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杰斐遜曾給其孫子提出過這樣的忠告:
今天能做的事情,絕對不要推到明天;自己能做的事情,絕對不要麻煩別人;決不要花還沒有到手的錢;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你不需要的東西;絕對不要驕傲,那比饑餓和寒冷更有害;不要貪食,吃得過少不會使人懊悔;不要做勉強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對于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擾;凡事要講究方式方法;當你氣惱時,先數到10再說,如果還是氣惱,那就數到100。
而今天,美國硅谷著名的股票經紀人約翰·丹佛則提出了完全相反的忠告:
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就會發(fā)現很有趣的結果,尤其是買股票的時候;別人能做的事情,絕對不要自己動手去做,只有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去做;如果可以花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就絕對不從自己口袋里掏一個子兒;我經常在商店打折的時候去買很多東西,哪怕那些東西現在用不著,可總有用得著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這有什么不對呢?我看不出我有什么理由不為自己驕傲;我從來不認為節(jié)食這么無聊的話題有什么值得討論的,我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喜歡美妙的食物;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還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我常常預測災難的發(fā)生,哪怕那個災難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別人看來幾乎為零;我認為只要目的確定,就不惜代價去實現它,過于講究方式方法,只會貽誤時機;我從不隱瞞我的個人愛好以及我對別人的看法,尤其是當氣惱的時候,我要用大聲吼叫的方式發(fā)泄出來。
時代在更替,社會在前進,沒有什么忠告能成為千古不變的真理。有的忠告,只適合于一個時代;有的忠告,只適合于一方地域;有的忠告,只適合于一個階層;有的忠告,只適合于一類人群。所以,有選擇地接受別人的忠告,才是對我們人生最好的忠告。
(選自“新浪博客”2010年12月24日,有改動)
哈星丁告訴你
每天我們都會聽到來自家長、老師的“忠告”,這些忠告,是家長、老師站在他們的角度提出來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這些忠告是不是適合我們,那就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了。本文提出的兩種忠告是矛盾的,然而又都是對的。你會聽從哪一種,要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和自身的特點來作出選擇。
【許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