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這世界需要你。
因為你的存在,齊威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創(chuàng)造了一段歷史佳話。如君不信,請閱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鄒忌諷齊王納諫》。
因為你的存在,唐太宗才成為一代賢君,我國歷史上才出現了貞觀之治。如君不信,請閱中學歷史教材唐朝部分唐太宗與魏征一節(jié)。
相反,因為你的缺席,周厲王剛愎自用,濫殺無辜,使得只能“道路以目”的老百姓沒有誰不怨恨他。終于,百姓如河堤決口,沖進王宮,周厲王落了個被流放于彘的下場。
從古代歷史穿越時空隧道,我們步入現代日常生活。
因為你的存在,醫(yī)生的會診會議才開得熱烈,最終拿出的醫(yī)療方案才最為完備,病人的順利康復才有了可靠的保證。
因為你的存在,老師們備課時才有了唇槍舌劍,各不相讓,直到爭得面紅耳赤,第二天的上課才能夠駕輕就熟,深入淺出。
因為你的存在,企業(yè)營銷部中才有了對營銷方案的反復斟酌修改,才有了年終結束企業(yè)報表中營銷額又創(chuàng)新高的驚人喜悅。
從現代日常生活,我們步入令世人矚目的場所。
因為你的存在,三峽大壩從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原始設想,到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修建,歷時76年,使三峽大壩修建后產生的效益最大化、弊端最小化。
因為你的存在,“文革”時期衛(wèi)星中象征對毛澤東忠誠的多個毛澤東像章才得以撤下,從而保證了“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的質量,使其得以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fā)射,從而開創(chuàng)了我國航天史的新紀元。
因為你的存在,在每年三月于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兩會”上,才有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激烈精彩的交鋒,結果是真理欲辯欲明,國家層面上的決策才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并使失誤降到了最少最小。
你是誰?
你是不同的聲音!說白了,就是反對者的聲音!
因為有了你的存在,頭腦發(fā)熱的人們開始冷靜下來,原來錯誤的方案得以廢止,不嚴密的計劃得以完善,不得力的措施得以加強。
因為有了你的存在,前進道路上覆蓋著鮮花的陷阱得以回避,讓人傷痕累累的荊棘得以鏟除,人們走得更平衡、更快捷。
你,起初雖然可能被誤認為是冷風冷雨,沒有人喜歡你,但——
這成功的世界需要你!
[亮點剖析]1.材料豐富,內容厚實。從古至今,從日常生活到重大研究和決策,作者圍繞中心選擇最為典型、恰切的材料給以展示,從而做到了材料豐富,為文章主旨的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過渡自然,例證藝術。兩次使用過渡,使得文章前后銜接自然緊密。使用排比舉例、正反對比舉例,使得文章的主旨鮮明突出;使用設問,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引人注目。3.留下懸念,可讀性強?!澳恪笔钦l?文章上來并不說,這樣,也就給讀者留下了懸念。有了懸念,也就有了可讀性。到了快結尾的時候,作者才道出“你是不同的聲音”。這是使用了后交代手法。
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李邁是一名下崗職工,家里有一個女兒。妻子已經與他離婚了,好像是因為受不了這貧困的苦。
這天,李邁拖著疲憊的身子從勞務市場回到家里。唉,又是一無所獲。女兒很懂事,自己在臥室里寫作業(yè)。李邁想沖個澡,才想起已經停水三天了。
他定定地望著窗外,若有所思。他推開女兒臥室的門柔聲說道:“丫丫,爸爸要出趟遠門,你先到媽媽那里去,好不好呀?”丫丫乖巧地點點頭,開始收拾書包。
送完女兒,李邁并沒有回家,他想找個地方結束自己這可有可無的生命。失業(yè)、離婚,仿佛生命變成了灰色的。李邁有一種被人拋棄的感覺。他奮斗過,卻始終無果。
去哪里好呢?他回想著腦海中可以容下自己的地方。還是投湖吧,免得死后的慘狀讓人們受到驚嚇。李邁開始向市區(qū)邊界的邀月湖走去,他心中沉甸甸的,仿佛已經嗅到了水的味道。
天已經很黑了,人也越來越少,但李邁卻什么也不怕了。李邁一邊走一邊回憶著自己無奈的過去。突然,一聲尖銳的叫聲,從附近的樹林中傳來。是一個女子!難道她有危險?李邁循聲而去,在路旁的矮樹林里,一名歹徒正用刀威脅著一名女子。
李邁并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但今天的他卻不同以往了。他沖到那人面前,一個左鉤拳狠狠地將歹徒打倒在地。他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力量,只覺得身內充滿了火,熾熱的烘烤著他的心臟。
他三下五除二就把歹徒制服了,并用歹徒自帶的繩子把他綁到了樹上,還打電話報了警。他剛要轉身離去卻被那名女子攔了下來。她連聲向李邁道謝,并說有什么可以回報他的盡管開口。李邁看著這名女子,好像是富貴人家的人,但他現在已經什么也不需要了。
他搖搖頭,向湖的方向走去了。不一會兒,他便來到了邀月湖。湖面很平靜,平靜得讓人感覺這水是微涼的。
他開始向湖心走去。遠遠地聽到了警車的聲音,他微微地笑了笑。離湖心越來越近了,他似乎有些膽怯,但他沒有停下。水越來越深了。這時李邁聽到身后有人在喊他,好像是那個他救的女子。他聽到她大聲地喊:“大哥,你可別犯傻??!這個世界需要你!”
他靜靜地轉身,眼角流下了一個男人的淚水。
[亮點剖析]1.來源生活,魅力多多。本文寫一下崗工人下崗后,生活無著,妻子又離自己而去,自然消沉悲觀。于是尋死,卻遇上了歹徒威脅一女子。救下這女子后,繼續(xù)按原計劃行事,這女子卻出現在自己身后。故事雖是虛構的,但由于來自生活,表現了生活的本質真實,所以讓人感到有魅力。2.巧于敘述,讓人折服。敘述中有心理描寫,真實地刻畫出了李邁的思想動態(tài),所以不枯燥。敘述中有暗示,耐人回味,比如“李邁想沖個澡,才想起已經停水三天了”暗示沒有錢交水費,人家給停了水。3.情節(jié)曲折,點題巧妙。去自殺,卻遇上遭遇危險的女子。死都不怕了,還怕什么?這樣,不勇敢的李邁奮勇向前救下女子。走向湖中心時,背后卻傳來被救女子的聲音??梢哉f,本文故事情節(jié)曲折,利用女子的話語點題也很藝術。
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三月蝶飛,飛花如夢,柳絮輕吹,種種如同明媚的陽光一般綻放在道路上。匆匆而過的旅人,你為何不駐足欣賞這似幻春光,像輕盈的鳥兒一樣對著大地萬物輕唱?
旅人:我的家在遙遠的遠方,那是一只漂泊遠航的小舟,承載著故鄉(xiāng)殷切的囑托、期盼的目光,只有那里,蝶兒才能送來沁人的花香。
十月雁鳴,楓舞如火,金葉鋪路,種種如同碩果一般綻放在道路上。匆匆而去的游子,你為何不停下贊嘆這如夢秋實,像斗霜的金菊一樣對著大地萬物散香?
游子:我的家在遙遠的他方,那是一陣飄蕩遠行的清風,送來了故鄉(xiāng)暖心的問候、深切的希望,只有那里,落葉才能送來碩果的甘爽。
如愁絲雨輕輕飄在這座小小的東南海島上,這里有阿里山的巍峨,有日月潭的秀靜,有玉山雪峰,有澎湖倩影。可是在這里,六月菡萏不開,她們說,只有故鄉(xiāng)的土壤才能使她們綻放;在這里,臘月梅雪不飛,她們說,只有故鄉(xiāng)的天空才能讓她們飄搖。
這里是守望者的世界。游子旅人,如同囚禁在金絲籠中的雀兒,只有哀鳴。
聽聽他們的歌唱吧:
夜涼如水,多少個春秋這樣匆匆而過,多少個日夜枕上淚流闌干。遙在北方的那顆星,是如此明亮,如明眸一般亙古照耀著家鄉(xiāng)。而我們只能在天邊,對月無眠,只有天傾地陷的惆悵。
是誰,掛起風帆,開啟了我們的遠航?是誰,踏出家門,遠離了我們的故鄉(xiāng)?總以為不久當歸還,誰又可知,這一彎淺淺的海峽,竟永遠阻隔我們的回望,望斷愁腸!
東南一島上,遙望西北的目光何時才能迎來春風東南吹的景象——春在何方?我們期待,守望,惟圖西方北方的晚霞在天際飛翔。她似乎在向我們招手,放開胸懷等待相擁一刻。而我們——這個小世界的守望者,寸步難前,惟有淚千行。
西北天際,有我們親人的呼喚、同胞的盼望;西北天際,有我們遠航的終點、扎根的地方。那兒是守望者的天堂。
葬我于高山之上,遙望故鄉(xiāng)!
……
他們的歌聲是這樣嘹亮,他們的鄉(xiāng)情是這樣悲亢。他們在吶喊,發(fā)自內心的呼喚——
這個世界需要你——故鄉(xiāng)!
[亮點剖析]1.巧選題材,勝人一籌。常年不離故鄉(xiāng)的人,自然感覺不到故鄉(xiāng)的可愛與難舍。只有遠離故鄉(xiāng),且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遠離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才會成為游子日里夢里的呼喚,故鄉(xiāng)的小溪、房屋、田野等,才會成為游子思念的對象。一般考生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這樣自然少選思鄉(xiāng)題材來寫,如此本文作者自然是爆了冷門,引人注目。2.妙用辭格,優(yōu)美語言。本文使用比喻、反問、排比,化用于右任的《望大陸》中的詩句,使得本文語言如詩一般優(yōu)美耐咀嚼耐回味。3.精于構思,藝術點題。作者在布局謀篇方面下功夫頗多。開頭四段別具一格,讓人眼前為之一亮,知道起筆不凡;接下來“聽聽他們的歌唱吧”引出后面的5段;最后在總結的基礎上,用“這個世界需要你——故鄉(xiāng)”畫龍點睛。
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父親愛蘭,不僅僅是因為蘭花如君子。
父親總是對蘭花悉心照料,上心的如同它是集天地的精華才孕育出的珍寶。每當我回家時,父親就把蘭花小心翼翼地從陽臺木櫥的最上層搬下來,放在我的面前,自豪地對我說這株蘭花又長了多少,葉又綠了多少,哪天水澆多了,又是哪天發(fā)現多了幾株米黃色的花苞。父親欣喜的樣子像個大男孩,平時少見笑容的臉上也平添了幾絲微笑。我望著父親已顯蒼老的臉,無端地多了疑問:父親的生活中,為何這么需要這株蘭花的存在呢?
我又轉頭看著這株蘭。這株蘭花其實莖并不大,略顯嬌小,葉子綠油油的,顯然是被父親照料的極其細致;莖葉上也看不到半點塵土,旁邊淡淡的花骨朵簇擁著擠在一起,仿佛期待著旺盛的生命煥發(fā)光彩的時刻。
“怎么,覺得它像你嗎?”在我身旁沉默良久的父親突然說話了,溫和的光線照在他的臉上,映出一種別樣的溫情。
我顯然因父親這句略顯突兀的話愣住了,父親卻好像早已料到,他伸出手,用粗糙的手指輕捏住花苞,然后順著枝莖的紋絡向下滑動,好似讓我看到這株蘭的輪廓:“它多像你啊,含苞欲放,充滿著希望;你看它又那么美,雖未開放,可其氣質,多像你啊。”此時,蘭葉輕抖了一下,好似輕吻父親的手。
我頓了頓,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探觸不到父親的深意。父親愛這株蘭,他需要它的陪伴,他疼愛它,他期許它,但我卻忘了,這株蘭也需要父親??!它需要父親的呵護,需要父親的關愛。它的花苞雖小,但它卻承載著父親默默的希望與鼓勵,照料與珍藏。
慢慢地,我領悟了父親與這株蘭。而這株蘭花在風中輕柔堅韌的成長,更像一個十八歲的女兒在父親的疼愛中成長。蘭花如我,我如蘭花,父親需要我,而我,更需要父親寬厚的胸膛。我緊咬住嘴唇,起身泡了一杯茶端與父親。一個十八歲的女孩兒不知怎樣告訴父親自己對他的依賴與感恩,就讓這一杯清茶溫暖著父親,傳遞給父親這份濃濃親情。
這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蘭花需要父親,需要他的培育與呵護。一如我的世界需要一個人來做我的支撐,保護我,讓我煥發(fā)出穿破藍天蒼穹的光芒。
[亮點剖析]1.景物描寫,優(yōu)美迷人。在考場作文中,多的是敘述,多的是引用,惟獨少了描寫,特別是景物描寫,而這篇文章卻獨出心裁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蘭花,不禁讓人眼前一亮,為之稱嘆。2.含蓄蘊藉,耐人回味。讀完全文,我們會想,“這世界需要你”中的“這世界”是指什么呢?思考一番,能夠知道是指蘭花的世界,“我”的世界,而“你”是指父親。也就是說在本文中,“世界”的含義不單一,有多重含義,耐人回味。3.妙設橋梁,給人通路。父親愛蘭花,是因為在他看來,女兒如蘭花。這樣,寫父親愛蘭花,其實就是從側面寫父親愛女兒。為了讓讀者理解到這點,作者讓父親開口說話??梢哉f,父親的話語是理解本文的一座橋梁。
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五月的清晨,陽光透過單薄的紙窗在書桌上灑下斑駁的溫暖。他在鏡子前呆呆地佇立,望著鏡中的自己,良久也沒有任何動作。忽而他仿佛是深嘆一口氣,放出了自己內心中的痛苦掙扎,淡淡地道出一句:這世界需要你。
幾個月前的他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北京大學法科學生,他身材瘦弱,雙手無力,握得住書本筆桿卻握不住長槍鐵劍。他有一雙仍在鄉(xiāng)下務農的老父老母——是他們用日復一日流汗流血換來的糧食與金錢供他讀書。他們不懂什么救國圖存的大道理,他們只知道兒子便是他們的天,只盼著兒子早日考取一份功名以換來安逸的生活……而他今天竟要去干如此一件大事!民族危亡?。抑鬄陌?!天下之大勢啊!竟要他這等窮酸學生去挽救!
他仍在鏡子前猶豫不決,而時鐘卻走到了五點一刻。他回憶起了昨天在北大法科禮堂召開的會議,同學們相繼發(fā)言,言辭激烈。同窗好友謝紹敏當場嚙破中指,裂斷衣襟,血書“換我青島”四字,揭之于眾。他的眼前浮現了一張又一張堅決而憤慨的臉,他們是因同樣的信念走到一起的一群同齡人啊,而又有誰知道幾十年后的他們會是什么樣,中國會是什么樣。
他繼而想到了李大釗老師、陳獨秀先生——誰沒有自己的家庭、熱愛的親人?而他們卻放下了眼前安逸的工作,放下了家中親人的日夜等待而投身到革命事業(yè)中去。這需要多么寬廣的胸懷,多么堅強的精神支撐!先生們的犧牲不能白費,中國的存亡青年有責,而自己的滿腔熱血是揮灑的時候了!
想到這里,他不禁默默地握起了拳頭。他最后一次整理了衣領,抿直了有些發(fā)皺的衣擺,轉身走向門前。他推開門,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五四”運動的洪流中。
這世界需要你,需要千千萬萬個你,去拯救這千鈞一發(fā)的局勢,去力挽狂瀾,去引來春風化雨。青年啊,奮起吧!因為這世界需要你!
[亮點剖析]1.出其不意巧選材。寫考場作文最忌撞車,比如題材撞車。同一題材,你寫我寫他也寫,閱卷老師自然會產生審美疲勞。本文作者寫一個欲參加“五四”運動的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其作出的決定,可以說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題材。2.不失時機妙點題??紙鲎魑囊皶r點題,使得作文中心突出鮮明。本文作者深諳這點,所以在第一段結束時點題;文章末尾段,又再次利用議論抒情點題。3.形象突出好豐滿。文中的“他”沒有姓名,作者僅說他是北京大學法科學生,然后就寫他的心理活動。因為父母,他有過猶豫;因為同學,因為師長,他最后還是決定參加“五四”運動。真實的心理描寫,使得文中的“他”的形象十分豐滿?!八笔莻€體,也是當時眾多知識青年的代表。
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天像是一桶墨,細密的雨把天地連成一片。我撐著一把黑傘,蹲在墓碑前。照片同他本人一樣冷漠,墓碑上除了他的名字之外再無他字。我盯著他冷漠的相片,陷入回憶之中。
“你給我滾得越遠越好!”高考填志愿時,你留了這一句話便摔門而去。為了稱你的心,我去了遙遠的城市,從此遠走高飛。
在外人看來,我應喊你為“爸爸”,然而你從我小時候便不讓我這么叫你,所以我只用一個冰冷的“你”來稱呼你。從小到大,我沒見過母親和其他親戚,你也從不向我說你的事、母親的事。我們之間如陌生人般。雖然關系冷淡,但我從小到大想買的東西幾乎都能得到;而我向你說“謝謝”時又被你無情地呵斥——你就那么討厭我嗎?每年父親節(jié)我都為你買花,給你插到花瓶里,而你卻每次都當著我的面把花瓶摔碎,然后把狼狽的花一腳踢出門外。每年這時我的心都會碎一次。你會大聲呵斥我,然而卻從沒打過我。當然你不會贊揚我,盡管我十分努力學習想聽到你的稱贊??赡闶悄敲吹赜憛捨遥憛挼礁静幌肜砦?。
我剛讀研究生那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午,突然接到醫(yī)院的電話,他們說你快不行了。我的心還是痛了。我晝夜兼程地奔回家鄉(xiāng)的醫(yī)院,醫(yī)生說你為了見我又死撐了一天。我親見病床上的你,臉色蒼白,原本就冰泠的你臉上又蒙了一層冰霜。然而,這次你的目光卻是暖的。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你床前,你一把抓住我的手。我問你這是要干什么。你哆嗦著,哭了。我一怔,不知所措。你用不連貫的語句道出了心中多年的秘密。
我是你罪孽的證明。
你三十歲那年,無意開車撞死了剛生下我不久的母親。你找不到一點我母親親屬的信息,你便獨自把我養(yǎng)大。
聽了你的話,我竟一點都沒有吃驚。你說:“我知道我罪孽深重,但把你養(yǎng)大,是我唯一能替你母親做的……我怕你將……來對我懷有感恩之心,所以我才……不讓你喊我爸……才想辦法讓你討厭我……”
我的鼻子一下涌上一種酸酸的感覺:“可是,每當父親節(jié)你摔碎花瓶的深夜,你都會悄悄地把花從門外撿回來,偷偷曬成干花再保存起來;你從沒拒絕過我買東西的要求,可你自己卻舍不得買地攤上十元一件的襯衫!……你以為這些我都沒有看見嗎?”
你聽完后笑著離開了這個世界。
……
嘩嘩的雨聲將我拉回現實,重新端詳著你的照片,我對你說,你知道,我的世界多么需要你嗎?
[亮點剖析]1.撲朔迷離生懸念。墓中的“他”是誰?讀完第三段,知道“他”和我生活在一起,凡“我”需要的,“他”都滿足,可“他”對我又極冷淡、討厭。有這樣的爸爸嗎?讓人生疑。生疑自然也就產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自然也就想著一探究竟。這也正是作者想達到的目的。2.再三思考味道多?!拔摇笔墙煌ㄊ鹿视龊φ叩暮⒆?,卻是由肇事者養(yǎng)大成人。對肇事者該感恩還是仇恨?這可真是一個兩難選擇。可文中的“他”一直生活在自責中,正因為這樣,“他”才希望孩子不要對自己有感恩思想。這樣的“他”確實是一個善良的人。正因為這樣,文中的“我”才說“你知道,我的世界多么需要你嗎”。3.結構簡單易把握。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結構簡單。只有結構簡單,閱卷老師才能在第一時間給予把握,審視我們作文的內容和語言,給我們打出一個恰如其分的分數。本文作者深諳這點,所以使用了“現實——回憶——現實”式結構。
這個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那天夜里回到家時,煜看到防盜門上掛著一個快遞包,上面只寫著收件人的地址和名字:蕭煜、蕭然。寄件人那一欄卻空著,感覺怪怪的。
“我回來了!”蕭煜一進家門,會習慣性地喊上這么一句,但回答他的不過是鐘表的咔噠聲。他把各個屋子都走了一遍,“媽?……媽?”家里沒人。最后他又推開爸爸媽媽的臥室門,映入眼簾的只有媽媽那張黑白照片,他突然記起:媽媽已經過世了。媽媽有胃癌,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家境不好,吃糠咽菜把肚子給吃壞了,三個星期前,媽媽剛從醫(yī)院離開了這個世界。
蕭煜抹干眼淚回到書房里,想起了那個快遞包,好奇地看著,橫著把包裝撕開,里面掉出兩個小信封,一看便是個心細手巧的人折的,信封外面系著一根紅線。蕭煜心想:會是誰的信呢,還用紅線折紙包著?他拉開一封信上的紅線,將折紙舒開放到一邊,展平,然后將信一翻,蕭煜一驚,瞪大了眼:寫給我的好兒子。難道是寄錯了?蕭煜抓起快遞包,但上面確實是躺著兩個名字:蕭煜、蕭然。
這時傳來一陣開門聲。蕭煜急忙跑了出去。
“這么晚了,還沒……”常年泡在工地上的工程師爸爸帶著滿身汗臭回來了,外套有一個月沒洗了。
“爸,媽給我們寫的信。”蕭煜手中挑著那根紅線。
“什么?”爸爸剛脫下滿是塵土的皮鞋,一只腳還沒有伸入拖鞋里去,就僵在了空中,突然回過頭,目光緊壓著蕭煜。
“我說,媽,我媽給我們寫的信。”
“真的,不信你看看這是誰寫的?!笔掛习咽稚斓桨职置媲?,把那個兩半的快遞包和兩封信一并交了過去。爸爸怎么會不認識這稚嫩的筆跡,只是他好像很平靜,只是癡癡地拉開紅線:寫給我的好丈夫。這是他教她寫過的字,不會錯,怪不得她會問他怎么寫信,就算是在病床上很難握筆。
他倆又停住了,兩個人在靜讀一個母親和一個妻子要寫給他們而不好意思開口說出的一切。窗外的萬盞燈火都已經熄滅了,只有這家還亮著……
“一個月前?”蕭煜看到落款上的日期,“爸,今天好像是我十八歲生日!”
“是啊,”爸爸抬頭,眼中潸潸然是噙著淚的,“也是我和你媽結婚二十周年的紀念日?!?/p>
沉默良久,父子倆找出一張粉紅色的紙開始給媽媽寫回信——因為蕭煜記得很清楚,媽媽喜歡粉紅色。
信是這樣寫的——
老媽,我需要你。
老婆,我需要你。
這個世界需要你……
[亮點剖析]1.故事含情,動人心弦。媽媽去世前在病床上給丈夫和兒子各寫了一封信,要求郵局在她的兒子十八歲生日、同時也是和丈夫結婚二十周年紀念日送到兒子和丈夫手中。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母親和妻子啊。誰讀了這則故事不潸然淚下?2.藝術交代,天衣無縫?;钪娜擞衷趺磿盏剿廊サ娜说臅??這確實是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用心理描寫來給予交代,這就是“這是他教她寫過的字,不會錯,怪不得她會問他怎么寫信,就算是在病床上很難握筆”。3.畫龍點睛,破壁騰飛。結尾部分連用三個微型段落,依次是“老媽,我需要你”、“老婆,我需要你”、“這個世界需要你”。前兩個段落是并列關系,這兩個段落和最后一個段落是分總關系?!斑@個世界需要你”,換一個說法就是這個家庭需要你!
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光標:
您好!最近媒體上關于您的負面新聞很多,您一定很揪心吧?但我要告訴您,您千萬千萬不要停止您的慈善行動,因為我們這世界需要你。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您帶領120名操作手和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千里救災,救出131個生命,其中你親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還向地震災區(qū)捐贈款物過億元。溫家寶總理稱贊您是“有良知、有靈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災區(qū)的企業(yè)家”,并向您表示致敬。
2010年8月13日上午,您再行善舉,由您捐贈的5千臺電腦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江蘇省光彩事業(yè)促進會、公益中國愛心聯盟送達遭受泥石流災害的甘肅舟曲縣以及新疆、青海、云南、貴州、四川、山西等省區(qū)。也是這一天,在五千臺電腦堆成的電腦墻前,中華慈善總副會長鄧銅山代表慈善機構從您手中接過了一千萬元現金支票。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大地震,創(chuàng)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記錄。您在得知日本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向日本災區(qū)匯款100萬元人民幣,以此報答國際社會過去對華救援之恩,并于當日晚間乘飛機轉道香港飛赴日本,參與相關救災工作。12日下午抵達日本,并于13日輾轉來到福島,并展開了救災工作。這也是此次地震中發(fā)生核電站爆炸,并引發(fā)嚴重核泄漏事故的所在地。3月13日傍晚,天已經黑了下來,您聽到廢墟中一個屋子內有人呼喊著求救,于是打著手電筒靠近,發(fā)現一名近50歲的婦女被困在一棟垮塌的房子內。您顧不上隨時有余震的危險,立即和隊友靠近房屋,敲碎窗玻璃最終將被困婦女救了出來。
我們的世界哪里有災情,您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您的捐款就到達哪里。因為有了您的存在,我們的世界也就多了溫暖的陽光,也就多了金色的希望,也就多了綠色的愛。這正是您的期盼!
現在有人說你的慈善是少捐多報,您就將這種聲音當作蛛絲輕輕抹去就是了。要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鳥也有?。∧f千萬不要將時間和精力陷在負面新聞的旋渦中。如果這樣,可以說,您也正中了某些制造負面新聞的別有用心者的圈套。要知道,世上還有許多許多等待救助的人們,也就是說,這世界需要您!
盛援者
2011年6月7日
[亮點剖析]1.有的放矢,內容充實。陳光標作為中國首善,知名度特高,時代特色特強,可是現在卻有了關于他的負面新聞。這個時候的陳光標最需要安慰,于是這個考生看到題目“這個世界需要你”,便寫了這篇文章。可以說,這是一篇有實際內容的文章,絕不同于那些無病呻吟之作。2.敘述藝術,令人欣賞。從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再到日本特大地震,三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中的陳光標的身影,作者按時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一一敘述,敘述講究側重點,講究形象生動。3.構思巧妙,主旨鮮明。作者在一一敘述了陳光標在國內外救災中的身影后,馬上議論(第6段),凸現了陳光標行善的重大意義??梢哉f,這議論精彩及時。文章在第一段入題后,圍繞中心組織材料,而結尾在議論的基礎上點題,照應題目,一方面使得文章結構嚴謹,一方面使得文章主旨更鮮明。署名“盛援者”,“盛援”,聲援的諧音,表現了作者的匠心。
這個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也許,你現在正觀賞著金門大橋的蒙蒙云霧,準備縱身一躍,讓湍急的水流將你吞噬;也許,你現在正遠望著天邊將要落去的夕陽,準備在沖繩島這塊神秘的土地上讓自己像今日的夕陽一樣從世界上消失。嗯,都是些唯美的風景,那么,請你再留戀一會,我要告訴你,這個世界需要你。
我不知道你是經歷了怎樣的挫折,讓你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在你離開的那一瞬間,命運會綻開他那令人作嘔的笑顏,因為你輸給他了,如此,你便成了一個失敗者,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那么,你會甘心嗎?你就寧愿被命運所擊倒?你難道就不想東山再起,用你的三千越甲攻破他的吳楚之地?這個世界需要你,需要你去證明強悍的不是命運,需要你去證明你不是失敗的那一方。
呵,離去?這就是你的選擇嗎?不過是懦弱的托詞、愚蠢的托詞!我不會為你舉些名人的事例,因為現在都顯得不切實際,我只想告訴你,平凡的我們如果再選擇平凡地離去,那么我們也就真的因為懦弱、愚蠢而讓人看不起了。這是你想看到的嗎?我想該不是吧。
我不知道你是感到自己多么地無能為力,讓你選擇了離開人世,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在你離開的那一瞬間,不止是你自己,所有人都會覺得你太過渺小,如此,你便果真成了那滄海一粟,在歲月中被侵蝕殆盡了。那么,你有沒有想過去改變些什么?你有沒有想過用你的成就去渺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需要你,需要你去證明你存在的偉大,需要你去證明你還有渺小世界的勇氣。
我不知道你這么做是為了什么?為了愛情,友情,抑或親情?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她(他)其實一直守候在相約的地點,你還記不記得刻骨銘心、與子偕老、風雨兼程的那些諾言?朋友們,他們一直都守著你,不管你走到哪里,哥幾個都陪著你,你不知道與你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有多需要你?你輝煌的時候,他們與你一同歡笑,你失落的時候,他們會關懷地問你。你知不知道,從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在你身上花費了多少心血,他們含辛茹苦地育你長大成人,你忍心拋下鬢角泛霜的他們?要知道,他們的世界需要你。
明白了這個世界需要你,那么,我的朋友,就從心底抹去一切厭世的念頭吧!請振作精神,干出一番讓世人刮目相看的事業(yè)吧!
[亮點剖析]1.似促膝而談,真摯感人心。朋友因為厭世竟想到了自殺,怎么規(guī)勸?作者用第二人稱,左一句“你”,右一句“你”,頓時也就縮短了和朋友的心理距離,這樣的規(guī)勸朋友怎么會聽不進去?2.頻繁用問句,促人去思考。作者頻繁使用反問句、設問句和一般問句,避免了平鋪直敘,促使朋友去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從而接受自己的規(guī)勸。3.開頭求藝術,結尾講點題。開頭推出兩個特寫鏡頭,引起讀者的關注。結尾點題,使得文章中心突出鮮明。
這個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
灰暗的天,搖曳的樹,眼淚滴進血泊中,一陣“震耳欲聾”之后,艾甫越來越想對父親說:爸爸,這個世界需要你。
艾甫從小是在父親的懷抱中長大的,艾甫與父親親密無間,艾甫也自然地喜歡上了父親喜歡的運動——籃球。記得上小學的每個周末,艾甫和父親基本上是在籃球場上度過的。艾甫笑著,父親也笑著,四周的樹木和著春風,也笑著。艾甫感覺,他的世界局限于父親構建的溫暖的家庭氛圍中。
后來,艾甫漸漸長大了,走進初中。艾甫開始了解世界,他感覺與朋友的交往對生活是多么重要。每天回家,艾甫只是敷衍地和父親打打招呼。艾甫在不斷地疏遠父親,腦海中時常在想:“我為什么每星期都要在籃球場上浪費我那寶貴的時間?”雖然艾甫的冷漠深深地傷害到了父親,但他總在保持著沉默。艾甫發(fā)覺,自己的世界在擴大,父親的存在已成為他的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記得那是初三時的一個星期天,朋友們去看電影,而艾甫未被邀請,他情緒低落。就在這時,父親輕輕地推開門,躡手躡腳走進來,小心翼翼關上門,在艾甫肩上輕拍一下,對艾甫說:“今天天真好,我們……我們去打籃球吧?”“你走開,讓我靜一會?!睅啄陙?,艾甫對父親的積怨,似乎在這瞬間爆發(fā)了出來。
過了不久,耳邊忽然傳來刺耳的剎車聲……
父親由于撿拾掉在公路上的籃球,出了車禍……
搶救燈滅了,搶救房門開了,父親面帶氧氣罩,全身纏著白中透紅的帶子。冰涼的過道,只剩下艾甫懺悔的身影。
那以后,艾甫的犯錯幾率似乎在成倍增長:冒天下之大不韙,私拉照明線;午休時間,獨自跑到操場上遛彎;課外自由活動時,居然過度自由,跑到網吧逍遙……學校的公告板上,清楚地列著艾甫的一條條罪過。
中考結束了,艾甫居然考了全市第三名,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沒人知道,這都是源自他對父親的懺悔:艾甫私拉照明線,是為了挑燈夜讀;午休在操場上遛彎,是為了背誦枯燥的唐詩宋詞;翻墻去網吧,他拒絕了游戲和QQ的誘惑,上網查閱資料……艾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仍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父親,艾甫要用成績喚醒父親。艾甫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他需要父親。
抱著籃球,手拿成績單,輕輕推開門,艾甫小心翼翼地走向父親,嘴中吐出幾個字:“爸……爸,中考我考了全市第三名,你……聽到了嗎?”
奇跡出現了,父親睜開了眼,臉上竟有一絲笑意。艾甫情不自禁地撲上去,大聲說:“爸爸,您兒子的世界需要你!”
[亮點剖析]1.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一片真情,這該是作者在寫時就醞釀感情,從而飽蘸筆墨行文的結果。2.巧設機關,引人入勝。作者寫艾甫的爸爸出車禍后,他的犯錯幾率似乎在成倍增長,我們就想艾甫徹底完了??山又x,真相大白。這樣,作為讀者的我們也就獲得了閱讀的滿足感。3.結構巧妙,主旨鮮明。作者將一個重要片段放在了開頭來寫,這是倒敘。使用倒敘,也就增加了懸念。在開頭段點題后,結尾段作者又再次點題,使得文章主旨異常鮮明。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