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一生居住北京。自幼學畫習琴,皆有造詣。民國時期以畫謀生,兼授古琴。新中國成立以后,供職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全力于古琴的打譜與演奏,成就卓絕,堪稱一代國手。而管先生最后十多年間,演奏、錄音皆用的是“猿嘯青蘿”琴。
“猿嘯青蘿”,通長120.5厘米,隱間110.5厘米,肩寬22厘米,尾寬17厘米。圓龍池徑8厘米,方鳳沼邊5.5厘米。通身髹黑漆,漆面呈大蛇腹斷,琴身嵌十三螺鈿徽。配有象牙琴軫(缺一),青玉雁足。(早年更換下來的青玉岳山尚存。)龍池上題五厘米見方“猿嘯青蘿”行書四字,池下銘文為二厘米見方行書:“事余歡弄,龍舞鳳翔。諸色俗累,一時消忘。橫琴山廬藏”。再下是五厘米見方滿漢合璧“唐凱”大印。琴內項間右側有淺墨書“太康二年于沖”,楷書一行。龍池內兩側“一九五六年春管平湖再修”刻款。
1977年8月20日,美國發(fā)射航天器“旅行者2號”,內裝有“地球之聲”金唱片,其中90分鐘的音樂共收有27個曲目,管平湖彈奏《流水》,是所有曲目中最長的一首,也是唯一的中國音樂。時至今日,“旅行者2號”已過訪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流水》亦隨同旅行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夏蓮居得“猿嘯青蘿”
此琴最早著錄見夏蓮居《渠園外篇十種·七·弦外音》“題猿嘯青蘿”:丙寅歲暮,歸自東瀛。大風雪,阻舟遼島。層冰市聲外無見聞。居停左一塵,市古物,物率膺。獨一琴壤異照眼。岳齦軫足皆玉,諦審形制,蓋唐以前物也。詢之云,往貸客千金,持此償,十年無顧者。絀原值五之四售焉。觸指淵宏,泯絕木絲之跡,沨沨乎泠泠乎而莫窮其際。攫之醳之。又如松風之度遙壑,冰玉之漱幽澗,真天籟之遺,九德之選也。生平閱唐宋名斲可百數,以此例之,皆薪材耳。(此文所言“丙寅歲暮”,應是1926年12月至1927年1月之間。)又《題名琴授受圖九首》第七首:“此琴系滿清某親王售于大連某日商者?!?/p>
另據查阜西《奇琴猿嘯青蘿》記夏蓮居言:“溥齋自云戰(zhàn)前自日返國經大連見之于日肆,索價千元,以橐金不足,電津求濟,曾留滯五日守候款至,然后購之而歸?!边@段描述亦可作夏蓮居初得“猿嘯青蘿”更詳細的文字補充。查阜西借觀“猿嘯青蘿”
五十年代,“猿嘯青蘿”在中國古琴界受到很大的重視,當時琴界領導人查阜西先生曾登門求觀,并鄭重記錄。
查阜西《溲勃集·卷二·奇琴猿嘯青蘿》:鄆城夏溥齋住近余宅,有接觸,常盛稱其所藏琴。昨與孟舒過訪始得見,其一日“猿嘯青蘿”,貌奇古、體大、輕重適中,大蛇腹斷,斷鋒之距約二指,以灰糙極厚故也。面似圓拱殊甚而實扁平,側視極薄,故底面膠合之線幾逾三指,肩闊而腰不甚削,謂連珠則肩腰只各二凹而特深,黑漆,岳齦以玉,出音潤、勻、靜、透,按指輕、易、平、流;唯一缺憾則岳下至四徽之間,弦與琴面之距最大亦不及半指,致右指甲尖易觸琴面,奏弄之際不可不有趨避之分心耳。此文末署寫作時間為1954年2月17日。文中所提到的乾隆御藏古琴,即是海上名琴,乾隆御府珍藏之北宋宣和二年制的“松石間意”,現著錄于《中國古琴珍萃》。由查先生對此二琴所做的比較,可見他對“猿嘯青蘿”的愛慕之情。
其后,“猿嘯青蘿”被查先生借到府中,琴界中人都前往觀賞。故宮博物院鄭珉中先生《論鑒定唐琴的兩種方法》一文曾回憶當年經歷:(查)先生因汪孟舒先生介紹,同赴夏蓮居先生家,遍觀其所藏古琴。見“猿嘯青蘿”琴,倍加稱賞。因借歸照雨室,更張以今虞琴弦,聲音發(fā)越,極為潤透。先生盡屏去它琴,彈之不忍釋手。因請羅君福葆為之氈拓,其鐘愛之情于此可知。方阜西先生為“猿嘯青蘿”琴更弦撫弄之際,余適與吳鶴望君同詣查先生之廬,因有幸觀賞和撫弄之。
管平湖重修“猿嘯青蘿”
此后不久,“猿嘯青蘿”轉為管平湖先生所有,夏蓮居作《題名琴授受圖九首》以紀其盛:……平湖妙指天才,精力未衰。二十年前,曾囑其習此二曲,倘能有成,足為琴林一大貢獻。今幸得完此任務,嘉其勤劬,慨以海外所得猿嘯青蘿古琴為贈。此琴為平湖多年所想望而未能得者。……并囑倩人寫名琴授受圖,以志琴苑一段佳話。其詩有:
青蘿舊事記猶存,共說山猿解報恩。是漢是唐姑莫辯,元音字字澈靈根。(二)
一拂虛堂萬籟沉,聞韶忘味古猶今。曲終鼓掌齊聲贊,絕藝人操曠代琴。(八)
在五十年代早期,管先生專門整理“廣陵散”、“幽蘭”兩譜,先用兩年時間全力于最大曲“廣陵散”的打譜,演奏風格亦隨之大變,清剛俊逸。隨之整理最古存譜“幽蘭”,完成約在1954年。古琴“猿嘯青蘿”易主,京中琴人均應邀在場觀禮。只是在此之后管先生實際又付與夏蓮居四百元人民幣,作為部分琴款。
管先生不但是古琴國手,亦是公認的修琴圣手。1947年王世襄先生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庫房發(fā)現一唐琴,原被登記為“破琴一張”。于1949年向院長馬衡先生建議,請管先生修治,歷經一月有余,此唐琴被修繕的完好如初,這也就是極為重要的唐琴標準器:至德丙申款“大圣遺音”。該琴重修至今已逾一甲子,依然燦爛生輝,堪稱古琴修復的不朽典范。
《題名琴授受圖九首·弦外音》附程寬詩,附注云管先生“因重加修制,發(fā)現琴腹內有太康二年字樣,始知此琴為晉制。”
管平湖剖修、重整“猿嘯青蘿”以為自用,弟子鄭珉中曾經親歷,近年亦撰文追記此事:平湖先生對自己用的琴要求極高,必欲九德俱全而后已,什么是九德?即奇、古、透、潤、勻、靜、圓、清、芳,指的都是聲音特點,最后的芳字,似應是概括八德令人愛彈不忍釋手之意。在傳世古琴中九德具全的琴確是極少見的,當年奇琴“猿嘯青蘿”在查先生文中明確指出具有潤、勻、靜、透四德,尚缺奇、古、圓、清四德,所以管先生一定要為之調音的。……后來平湖先生剖修“猿嘯青蘿”時曾通知我去看,希望我在修琴方面再增長一點知識??上М敃r擺脫不開工作,只能在星期假目前去,所以只看了一次,是在將琴剖開之后,得知該琴也是用粘貼板條加寬的辦法,因此剖修時找不到合縫的漆線,只得通過測量,量準厚薄用鋸鋸開,被當作原料使用的古琴,加工時已部分改變了原來的輪廓,原來仿佛是一張仲尼式。另外在腹內項間右側有暗淡墨書楷字一行為“太康二年于沖”六字,下有墨筆圓圈中書一“二”字。至于如何調音,管先生說:“換去玉岳山,去窄膠合線大概可以了。”數月后再見到該琴,平湖先生說:“‘猿嘯青蘿’現在是一張九德具全的琴中絕品了?!贝撕蠊芟壬葑?、錄音都用這張琴了??梢姟霸硣[青蘿”的彌足珍貴。
“九德具備”如何難得?民國時琴學宗匠楊宗稷在其《琴學叢書·琴話》卷二曾有議論:“《太古遺音》云,蓄琴者欲其九德具備,毋收庸材。九德者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九德全者良不易覯,但得一二字,已勝于凡庸多矣?!惫徘佟霸硣[青蘿”經康熙年間名家唐凱改制而起死回生,后來又與管平湖先生結緣,這是其他古琴所難能有的奇遇。歷經千百年的古琴,歷史上皆經彈奏磨損,經高手髹整,每每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功效。故宮所藏四張?zhí)魄?,“九霄環(huán)佩”“飛泉”音韻絕佳,歷史上皆經剖腹重修。管先生所剖修“猿嘯青蘿”,琴音于潤透之外,更增添恢弘,隱然有王者之氣,是為中國古琴琴史中之重器。
“猿嘯青蘿”的重要地位
夏蓮居記錄“題猿嘯青蘿”:……攫之醳之。又如松風之度遙壑,冰玉之漱幽澗,真天籟之遺,九德之選也。生平閱唐宋名斲可百數,以此例之,皆薪材耳。此言比喻與“猿嘯青蘿”相比,其他曾見的唐宋名琴只能做為生火用的柴木,所言雖有過當,但也說明了曾擁有著名的北宋“混沌材”、收藏古琴頗豐的夏蓮居對此琴的厚愛,(“混沌材”古琴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查阜西先生對“猿嘯青蘿”的評語是:余生平未見絕無音之琴,獨此琴尚未遇;生平未見無木聲之琴,獨此琴不具木聲。無,美德之至也;不具木聲,則雖美而音量被限,而此琴較之昨年所見乾隆“御藏”松石間意之潤而不透者卻又勝一籌。是誠尤物,不可不記。
查先生平生閱琴無數,卻認此琴為“尤物”。
管平湖先生重修后的評語是:“猿嘯青蘿”現在是一張九德具全的琴中絕品了?!痹诖撕蟆霸硣[青蘿”陪伴先生走過了最后的十多年光陰。
鄭珉中先生撰文《記彌足珍貴的唐凱藏琴》,記述了管先生后人所珍藏的這件“猿嘯青蘿”,可見鄭先生對它的評價之高,以“彌足珍貴”來贊譽它。
1962年12月,為向全國人民介紹古琴音樂的繼承與發(fā)展,《人民畫報》特地發(fā)表《漫話古琴》,這是國家級別的權威介紹,登載了三張古琴的照片,“猿嘯青蘿”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