會叩擊他們的心弦。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愛好和追求,就是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內容,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狹小的課堂圈子,拓展生活外延,走出校園、走出自我、走進社會生活。啟發(fā)學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讓學生懂得生活有多廣闊,我們的作文題材就有多廣闊。無論事情多小,只要捕捉到其閃光點,就能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另外,必須培養(yǎng)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促使他們主動觀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首先讓學生學會感受事物。要學會用眼去感受,用耳朵聽,用鼻子嗅,用手觸摸。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感受人,人是萬物之靈,對人的總體感受既要重“形”又要重“神”。特別是體會人的情感,人的思想,從不同人的獨特思想中感受人物,解讀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培養(yǎng)中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讓學生寫觀察作文,進行“實物寫生”。他認為觀察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素材和活生生的語言。生活中處處有閃光的東西,到處有值得我們寫作的素材。關鍵是是否能發(fā)現(xiàn)它們、捕捉它們。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思維表達的綜合訓練是實施創(chuàng)新作文的根基。
在訓練觀察的過程中要明確觀察的訓練目的,首先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的順序,能抓住事物間的聯(lián)系,理解事物的特點。觀察有序,作文才會有條理。觀察的順序可根據事物空間上的遠近、上下、前后、內外分序,也可按時間上的先后分序……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積累各種確定順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確定觀察順序的能力。
其次,要讓學生的觀察做到全面細致,使作文內容具體可感。
全面觀察時要注意觀察事物每一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抓住反映事物特征的細微之處。如觀察人時在觀察人物的外貌、服飾、神態(tài)、動作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人物的性格、愛好等。
通過全面觀察不僅要了解事物的全貌,還要找出重點,抓住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在觀察的材料中進行篩選,進行選擇,把重點部分寫得具體、詳細。進行具體觀察的前提下,要進行觀察比較,寫出特點。
學生只有樹立了“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觀,主動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追求生活,真正地將對生活的點滴感受付諸于筆端,“言為心聲”,學生主動寫作也就成為了創(chuàng)新的可能,也就防止了“閉門造車”的作文弊端。
三、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求異思維,鼓勵開拓創(chuàng)新。
發(fā)散思維的特點是思維在頭腦中呈散發(fā)型。發(fā)散思維是多方向的開放思維,它要求思維能針對問題即發(fā)散點,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
在作文中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時,應注意客體發(fā)散思維和主體發(fā)散思維??腕w發(fā)散思維是就寫作對象而言;主體發(fā)散思維是就作者而言,作者的能力、素質、修養(yǎng)、經歷、認識問題的角度方法不同,面對同一事物,同一題材,各自的感受,認識也是有差異的。因此,面對同樣的春景,有人高唱“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求異思維又叫逆向思維,指與人們慣常的思維方式相反的一種思維方式,即思維從思考源出發(fā),探討事物存在、發(fā)展的根源,或逆推事物的存在,或對事物的存在發(fā)出質疑,以求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或事物存在的新形式。若能用求異思維破除思維定勢,從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就會有新穎獨到的發(fā)現(xiàn)。
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寫出創(chuàng)新作文是一條有效途徑。求異思維的作文一般說來有兩種類型。一種就是對一般的常用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對一些名言警句、成語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們完全可以從另一角度,從反面去想,比如由“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藥裹糖衣,人們更愛吃,同樣利于病,進而想到做思想工作關鍵在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談心,猶如春風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頓開,心悅誠服。另一種類型是針對某一文章的某一具體觀點,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這種文章,針鋒相對,立場鮮明。
除了上面所談的,每周應該讓學生抄一篇好文章。我每周都布置學生抄一篇課本外的優(yōu)秀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長期堅持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既陶冶了學生美的情操,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欣賞能力,也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詞匯,拓寬了寫作視野,提供了寫作素材,又達到了練習書法的作用,實在是收益無窮。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東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