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斯康星州森普特小鎮(zhèn),在偏僻的12號高速公路旁,有一大片森林環(huán)繞的神秘之地。它是美國十大最有趣的游玩場所之一,是聞名于世的主題公園,是戶外藝術設計博物館,更是一位73歲高齡的藝術家28年來純手工建造的夢想奇跡??烧l能想到,藝術家夜以繼日用于創(chuàng)作的材料,竟是一堆廢舊的金屬。
未到花朝一半春,Dr. Evermore's Scrap Metal Park(埃維莫博士)雖藏覓于花草森林間,但它高聳的雕塑建筑,早已超出園內所有植物的枝頭葉梢。即便在很遠之外的高速路上,游客也可一眼遙望到園中最高雕塑的頂端,一縷天線狀的金屬桿,從奇特的蛋艙伸出來。
走近了,卻發(fā)現一大片空闊的草地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入公園的指示牌,幾件奇特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榴彈炮,以及被擠壓加工過的機械設備豎立在一旁,成為進入公園最生動的標志。
穿過草地往叢林而去,會發(fā)現一堆堆生銹的機械和金屬材料隨意散落其間,當繞過一個出售剩余物品的商店后,你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置身于一個無聲的蜘蛛嘉年華狂歡節(jié)現場。一只重約15噸的巨型蜘蛛映入眼簾,兩只探照燈模樣并帶有圓潤花邊的金屬眼,顯得“炯炯有神”,幾十顆鋼釘密集地排列成毛須,可愛又帶著些冷酷。
再往深處走,一支名為“鳥兒樂隊”的主題設計,讓你不由得又停下腳步。由于公園坐落地威斯康星州位于美國北部五大湖區(qū)之一,而巴拉布市又是國際知名的鶴類基金會總部所在地,所以愛鳥文化非常濃厚。
散落于草地上的鳥兒千姿百態(tài),有昂首高歌的大嘴鶴、翩翩起舞的孔雀、合聲伴唱的啄木鳥,充當樂手的駝鳥,還有很多叫不上名的美麗成員……當然,像人類正規(guī)的樂隊一樣,鳥兒樂隊的指揮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會是你有史以來見過的、最為罕見的一位樂隊指揮,頭戴紳士帽,身著“金鉆”衣,手持指揮棒,眼盯著用音符邊緣裝扮的五線譜,那番忘情指揮的造型,楚楚動人。
殊不知,這些異想天開的精美鳥兒,大多是由黃銅床柱、勘察標記裝置、擴音器、彈簧、廢舊樂器和汽油管嘴等廢金屬材料組裝而成。汽油管嘴創(chuàng)造的孔雀開屏,效果最佳。幾件小改錐焊接串連,就成了駝鳥的頸部,頗有脊椎突出的骨感之美。仔細一數,整個“鳥兒樂隊”的成員竟有70余位,神奇的是,它們并不是靜止的雕塑,其中一些居然真的能演奏出音樂,置身其中,會有一種聆聽天籟的享受。
在這浮想聯(lián)翩、妙趣橫生的世界中,你會突然發(fā)現,每件雕塑都沒有設置作品標簽和說明,也許這正是建造者故意的設計,讓游客不得不自己動動腦筋,有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間。
如果在一個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去公園游玩,很可能會碰到一位頭戴特制鋼盔、手夾雪茄的“19世紀維多利亞發(fā)明家”,他正是這些廢舊金屬雕塑的創(chuàng)作者湯姆·埃夫里(Tom Every)先生。他不是在那里維護雕塑,就是與游客們分享他的創(chuàng)作經歷。
“廢舊”一詞與湯姆先生有著抹不去的淵源。1938年,湯姆出生于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一戶普通人家,因當時戰(zhàn)亂環(huán)境所迫,年幼的他常外出收撿舊物,以換些錢財維持生計。而后,拾到的物品越來越多,他就試著改造,做些有用的小器具。11歲時,他賣掉第一輛廢棄的有軌電車,創(chuàng)建了布魯克林廢物回收公司。1963年,他開始監(jiān)管從350個工業(yè)場所回收的“廢品”。
那些“廢品”雖然廢棄,有些卻保留著完好的外觀,尤其那些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工業(yè)設計。出于對設計者的尊重和對作品的欣賞,湯姆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自己看得上眼的“廢料”。20年間,竟積攢了上千噸。
接著的故事是,某一天,湯姆聽到一個故事,從此,他的人生改變了。據說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有位有怪癖的發(fā)明家埃維莫博士(Dr. Evermor)。孩提時的他,有一次和父
親外出,被困在了一場巨大的雷電風暴中。數小時的風
雨過后,埃維莫問父親,閃電是從哪里來的?父親說,只有上
帝才會擁有如此量,就能把自己送至太空,從而去尋找那股神秘的力量。
受故事感染,湯姆先生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將埃維莫博士的太空夢延續(xù)下來,并用廢舊金屬還原博士發(fā)明的“飛船發(fā)射站”。從那以后,他讓大家稱呼他為“埃維莫博士”。
就這樣,湯姆將自己與故事里主人公的精神融為了一體。一個轉身,從一位曾經毀壞、拆卸無數物品的“破壞者”,變?yōu)榱舜蛟煨闹袎粝氲摹敖ㄔ煺摺薄?/p>
建造一個史上最大的“飛船發(fā)射站”,實現太空旅行夢想的計劃,在1983年開始實施。
幸運的是,湯姆敢于突破的精神被朋友們感動,后者為他提供了合適的場地。他將其命名為“埃維莫博士藝術公園”?;蛟S,湯姆在最初搗騰著自己的太空夢時,也不曾想到,自己會在不知不覺中建造出一個如此蜚聲世界的主題藝術公園。
經過20多年的制作,由湯姆獨自設計、加工、建造而成的飛船發(fā)射站“Forevertron”泰然屹立于公園正中央。它高15.2米,寬36.5米,重達320噸。這項約有6層樓高的宏偉工程,名副其實地被吉尼斯組織表彰為“世界上最大的廢舊金屬雕塑”。
Forevertron是一組雕塑集合,就像微縮的小型飛船發(fā)射站,各種配套發(fā)射裝置都很齊備。最醒目的是最頂端由銅制蛋殼體包裹的玻璃球,它正是這些雕塑的核心,也是夢想飛入宇宙的主體——載著埃維莫博士升空的航天艙。進入艙體之前,博士需要順著螺旋形的樓梯爬站到被稱作引力子的設備上,目的是去除身上多余的水分,使體重減輕。
蛋體下方是推進器和電磁動力發(fā)射裝置。南端為一觀閱臺,歐式典雅的茶樓設計,至尊的維多利亞女王與艾伯特王子現場觀看發(fā)射情況。北端是一副巨型望遠鏡,供旁觀人群觀看博士飛離地球與太空交匯的場景。
天文收聽器是發(fā)射過程必不可少的,當埃維莫博士安全到達目的地后,由它專門接收、傳播從太空發(fā)回地球的音頻信息。發(fā)射器四周被愛心大炮環(huán)繞,如有人“來者不善”,便可將其炮轟至太空。
當飛行儀式正式開始,最高領主控制臺按下發(fā)射信號按鈕,推進器大馬力地工作,航天艙身載埃維莫博士起飛的那一刻,公園里會傳出一曲祥和的歡送樂,“鳥兒樂隊”在一旁演奏,旁側還有古希臘式的午餐桌和特大的爆米花站臺,為現場觀眾提供美味的食物和熱情的服務。
這就是湯姆先生還原的埃維莫博士飛入太空的情景。完美的設計、縝密的邏輯、科幻的外觀,讓雕塑群擁有了更強的生命力和觀賞價值。
細細端詳Forevertron,你會發(fā)現它不是單憑巨大的體量取勝,隨便拎出一個零件,都可謂價值不菲。比如兩個19世紀80年代的愛迪生發(fā)電機,比如從曾穿越過月球表面巖石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上拆卸下來的凈化室,比如產自上世紀20年代發(fā)電站的避雷針和高壓元器件,早期的X光攝影機,電影院揚聲器……這些頗有些年份的裝置,通過焊接或由螺栓、鋼釘進行固定和連接,透著一種滄桑的酷。
盡管擁有如此的重量和尺寸,Forevertron卻被設計為可以移動的,以便到達不同地方展覽。
“我的父母,Dr. Evermor和Eleanor Every女士,并沒對公園策劃什么商業(yè)模式。公園發(fā)展了近30年依然生存,都是依靠那些一輩子的朋友、家人,還有無數對太空夢懷有永恒興趣的愛好者的支持!”面對很多人對“埃維莫博士藝術公園”的運作模式提出的疑問,湯姆先生的女兒Tya EveryKottler給出了答案。
即便沒有專門做經營,但為了滿足一些癡迷的游客想把藝術品帶回家的渴望,“埃維莫博士藝術公園”也提供一些相對小件作品的定制服務。
一位顧客定購了一對巨大的金屬鳥雕塑,安置在辦公大樓的正門口,并起名為“夢想守護者”,以激發(fā)員工工作的積極態(tài)度和追求夢想的遠大志向。像這樣,數百件雕塑作品銷售、分布在美國各地,一些被博物館收藏,一些被私人收藏家收藏,一些安置在客戶自家宅院的草坪上,還有一些被管理部門規(guī)劃到公共區(qū)域供游客觀光。據粗略估計,每年湯姆先生都要賣掉數百件雕塑,價格從50至上千美元不等。
而公園每年也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的參觀者,記者、作家、影視制片人、攝影師、發(fā)明家、藝術家、音樂家、民間群體等各界人士,他們被湯姆先生的故事打動,也從這些藝術作品中找到靈感,去搭建自己的夢想。
為了確保公園的正常運行和日常維護,1999年,湯姆先生成立了非營利性的埃維莫基金會。這樣,他不必擔心百年之后,Forevertron會被無情地拆除。
在過去的十年里,湯姆先生不幸遭受數次中風。如今,他被束縛在輪椅上,唯一能活動的只有右手,但這并不阻礙他繼續(xù)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為了使“金屬之夢”能夠繁衍,他把多年的經驗和技藝傳授給兒子特羅伊和另外幾名年輕的學徒。兒子不負重望,如今已獨立完成了不少造型各異的小型格斗士作品。
盡管行動不便,湯姆先生偶爾還是會來公園,還是談笑風生,尤其說起自己的杰作時更是神采飛揚。那種“將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钡膭?chuàng)作激情一如既往,夢想在他心里,堅定而永恒。
續(xù)手中的佛頭雕刻?!澳憬惺裁疵??”他再次抬起頭對我微笑,眨巴著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卻不作答。他正雕刻女王卷曲的頭發(fā),小手輕輕輪轉鏨子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小榔頭有節(jié)奏地向下敲,兩秒鐘功夫,蝸牛殼模樣的佛家發(fā)式便成形。
在柬埔寨,實行免費上學制度,但只上半天時間,下午孩子們則抱著旅游紀念品向游客兜售賺錢補貼家用。盡管這樣,去上學的孩子依然不多,他們更愿意伸手向游客要美元或是糖果。見到小男孩的羞澀表現不禁覺著驚訝,他與他們有太多不同。其實,不只是他,在神牛寺手藝村的小孩都是另一種面孔。
痛徹心扉的微笑
穿過石雕作坊,一眼望見三臺笨重的木制織布機,那是制作柬埔寨花格布格羅麻的機器,我們稱為水布。色彩豐富的5美元一條,稍遜的只需3美元,可惜只有圍巾一種款式。沿著小路再深入,竟發(fā)現手藝村里隱藏著一所學校,取名小天使(Little Angels)。
這是一所皮雕學校,以前店后校的方式存在于此,82位小朋友年齡在4~18歲。院長說:“這些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的孩子們大多是雙親過世或失蹤的孤兒,這是一個不分你我的大家庭,他們在這里有所依靠,能學習一技之長?!痹洪L是位皮雕師傅,負責教授孩子們皮雕技藝,但學校并不是他出資建立的。出資人是臺灣高雄的顧先生(音),他認為小朋友應該學習一技之長而不是用乞討的方式過活?!皩W校里的孩子都知道生活困苦,生存不容易,都很勤奮地工作,努力地學習。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他們都很懂得照顧自己,我們不過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庇護所。傳授他們皮雕技術,贊助工具和素材,最終得看孩子們自己的造化了?!?/p>
學校里,有幾臺老舊的電腦,室內卻光線不足;有圖書館,藏書量卻少之又少;有廚房,卻沒有多少炊具;一間房,要睡30幾個人,沒地兒的就睡外面的地板;廁所是顧先生出資建立的,是這里唯一一座公共廁所;衣服則晾在草坪上;墻上貼有一些鼓勵孩子們不要輕言放棄的中英文名句;他們吃的是大鍋飯,大點的男孩女孩會搶著幫忙洗菜,一起煮飯,煮好后先裝小碗,有時飯不夠,他們只好吃菜;發(fā)糖果時,孩子們會先排好隊,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就走開……
院長說,成立這樣的一個組織一點也不輕松。因為你首先要取得孩子們的信任和認同,同時,也得為這個大家庭賺取足夠讓孩子們學習的費用。賣皮雕所賺的錢就是皮雕學校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每一張皮雕的收入20%給學生,30%用作購買皮革,其余50%則是供給學校的日常營運。
每件皮雕作品背后都寫有制作者的名字,當你結帳時,小作者會跑來跟你合影,想必是對他們作品的一種留念。而姓名皮雕是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項目,將顧客姓名經過設計雕成作品,他們會在第二天將制作好的作品在上下學途中給你送到酒店。細看他們的作品,工藝雖不甚細致,但出自10歲不到的孩子之手,已實屬了不起。偶爾,孩子們會為顧客表演一段皮影戲,語言不通,卻聽得出喜悅的聲調。每晚,會有老師來學校教小朋友英文,院長也叫上鄰居的小孩一起來學,免費的學習往往能吸引近三百位小朋友。
踱步在十幾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敲擊聲不絕于耳,飽滿、厚實,這些聽似零散、沒有節(jié)奏的敲擊聲打動著每位到此的游客的心。我想,這樣的每一次聲響該是孩子們向貧窮告別的儀式??粗麄儾紳M傷痕的纖弱小手慢慢在牛皮上雕刻出美麗的花紋和圖案,想起剛才遞糖果時觸到的老繭,眼淚止不住往心里流,他們只不過是幾歲的小孩??!
轉身準備離開學校,瞧見工作室中央擺放著一個籌集善款的箱子,上面寫著:我不認識您,但我謝謝您。不知看到這行字的你,心中有著怎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