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人對“公車”私用現(xiàn)象越來越多、越來越失控一直意見很大,但又無可奈何。君不見:公車使用者探訪親友用公車,外出購物用公車,接送孩子用公車,參加大小宴會,甚至家屬外出辦事也用公車;開公車的司機也沾光,用公車“順便”接一下自家的孩子或辦點私事,都是家常便飯,小事一樁;而且,這種公車私用的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連警車、救援車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由此,筆者想起了自己親眼所見的某些外國的不同做法。
1989年,我被派往中國駐瓦努阿圖共和國大使館建館并在那里工作達4年之久,瓦國關于公車使用的規(guī)定令我至今難忘。我記得,瓦總理曾親自在電臺向全國人民宣布:公車只限于執(zhí)行公務時使用,任何人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使用公車辦私事,均可向總理舉報。這個規(guī)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得到了嚴格地執(zhí)行。當年利尼總理的夫人打著赤腳步行到我們住處聊天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瓦總理號召百姓監(jiān)督公車的使用,百姓可以做到,其中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所有公車的牌照顏色與其他車輛不同,一眼就可以認出來。我們中國也提出歡迎百姓對公車使用進行監(jiān)督,但在我國,公車牌照除了軍車、警車之外和私車是完全一樣的,一般人根本無法區(qū)別,叫百姓從成千上萬輛無任何特殊標志的汽車中找出公車并進行監(jiān)督豈非空話一句?
無論從我國的人力、財力還是從技術水平看,更換一下公車牌照顏色或對公車加設特殊標志,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但在這個問題上,“與國標接軌”的話少有人講了,而只體現(xiàn)了我們的“國情”。
上世紀80年代我在美國駐華使館教中文時,有的學生想學一些課本之外的東西,復印了一些資料,他們告訴我,材料都是自費復印的;在使館給我的一個裝材料的大信封上,我注意到,信封上印著:這是美國政府的財產,不得私用。
美國是世界的首富,而瓦努阿圖則是世界上有數(shù)的貧窮國家之一。一貧一富,他們對于“公與私”的認知卻如此相近,我們這個處于二者之間的“發(fā)展中大國”的國民在這方面表現(xiàn)又如何呢?問題不在于國家的大小、國力的強弱,而在于國民的素質以及有沒有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