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議論多時的網店該不該征稅的問題,而今武漢給出了答案:武漢市國稅局日前開出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對淘寶女裝網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稅430余萬元。據稱,在武漢的淘寶皇冠級以上網店都將被納入該市稅收征管范圍。
根據稅法,凡是在我國境內發(fā)生的任何交易,都應該繳稅,這一征稅案例并不違法。如對“我的百分之一”這樣的超級大網店實行征稅,店主和公眾大多能夠接受。雖然這一征稅案例有失公平——按照該市國稅部門的解釋,不會將個人網店全面納入稅收監(jiān)管,只對那些達到皇冠級以上網店進行征稅,這雖然照顧到了那些小網店的利益,但對被征稅的大網店則不公平。不過,這還不是關鍵因素,筆者關心的是武漢市國稅局將會按照怎樣的征稅標準來實施網店征稅。筆者不清楚國稅局對網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稅430.79萬元的依據何在?國稅局只是籠統(tǒng)地解釋,多方掌握的數據顯示,該店2010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該局征收其2010年的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滯納金,共計430.79萬元。由此看來,國稅局是按對實體店的征稅依據和標準對網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稅,而沒有對實體店與網店予以區(qū)別對待。故這一征稅結果顯然存在問題。
眾所周知,網店與實體店的經營思路、方式、渠道及資金進出途徑等大不一樣,怎能按照實體店的征稅辦法對其征稅呢?即使是美國,對網店的征稅該遵循怎樣的標準,也一直存在爭議。雖然為了判斷某人的網上銷售是否屬于商業(yè)活動,美國國內稅收署列出了多達9項指標,這些指標包括是否依靠該項收入為生、是否以商業(yè)化的方式行事、是否投入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到該活動中等,即便如此,這些指標也依舊顯得模糊,難以判斷。故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在網店征稅問題上慎之又慎,寧愿不征或少征,也不愿貿然開征。
由于這是國內首例網店征稅案例,其征稅依據、標準必然會影響到此后武漢和其他各地的征稅行為,也就是說,它具有“示范”作用,因而征稅是否公正公平關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