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等。
他一直以來孜孜不倦地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人怎樣活著才是健康的?用什么標準來衡量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不管你是肢體健全的人也好,還是器官有殘疾的人也好,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當然我們都希望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健康的。但這種健康是你自己左右不了的,不管是天生的原因還是后天的原因,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殘疾人,好好的發(fā)生地震,有的人在地震當中死亡,有的人殘疾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都不能抱僥幸的態(tài)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遇到不幸,身體殘疾了,你的生命品質就會不好了嗎?我覺得仍然可能是好的,我的看法是,衡量一個人的生命品質要從整體上衡量。
比如說一個盲人,雖然雙目失明,但是他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他對生活仍然充滿著熱愛。他的眼睛失明了,但是他的其它感官一定會更加敏銳,他比我們沒有失明的人更加能欣賞大自然的聲音,欣賞鳥兒的鳴叫,能夠更好地欣賞花的芳香。他的觸覺、聽覺會更靈敏,而且他有一個很好的心態(tài)去享受這些東西,他有一個很好的家庭,有一份踏實的工作,有寧靜的心情。我覺得如果這樣,他的生命質量從整體上就是好的,雖然某個器官是殘疾的。
一個人哪怕器官是健全的,他的生活狀態(tài)總體上是不健康的,他熱衷于名利。沒有時間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這樣的人生命的品質好不好?我說是不好,他的生命從整體上來說是病態(tài)的。所以衡量生命的品質要從整體上衡量,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我對健康問題看的比較通達,一個人太在乎健康就有問題,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養(yǎng)生上就有問題,身體這個東西我們也不要太重視它。我今年66歲,很多人覺得不像,我自己也覺得不像,還是覺得自己精力充沛。有人問我的養(yǎng)生之道是什么?我說熬夜、抽煙,還有游泳,還有步行……我總體上不是為了養(yǎng)生,就是為了愉快,做了這些以后我的身體感到輕松,我就喜歡。至于一個人到底能夠活多長,這是老天決定的,不要為這個問題去憂愁。
柏拉圖說過,一個人的壽命其實是注定的,我相信這一點。如果太不注意,可能會縮短,但太注意也延長不了,所以,最關鍵就是活的愉快就行了。
人和人之間出于自然需要的感情就是愛情、親情、友情,這也是自然決定的,要有自己相愛的人,要有好的家庭,要有好朋友,這都是很自然的需要,這對生命的健康品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很看重親情,這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價值。
我去年給我的女兒寫了一本書,我的女兒今年13歲,上初中二年級,這本書寫她從出生到上小學的故事,主要寫她的幼年和童年。迎接一個小生命,我覺得這種人生體驗太美好了,她剛生下來時,一個小生命,一個小嬰兒就是一個小動物,你要整天伺候她的身體,那個時候你就是一個大動物,就是一個成年獸。你整天要關照她,注意力總是放到她的身上,這雖然很累,但是這種累是非常單純的累,一下子你的生活變簡單了,我覺得那種感覺特別好。我很喜歡給孩子洗身體,擦屁股,我覺得這種事情做起來津津有味,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怎樣才能把生命照看好?怎樣的生命狀態(tài)才算對頭呢?
老天讓我們活到這個世界上來,每個人都有一個肉體的生命,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內在的生命,這是人之為人的一個特點,它是有精神有靈魂的。所以說衡量一個人的生命品質應該有兩個東西,要看人生最重要的兩個東西的狀態(tài)對不對頭,一個是生命,一個是靈魂。老天給了我們每一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我們的使命就是要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生命品質就是高的,我們就是幸福的人。
那么怎么樣才能把生命照看好呢?我最強調的一點就是單純,單純是生命的一種正確的狀態(tài)。
生命是單純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給予的,按照大自然的要求,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把平凡的生活過好這個生命的自然品質就是好的。
現代人活得一點不單純,太復雜了,其實很多的煩惱都來自復雜。生命的自然需要、生理需要和物質欲望是兩回事,現代人往往為了滿足物質欲望,自然的品質就遭到了遏制。
生命的本身是需要一定的物質,我們需要食物,需要住房,但是按照自然的眼光來看,人的物質需求是有限的,也是應該容易得到滿足的,但是超過生命自然需要以上的這些物質欲望,一旦放縱起來是無限的。
這種超過生命本身需要以上的物質欲望,并不是生命本身帶來的,并不是大自然所規(guī)定的,而是社會刺激出來的,是人比人比出來的。看到人家有,我也要有,以前沒有私家車的時候,誰會比這個可現在就不行了,一定是寶馬,住房也一定是豪宅……古希臘的哲學家伊壁鳩魯說過,人的痛苦根源就是超過自然需求以上的欲望,它是沒有滿足盡頭的,這就是痛苦的根源。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伊壁鳩魯說,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這就是快樂。
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沒有一個哲學家認為物質欲望的盡情滿足就是快樂。中國的哲學家也強調這一點,尤其是道家提倡人應該“全性保真”,應該保護好你的完整的真實的天性,保護好原初的單純的生命狀態(tài),不要用物質去損害你的生命。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名聲、地位,那些都是后來附加到生命上去的,我稱為是生命的堆積物。當然人在社會上生活,沒有辦法不要這種堆積物,但是你要保持一種清醒,你不要一輩子為那些堆積物活著,你應該把你的時間用來滿足生命本身的需要,這些堆積物不能取代生命本身的滿足。很多人就是這樣,為那些名聲,地位,財富去活,很少去聽聽生命本身的聲音。我相信這些東西從根本上來說不能滿足生命本身的需要,能夠滿足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大自然所規(guī)定的永恒的需要,包括對大自然的需要,包括對家庭親情的需要。
我覺得一個人應該珍惜這些平凡的生活,你可以去爭取不平凡,去創(chuàng)造不平凡,但是所有的不平凡都要用對平凡生活的貢獻來衡量它的價值,否則你的不平凡是沒有價值的。
法國有一個哲學家蒙田,他說一個人能夠和家人和睦相處,這就是人生的重大成就。并不是你去打仗,攻下了別的國家就是重大的成就,并不是有什么傳世作品就是重大的成就,你能夠過好平凡的生活也是重大的成就。如果說你事業(yè)上很輝煌,很有成績,但是你的家庭很糟糕,那你起碼可以說你的人生一半是失敗的,你的人生并不成功。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這樣,中國老百姓衡量歷史上的時代有一個標準,那個時代的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那就是治世;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那就是亂世,我認為這是一個最低的標準也是最高的標準,也是最后的標準。
一個人的靈魂怎樣才能豐富呢?怎樣才算豐富呢?
作為人類,只有外在的生命單純,內在的生命才真正開啟。一個人活得越簡單,實際上離神越近,所以人生的覺悟就是透過社會的堆積物去發(fā)現自己的自然生命,又透過肉體的生命去發(fā)現自己的內在生命,讓靈魂敞亮,這樣你的人生就有了明燈,有了方向一一有的人稱之為精神,有的人叫做靈魂,有的人說是心靈。
人不僅僅是一個生命,人和其他生物的區(qū)別在于,他是有精神屬性的,所以作為一個人來說,你的生活質量高不高,一個要看你的生命單純不單純,另外要看靈魂,我強調靈魂的豐富。
其實人的肉體生命是很脆弱的,人是機器,就像別的機器一樣,它會發(fā)生故障,它會磨損的,總有一天他會報廢的。沒有一個人永遠能夠保持健全,總會不同程度地變成殘疾人,某個器官壞掉了,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個人應該更加看重他的內在生命,肉體只是一個軀殼、一個載體,疾病也好,機械力量也好,能損害你的肉體,但是這些卻不能損害你的靈魂,人不可能永遠做肉體的主人,但是人可以做自己靈魂的主人。
一個人的靈魂,怎么樣才能豐富呢,怎么樣才算豐富呢?從精神屬性來說人有兩個很重要的東西——情感和智力,情感就是說人是有感受能力的,智力是說人是有認識能力的,要把這兩個能力發(fā)展好。
從情感感受能力來說我覺得一個人的內心豐富是很重要的,我們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每個人感受到的這個世界是不一樣的。內心豐富的人看到這個世界也是豐富的世界,內心貧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是一個貧乏的世界,世界是不是豐富,是以每個人內心是否豐富這一點為轉移的。
內心豐富的人是不怕孤獨的,有的人一定要和別人打交道,和人交際,或者一定要做事情,如果沒有人交往就很難受。我覺得這種情況很可悲,一個人應該喜歡自己,如果內心豐富就不會討厭自己的,你和自己單獨相處的時候會喜歡自己的。那么怎么樣做到這點呢?就要積聚精神的財富,也就是心靈、靈魂的財富。
怎么樣積累靈魂的財富,我主張多讀書。閱讀在我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類創(chuàng)造了那么多的精神財富,這個精神財富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占有它,如果你不去占有它,它就和你沒有關系,就看你是否去讀它。我強調讀經典名著,包括中國名著和世界名著,因為那些書是有精神含量的。一個人一輩子能夠讀的書是很少的,應該把精力放在讀好書上,實際上是你在跟偉大的靈魂對話,你在和他們交朋友,這個肯定會提升你的靈魂,讓你的人生高貴。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還要發(fā)展自己天賦的能力,有頭腦,能思考問題,能認識這個世界,這是智力,一個人的能力里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智力。
在一般的智力品質發(fā)育良好的前提下,能夠把自己最好的能力運用發(fā)展到一個特定的領域,你去找到它,你去做這些事兒,這個過程我覺得是人生最快樂的。
什么叫事業(yè),你找到這個領域,能夠把你最好的能力得到最好的運用,一方面過程中你感到莫大的快樂,另一方面你的價值也得到實現了。
生命的品質,一個是外在生命的品質,肉體生命的品質。我強調的是單純:一個是內在靈魂的品質,精神世界的品質,我強調的是豐富。一個人只要能在這兩個方面有好的品質,他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