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南一帶,蔡鍔將軍征聯(lián)求賢的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眾人皆知,1915年12月,袁世凱在美、日等帝國主義支持下,公然宣布推翻民國,恢復(fù)君主制度,自稱“中華帝國皇帝”,改民國5年為洪憲元年。演出了一場“登基”的丑劇。
1916年1月,蔡鍔將軍親率護國軍第一軍二、三梯團主力北上討袁,從云南經(jīng)貴州黔西、畢節(jié)向川南挺進,揭開了護國戰(zhàn)爭的序幕。2月初,蔡鍔將軍率部抵達川南門戶敘永縣城,當?shù)孛癖姾勈硥貪{夾道迎接。在此期間,蔡鍔將軍廣納賢才。一日,蔡鍔將軍宴請各界賢達名流,酒至半酣,他即席口述一上聯(lián),以詢征下聯(lián)。其上聯(lián)云:
“或(鶴諧音)在圜中,逐去老袁還我圜;”
“圜”是“園”的繁體字,“國”是“國”的繁體字,這是個拆字置換聯(lián),意思雙關(guān)。從文字上看,把“圜”里面的“袁”去掉,換上“或”字,就成了“圉”字。這個上聯(lián)的實際意思是:打倒袁世凱——“逐去老袁”,恢復(fù)中華民國——“還我國”。
席中鄉(xiāng)賢劉斗山先生當即應(yīng)聲對日:
“藿(鸛諧音)鄰柱側(cè),取消君主復(fù)民榷。”
“榷”是“權(quán)”的繁體字。下聯(lián)也是個拆字置換聯(lián)。意思雙關(guān)。從文字上看,“柱”字去掉“主”,換上“藿”字,就成了“權(quán)”字。這個下聯(lián)的實際意思是:推翻袁世凱的帝制,恢復(fù)民權(quán)。
劉斗山先生妙句巧對,工整貼切。蔡鍔將軍十分贊賞,抱拳日:“兄弟適才名為求對,實則求賢,斗山先生既具文章功力,又富革命精神。可敬!可敬!”于是,蔡鍔將軍當眾宣布聘任劉斗山先生為行轅秘書。眾人無不點頭稱贊。
責(zé)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