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口感不油膩,多吃也不發(fā)胖,在海鮮產品大量供養(yǎng)的秋季,不少人都喜歡吃“海鮮大餐”。實際上,吃海鮮很有講究,吃法不對容易患病。
盲目貪“鮮”不可取
不少人特別喜歡吃海鮮,為了吃出海鮮原汁原味的“鮮”,他們認為生吃海鮮是最好的辦法。
“醉蟹、生海膽、醬油腌八爪魚、生蠔……各種海鮮全都是生吃,或是蘸芥末或是蘸醬油,圖的就是吃出海鮮的鮮味?!迸硐壬f,平時他只是偶爾吃些海鮮刺身,最近一次聚會,朋友點了一桌全都是生吃的海鮮。這樣生吃海鮮是挺過癮的,比如生蠔澆上一點檸檬汁、番茄醬,一口吃進嘴里,頓時覺得鮮味與酸甜味道完美搭配。那次吃飯,他光生蠔就吃了8個。當天晚上9時許晚餐結束,彭先生回到家里不到一小時,就感覺腹部絞痛難忍,去醫(yī)院檢查原來得了急性腸胃炎。這么一折騰,之后的一個多星期時間里,彭先生都感覺腸胃不舒服,渾身乏力。
醫(yī)學專家指出,因為生吃海鮮而引發(fā)的胃腸疾病很常見。除了個人腸胃系統(tǒng)不適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吃海鮮引起了細菌性胃腸疾病。因為海鮮中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原菌和病毒污染。比如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專家建議,生吃海鮮時一定要保證新鮮和衛(wèi)生,否則很容易吃出急性腸胃炎傷害身體。
巧妙烹飪具有藥效
一些人特別喜歡吃海鮮,也有的人很抗拒吃海鮮。實際上,海鮮營養(yǎng)物質豐富,科學合理進食對身體也是有益的。
今年49歲的宋女士曾經得過干燥癥,平時總覺得口渴,但是喝了很多水也得不到緩解。她除了皮膚很干以外,眼睛也經常感覺明顯的干澀難受,甚至還引起了肌肉、關節(jié)的疼痛。宋女士吃了不少藥,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有朋友建議她食療,其中一種對干燥癥有明顯改善的食物就是海鮮中的生蠔。因為生蠔的肉既能滋陰又能扶陽,特別適用于虛勞、虛損的病患和那些陰虛、血虧、氣血不足的人。牡蠣對于那些陰虛火旺的人效果會尤其好一些,比如干燥癥,或者長期低燒者。宋女士堅持一個星期吃一次生蠔,感覺效果還不錯。
息高血壓多年的文先生有一道降壓妙方,就是用夏枯草、帶殼的鮮鮑魚一起煲湯。文先生說,鮑魚給人的感覺是價格昂貴,吃的是一種身份和地位。實際上,市場上也有便宜的鮮鮑魚賣,一般是5~10元一個。買10多只鮮鮑魚,洗刷干凈之后連殼一起,放入一些夏枯草,文火慢燉上一兩個小時即可。文先生說,鮑魚的殼在中醫(yī)上叫做石決明。洗凈后煎湯喝就是一味很好的降壓藥。此外它還是一味明目的藥,具有非常好的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
營養(yǎng)專家認為,從營養(yǎng)的角度來說,魚、蝦、蟹,貝類的海鮮中有不少營養(yǎng)是人體必須的。比如說海魚油中含有豐富的N-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有降血脂作用,能有效地消除血管內的脂肪沉積,防止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一些海鮮里面還富含優(yōu)質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有條件,您不妨經常買些海魚。
不同體質有不同吃法
魚蝦肥,海蟹美,多吃海鮮還不容易發(fā)胖,可是有些人吃了海鮮容易出現過敏、拉肚子等不合癥狀。實際上,如何吃海鮮又避免不良反應是有技巧的。
“去日本料理店吃刺身,經??吹胶ur下面墊著一張紫蘇葉,這其中是有講究的,除了增加獨特口感之外,紫蘇葉還可以防止或減緩因為吃海鮮而引起的過敏?!狈断壬俏怀院ur的行家,但是他也屬于對海鮮容易過敏的體質。有一次他去日本旅行,遇到當地的料理大師,了解到了這個小竅門。范先生說,如果在吃海鮮時沒有新鮮紫蘇葉,也可以買些干的紫蘇來煮水喝。
還有的人吃海鮮容易拉肚子,醫(yī)學專家建議說,海鮮生食或簡單腌制、清蒸、白灼最能保持海鮮原本的鮮味,但是卻不能減低海鮮本身的寒濕的特性,對腸胃造成負擔。如果是腸胃較弱的人,可以紅燒海鮮,配上蒜、姜等作料熱性食材以中和海鮮的寒濕。喜歡喝點小酒的人,在吃海鮮時要選對合適的酒水。海鮮不妨搭配黃酒、燒酒一類的酒水,可以減少吃海鮮產生的寒濕。
此外,食用海鮮時最好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黃瓜等蔬菜,飯后也不應該馬上飲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這樣的冰鎮(zhèn)飲品,還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的水果。特別是那些體質偏寒的人,以免導致身體各系統(tǒng)發(fā)生不適癥狀。
特殊人群少食海鮮
海鮮屬于白肉,口感不油膩,熱吃涼吃兩相宜。夏秋之季不少人都喜歡吃海鮮大餐,椒鹽瀨尿蝦、美極香煎大蝦、姜蔥炒蟹等常見的海鮮吃法,既可滿足鮮香的口感,還是下酒好菜。
最近一段時間,莫先生總有朋友邀請他晚上去一些海鮮市場聚會,吃海鮮喝啤酒。過了一段時間后,莫先生感覺腳關節(jié)突發(fā)疼痛,自己在家貼膏藥、搽藥酒也沒有用。去醫(yī)院檢查才知道,他原本就尿酸偏高,因為猛吃海鮮、猛喝啤酒而引發(fā)了痛風性關節(jié)炎。醫(yī)學專家指出,海參、海魚、海帶、海菜等海產品中,含有較多的尿酸,被人體吸收后在關節(jié)中形成尿酸結晶,使關節(jié)炎癥狀加重?;加型达L、關節(jié)炎和高尿酸血癥的病人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含碘量較高,過高的碘也會加重病情。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還應該考慮到海水污染給海鮮帶來的問題,比如海鮮含汞量高的現象。對于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來說,最好不要經常吃、大量吃海鮮,以免對胎兒和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