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刻是人最哀痛的時刻?多少年來人們總是這樣說,最親的人離世的時刻是最哀痛的時刻!
是的,這種說法中的“親人”,一般地說是指有血緣關系的“親人”。
可是,人們心里還有一種“親人”,這種“親人”是既不沾“親”又不帶“故”的人,而是從心里就特別景仰的人。這樣的“親人”離世的時刻,會引起萬眾的哀思與追懷。這樣的“親人”,往往是指那些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顯赫貢獻的人 。
李德生,就是這樣的一位人民的“親人”。
李德生,還是一位廣大青少年特別景仰的“親人”。
李德生,又是一位倍受中華青少年英雄團體集體無比尊敬和愛戴的革命長輩,視為可敬的師長,做人的楷模,自然屬于這樣的一種“親人”。
是啊,作為黨的一員戰(zhàn)將,人民的一位公仆,李德生同志在他晚年的生涯中,在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主席的位置上,書寫了關心和培育紅色下一代的獨特篇章——大力倡導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創(chuàng)建共青團“英雄支部”、少先隊“英雄中隊”和舉辦“火炬引導我前進”夏令營活動。
李德生同志在1995年與其他老同志共同創(chuàng)建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以來,多次參加青少年英雄團隊集體的各項活動,親筆為少先隊“白求恩中隊”、“黃愛龐人栓中隊”、“解放軍六英模中隊”、“特功五連中隊”題寫隊名,為一至九屆全國“火炬引導我前進”夏令營致祝詞,支持對優(yōu)秀的英雄團隊集體實施表彰活動。李德生同志認為,以革命先烈和英雄的名字與稱譽命名優(yōu)秀的學校共青團班級支部和少先隊中隊集體的活動方式,是傳承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極好辦法,也是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傳統(tǒng)做法在校園德育工作方面的生動體現(xiàn)。在李德生同志倡導和支持下,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打造出了“兩創(chuàng)一營”的育人品牌。李德生同志以關心和培育紅色下一代的光輝實踐和崇高風范,與青少年英雄團隊集體結(jié)下了忘年交。
春風淚雨。淚雨春風。
2011年5月8日15時20分,李德生同志的心臟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停止了跳動,走完了96歲波瀾壯闊的人生。當天,新華社播發(fā)了李德生同志逝世的訃聞。參加過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主辦的“火炬引導我前進”夏令營和受到過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表彰過的各地學校青少年英雄團隊集體師生們,驚悉敬愛的李德生爺爺不幸逝世,哀思無限,難以訴說。他們聽時不敢信,信時心已碎。
李德生同志逝世的第二天,即5月9日上午,各地許多學校在星期一升國旗儀式上紛紛為李德生爺爺志哀。寄托無盡哀思的唁電、唁函從毛澤東故里韶山?jīng)_、從圣地延安寶塔山下、從大別山腹地新縣紅安、從中原大地開封府、從東北黑土地沈陽、從渤海之濱唐山、從太行山東麓邯鄲、從塞外山城張家口,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一封接一封地傳到京城,傳到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傳到李德生同志治喪委員會。
以李德生同志為主席的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主持的規(guī)模巨大、氣勢磅礴的“紅領巾積分行動”,在毛主席故里韶山學校小學部校園捐建了一座“紅領巾積分教育樓”。李德生同志的逝世,給韶山孩子們帶來極大的哀痛。5月9日上午,他們在凝結(jié)著李德生爺爺情懷的“積分樓”前,朝著北京的方向默哀、宣誓。韶山的孩子們都知道,毛主席非常器重李德生爺爺,還詼諧地說過“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請你喝燒酒”這樣的話。由此,韶山的孩子們對李德生爺爺更親、更愛、更崇敬。
5月10日,大別山區(qū)全天下大雨,像是天公在為大別山驕子李德生同志的逝世而哭泣、志哀。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河南新縣列寧小學少先隊“列寧中隊”師生,極其悲痛地在雨中舉行悼念李德生爺爺?shù)年爼K麄冞€把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授予的“列寧中隊”的旗幟,在新縣陳店鄉(xiāng)李家洼村李德生出生地撐展開來以示悼念。
大別山腹地有一個鄂豫皖蘇區(qū)非常耀眼的紅色地名——湖北紅安縣七里坪。這里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紀念碑。李德生參加紅軍時就是由徐向前任總指揮的紅四方面軍的兵。5月11日上午,七里坪列寧小學少先隊“列寧中隊”在這座歷史豐碑前舉行儀式,沉痛悼念敬愛的李德生爺爺。孩子們含著淚水向置放在紀念碑前的李德生老將軍遺像三鞠躬。
5月13日晚間,到達北京參加李德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的各地學校英雄團隊集體師生代表,懷著沉痛的心情,到設在李德生爺爺家里的靈堂吊唁。
5月14日上午,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李德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胡錦濤等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來了,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軍、老戰(zhàn)士來了,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干部們來了、各界人士來了……在向李德生同志遺體告別的人群末尾,出現(xiàn)了一道壯麗的場景。來自各地19所學校的70余名英雄團隊集體的師生代表和他們的校外輔導員,撐展著一面面鮮紅的英雄旗幟,代表著數(shù)以千計的青少年英雄團隊集體,緩步進入靈堂,接受李德生爺爺?shù)臋z閱,向身著戎裝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的李德生爺爺作最后的送別……此時此刻,李德生同志似乎很欣慰,似乎他也看到了最想看到的旗幟:由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隊名的“長城中隊”旗幟來了、由他親筆題寫隊名的“解放軍六英模中隊”和“白求恩中隊”的旗幟來了、他家鄉(xiāng)的新縣“列寧中隊”的旗幟來了,還有來自韶山、延安、沈陽以及河北唐山、邯鄲、張家口總共56面英雄旗幟和數(shù)面“火炬引導我們前進”夏令營的營旗也來了。人們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還特意穿著夏令營營服來送別李爺爺。人們又發(fā)現(xiàn),剛剛創(chuàng)建的中國少年先鋒隊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qū)蒙古營小學“李德生中隊”的旗幟,也在這個行列里。
李德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結(jié)束后,各地英雄團隊集體師生們卻不肯離開,而是守候在靈車旁。當李德生同志的靈柩由禮兵抬著走向靈車時,師生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少先隊員行隊禮,共青團員和老師們行注目禮,一直目送靈車離去。
李德生爺爺在正午時分走了,而他那慈祥和藹的音容笑貌卻永遠地留在中華青少年的記憶里……
各地學校青少年英雄團隊集體師生代表在送別了李德生爺爺后表示:一定要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和舉辦第十屆全國“火炬引導我前進”夏令營的新風采,以開展“‘雙百’人物進校園”、“知黨愛黨跟黨走”、“豐碑在我心中”教育實踐活動和英雄團隊集體建設的豐碩成果,來告慰敬愛的李德生爺爺。
從鄂豫皖蘇區(qū)反“圍剿”的槍林彈雨中走來、從長征路上的萬水千山中走來、從敵后抗戰(zhàn)的熊熊烽火中走來、從解放戰(zhàn)場的隆隆炮聲中走來、從抗美援朝的滾滾硝煙中走來、從黨交給的每一個工作崗位走來的李德生同志,永遠和中華神州大地在一起,永遠和祖國的春天在一起,永遠和紅色的下一代在一起……
李德生同志功勛垂青史,楷模昭后人。
(作者袁寶瑩系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常務理事、人民解放軍某集團軍長城校外輔導站總輔導員;本文信息提供者:李玉剛戴成東趙必偉陳光安鄒建英 趙華 夏鳳芹高小萍陳金生王淑梅靳曉婕王蓉暉趙惠君 鄭麗萍 錢海濤李敬果毛振華柳向平於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