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裴周玉今年99歲了,但他對自己70多年前兩次入團的每一個細節(jié)仍記憶猶新。頭一次,他在大革命失敗的腥風血雨中,在家鄉(xiāng)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三年后,由于參軍走得急,沒顧上轉(zhuǎn)組織關(guān)系,在部隊重新入團。當時他還代表200多名新團員在一個大祠堂里講過話。“宣誓儀式剛一結(jié)束,三架國民黨軍飛機突然飛來,幸好祠堂后面有一座小山,黃克誠命令大家沿小山向樹林里隱蔽。當200余人剛進入樹林,幾顆炸彈就在祠堂里爆炸。事后,黃克誠興奮地說:‘看來共青團員都是有福之人,再遲幾分鐘散會,后果不堪設(shè)想?!保ㄒ?011年4月4日《中國青年報》)
人的一生,該經(jīng)歷多少風雨滄桑?像裴周玉這樣戎馬大半生的紅軍老戰(zhàn)士,那傳奇式的經(jīng)歷可以寫成一部大書了吧。然而,戰(zhàn)爭年代“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戰(zhàn)績,他沒有提;“文革”中遭受的沖擊,他也沒有講;垂暮之年念茲在茲的,竟是自己兩次入團的經(jīng)歷。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時,黨中央決定,凡革命戰(zhàn)爭時期加入共青團的,從入團那天起算正式黨員。所以裴老先生沒齒難忘的,實際上是自己的入黨時間。無數(shù)革命先輩都把那一天視為第二生命之濫觴。從此,生命已不單單屬于自己,更屬于人類的解放事業(yè)。這,就是那一代人的理想和信仰。如果沒有這樣的理想和信仰,人們恐怕真的會永遠無解:當年革命者怎么可能在那樣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下,拋頭顱、灑熱血,由弱變強,最終戰(zhàn)勝了兇殘暴虐的中外敵人,奪取了全國革命的勝利?
同樣是為了理想和信仰,人稱“七少爺”的富家子弟劉國鋕參加黨的地下工作而被捕。負責審訊的特務(wù)頭子徐遠舉十分困惑:“你們家有錢有勢,革誰的命,造誰的反?”劉家動用了種種關(guān)系搭救他,獄方提出只要劉國鋕在認錯書上簽字,即可獲自由。然而,劉國鋕拒絕了。1949年7月,劉國鋕的哥哥帶著黃金、名表、空白支票再次來重慶白公館監(jiān)獄打點,流著眼淚跪在地上求他在認錯書上簽字。劉國鋕也流淚了,但仍堅定地搖搖頭:“我死了,只要黨在,就等于沒有死?!保ㄒ?011年4月6日《中國青年報》)1949年11月27日,人民解放軍進抵重慶郊區(qū),白公館已能聽到解放軍隆隆的炮聲。然而這時,劊子手出現(xiàn)了。于是劉國鋕昂首走出牢門,大聲吟詩訣別:
同志們,聽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軍的炮聲!
人民解放了!
人民勝利了!
我們——
沒有玷污黨的榮譽!
我們——
死而無愧!
……
據(jù)統(tǒng)計,在渣滓洞白公館犧牲的革命烈士,70%以上出身于富裕家庭,有的還是海外歸來的學子。
這就是理想的激情,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今天的我們,和當年的革命先輩相比,很多方面都十分優(yōu)越了,經(jīng)濟生活水平也一天天靠近小康。我們現(xiàn)代,我們時尚。然而,和先輩們相比,我們的精神既很貧窮,又很彷徨。因為今天,凡是與“信”字沾邊的,信仰、信用、誠信、公信力、信譽……等等,都產(chǎn)生了危機。因而,我們困惑,我們迷茫,我們空虛,我們乏力,我們“用青春賭明天”,我們把生命幻滅在浮躁的紅塵里。我們有東部的物欲橫流和醉生夢死,我們有西部的貧瘠荒涼和鄉(xiāng)村凋敝,我們有高揚GDP和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實體的美譽,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分配不公、生態(tài)污染、資源浪費;我們雖有孔繁森、任長霞那樣的先進人物,但我們也有幾千名外逃的大貪官;我們不知精神歸宿何處,我們不知何時才能終止思想的流浪。
一代人的理想與信仰總是和自己的某種記憶緊密相連的?;貞浳易约?,“文革”后考入大學。畢業(yè)前,班里沒什么人申請入黨。支部書記急了,曾數(shù)次問我:“你怎么不寫入黨申請書?”仿佛不是我們在追求黨,而是黨在動員我們追求她。但是現(xiàn)在想來,起碼那時我們還不失真誠,沒有為某種自私的目的裝模作樣。而今天,一些高等院校每年“七一”時,總要發(fā)展一大批學生入黨。內(nèi)中當然不乏追求“主義真”的人士。但平心而論,也有不少帶著明顯的功利目的。還想再問一句,如今全國的8000多萬黨員,真正以生命堅守共產(chǎn)主義信仰者能占多大比例呢?愛因斯坦曾說:“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如果今天全國的黨員,哪怕能有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像1921年僅有的50多名黨員那樣,像江姐、劉國鋕那樣信仰堅定,意志超強,今天的官場風氣還會如此腐敗頹唐嗎?
一個民族總歸是要有點精神的。革命精神來自何方?依然來自革命的理想和信仰。如何重建全社會的革命理想與信仰?我覺得,執(zhí)政黨和公民們都應各自反省。于執(zhí)政黨,應深刻反思執(zhí)政的目的和宗旨,還能否堅守天下為公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于公民,則須重燃理想的火,與時俱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全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民主貢獻我們的力量——或許,這才是我們要皈依的終極信仰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