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世俗社會,社會心態(tài)受到市場交易法則的消極影響,更多表現(xiàn)為它的負面形態(tài)。在當下中國,有八種不良的社會心態(tài)值得關注、研究、引導、化解,它們分別是:
浮躁。浮躁即輕浮急躁、心浮氣躁、飄浮躁動。這種浮躁心理使得轉型期的社會充滿了感情泡沫,以致娛樂化、“娛樂至死”成為時尚,到處充滿廉價的笑聲。人們不愿意深入思考到底為什么發(fā)笑,值得不值得發(fā)笑。放棄了價值判斷、放棄了思考本身甚至放棄了基本的感情沖動,這種笑到底有多少價值頗值得懷疑。一些電影、電視欄目,以媚俗為能事,追求感覺層次的溝通,熱衷于搞那些“笑的綁架”節(jié)目,一些電視臺讓人覺得它不是政府的教育機構,而是被市場買斷了的笑的批發(fā)部。
喧囂。聲音大而雜亂稱“喧”,說話大而無當稱“囂”。喧囂是浮躁的發(fā)酵物,是浮躁心態(tài)的行為表現(xiàn)。如果說浮躁心態(tài)使得轉型期的社會變得干癟,缺乏思想內涵的話,那么喧囂傾向則使之更加瘋狂。喧囂傾向,是對人極不友好的野蠻之道。
忽悠。忽悠在古文獻中為形容詞,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來表現(xiàn)一種事物狀態(tài)或人物心情。《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忽悠”為方言,意指“晃動”。在當前中國文化娛樂生活中,“忽悠”似乎變成了動詞,指用云山霧罩、貌似有理的話把人侃暈,從而達到使人受騙上當目的的一種騙術??杀氖牵鲇菩膽B(tài)已從娛樂舞臺轉向現(xiàn)實生活,毒化了社會風氣和心理文化氛圍。
炒作。炒作原本是中醫(yī)的一種制藥方法,在今日的娛樂舞臺上,它變成了“宣傳”、“包裝”和“推銷”行為的總和。炒作是“忽悠”的高級發(fā)展,雖然炒作中包含著忽悠,但是炒作比忽悠帶有更強烈的行為意向性和行為導向性?!俺醋鳌焙汀昂鲇啤钡牧硪粋€重要區(qū)別就在于:“忽悠”的對象是別人,而“炒作”的對象則是自己。炒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社會的注意。有人以自毀形象的方式炒作,就是為了抗議社會的忽略,即使引起社會否定性的注意也在所不辭。
炫富。炫富即炫耀、夸耀財富或富有,比如用百十輛豪華車隊迎接一只百萬元級別的動物,這種花不當值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類似的活動都是炫富表現(xiàn)。炫富是浮躁、喧囂、忽悠、炒作心態(tài)的必然結果,是一種非理性的飄浮躁動,是一種用行動表達出來的喧囂,是大寫的忽悠和瘋狂的炒作。
裝窮。裝窮是炫富的反面,是否定形式的炫富。裝窮的人分兩類,一類人不一定在物質上真窮,只是在心態(tài)上有些窮而已;另一類人怕別人向他借錢,因此見到什么人都哭窮。要之,裝窮是富人的一種相對弱勢心態(tài)。這種富人之間的相對弱勢心態(tài)一旦被認定和強化,它就會變成一種真正弱勢心態(tài)。
暴戾。暴戾即粗暴乖張。暴戾心理形成于浮躁、喧囂、忽悠、炒作、炫富的社會環(huán)境。它和炫富是孿生兄弟:一個炫耀財富,一個炫耀武力,都是缺乏人文素質的表現(xiàn)。暴戾心態(tài)可以為社會上日益增多的他殺、甚至滅門案件提供說明。市場化所導致的金錢拜物教把社會人際關系變成赤裸裸的動物關系,把本來存在于動物之間的“生存斗爭、弱肉強食”法則變成人類社會的公理,把人類文明行為退化為野蠻的刺激——反應模式,這是人類的退化和瘋狂,注定要受到天人戒律的懲罰。
冷漠。冷漠是當前最可怕的社會心態(tài),其結果就是麻木,麻木是冷漠的孿生兄弟,麻木就是對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應能力,就是無動于衷,當人們需要正義行動卻無動于衷的時候,冷漠就變成了麻木。冷漠是21世紀中國社會最大的悲哀。
?。ㄕ浴饵h政干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