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篇內(nèi)涵豐富的美文,《巴東三峽》有記事,有描寫,有抒情,文筆精到優(yōu)雅,語言汪洋恣肆,文字里溢滿了詩情畫意。句式上,長短結合,駢散并用;修辭上,手法多樣,自然天成,使文字富有音韻美和感染力。例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边B用四個“險”字,外加三字、四字短句,給人以短促的節(jié)奏感,突出了巫峽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等特點。再如,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運用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一層一層的,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可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構成一種特異的境界。
【妙語品茗】
1.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
“筆直地聳立著”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陡峭險峻;“快刀切成似的”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貼切而生動地寫出山的整齊、峻峭的特點。
2.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因為山那么險峻,作者“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從而以自己的真切感受烘托出山峰的險峻;“拼命地飛,拼命地飛”,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句的表達效果。
3.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fā)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沖”“卷”,從視覺方面很好地寫出了江水奔騰的速度之急、力量之大;“怒吼”,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從聽覺的角度生動地再現(xiàn)了江水之險,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4.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連用兩個比喻,句式整齊,內(nèi)涵豐富,形象地描摹出巫山云霧的奇形怪狀、變幻多姿的特點。
【即學即用】
試對下列句子進行賞析。(方法點撥:①要把賞析句放在原文中加以考查;②一般答題模式為:寫作手法+詞句含義+表達效果+語言風格)
1.當我在圖書館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許灰塵的書架間徜徉,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童話里的女孩,懷著激動不安的心情啟開了閃閃發(fā)光的仙宮大門,有時,并不急著翻檢借閱,只在書垛給我留出的窄窄小徑上慢慢地走來走去,以目光撫愛每冊圖書。
2.起風了,風時而拂著柳枝,時而吹皺一池靜水,時而卷起狂沙,時而撼得大樹亂顫。我知道,“吹面不寒”的是“楊柳風”,我知道“料峭春風”能夠“吹酒醒”。
3.大小的島擁抱著,偎依著,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xiāng)。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