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或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朋友一定都知道美國《國家地理》這份雜志,《國家地理》的官方網(wǎng)站www.nationalgeographic.com上更有無數(shù)精美絕倫的圖片,近期一組名為《阿迪朗達克:永遠的野性(Adirondack Park: Forever Wild)》的照片就刊登在《國家地理》網(wǎng)站上。
拋開紐約州野生公園的美景不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國家地理》上的風景照片有一個很大的共性,那就是無論遠景還是近景,畫面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非常清晰,而我們自己拍攝的風景照片則遠不能達到這種效果,這是為什么呢?難道只是因為給《國家地理》供稿的都是專業(yè)攝影師,使用的可能是頂級專業(yè)攝影器材么? 其實在《國家地理》風景照片上,很多都應用了一種叫做超焦距(Hyperfocal Distance)的拍攝方法。
什么是超焦距
當鏡頭對焦在遠處某個位置時,由于焦點后的景深比較大,甚至于無窮遠處的景物都可以清晰成像,人們把對焦點以后能清晰成像的距離稱為超焦距。以前的傻瓜相機很多本身并沒有對焦功能,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的原理,利用短焦鏡頭在一定距離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較清晰地成像的特點,省去了對焦功能。
如何超焦距拍攝
從原理上,不管鏡頭采用多大的光圈或是焦段,都存在著超焦距現(xiàn)象,即從超焦距離的一半開始到無限遠處,都落在景深范圍之內(nèi),都可以清晰成像。當然,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超焦的距離也就更近。采用超焦距攝影能夠帶來一個很大的好處:不需要對某一處對焦就能獲得遠近都清晰的照片,在拍攝風景時就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遠近的景物,只需要專注于測光和構圖,可避免自動對焦或者手動對焦時造成的失焦情況,從而用最快的速度抓取到畫面。
一般來說,可以將鏡頭的對焦模式改為手動對焦,轉動對焦環(huán)至無限遠即可保證風景照片中遠景的清晰。但對于不同大小光圈和不同的鏡頭焦段來說,想要讓前景(即1/2超焦距)同樣清晰,就要盡量縮短超焦距的距離。當然人工測算很麻煩,可以使用“景深計算器(Depth of Field Calculator: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來看看你的相機在各個光圈和焦段下的超焦距到底是多少。如佳能5D2相機,使用50mm標準鏡頭,在F11光圈時,超焦距在7.42米處,從鏡頭至3.71米處為前景。在實際拍攝時,采用F11的光圈,鏡頭手動對焦,轉動對焦環(huán)至7.5米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