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億美元
2500萬美元的官方懸賞為什么十年來都未能誘惑本·拉登手下背叛他?一種答案或許是,美國政府低估了這個全球頭號通緝犯的價值。按照金融市場的最初反應估算,本·拉登之死的“市值”接近750億美元。消息公布第二天,標準普爾開盤漲幅達到0.5%,這使美國股票的持有者凈賺約700億美元;原油期貨開盤時每桶則下跌1.75美元,如此震波哪怕只維持一個月,也將為全球消費者節(jié)約大約50億美元。而這與薩達姆當初被捕時的早盤變化幾乎完全一樣。不過分析人士也普遍認為,同薩達姆一樣,“拉登之死”對市場的影響也可能是轉瞬即逝的。
20000億美元
過去三十年,源源不斷的外國投資幫助締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跡,而現(xiàn)在,到了中國“回饋”世界的時候了。美國亞洲協(xié)會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海外投資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這足以幫助歐美公司復興。得益于巨大的貿易順差以及外匯儲備,中國已經在世界很多角落建立了自己的“根據(jù)地”:非洲的銅礦區(qū)、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基礎設施,甚至是美國德克薩斯的石油項目。事實上,中國在美國35個州都擁有業(yè)務地盤,但整體而言,它仍是對美投資的小玩家。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美國人相信,中國投資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政治花招,而非盈利動機。亞洲協(xié)會就表示,如果美國不改變這種對抗心態(tài),可能就會對中國投資產生一種“寒蟬效應”。而在中國海外投資正處于指數(shù)級別的飆升起點之時,這最終將使美國經濟錯失良機。
13.26%
隨著中印相繼公布人口調查結果,關于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之間的比對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中國人口增速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印度有望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但相對年輕的人口構成,則讓印度的“人口紅利”更有優(yōu)勢。而中國人口則會在未來十年達到一個拐點:老齡人口的增速將超過年輕人,這將加大勞動力成本壓力,并導致家庭儲蓄減少。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數(shù)13.26%。不過,人口并不是決定“中國龍”與“印度象”未來地位的唯一因素,很多專家普遍認為,未來30年,在資源、人地比率、技能培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印度所面臨的壓力仍將大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