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11月13日,天津發(fā)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大案:一名叫施劍翹的奇女子為報殺父之仇,槍殺了有名的北洋軍閥之一孫傳芳。這件復仇案在當時朝野影響的廣泛性,在民國絕無僅有。然而在河北省國家檔案館珍藏的民國河北高等法院全宗的檔案中,有一卷特赦施劍翹徒刑一案的檔案彌足珍貴,它真實地記錄并見證了國民政府特赦施劍翹的過程,卷內(nèi)文件分別是:司法行政部給河北高等法院的訓令、河北高等法院給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第一分院的訓令、天津第一分院檢察處給河北高等法院的呈、河北高等法院給司法行政部的呈、司法行政部給河北高等法院的指令等,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F(xiàn)將檔案原文公布如下以饗讀者:檔號:634-30-224
司法行政部訓令
訓字第五五一六號
令署河北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蔣鐵珍
案奉
司法院本年十月十六日第七二九號訓令內(nèi)開:
“案奉 國民政府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令開,‘據(jù)司法院稱,施劍翹因其父施從濱曩年為孫傳芳所慘害,痛切父仇,乘機行刺,并即時坦然自陳,聽候懲處,論其殺人行為固屬觸犯刑法,而以一女子發(fā)于孝思,奮身不顧,其志可哀,其情尤可原,現(xiàn)據(jù)各學校各民眾團體紛請?zhí)厣猓性撌﹦βN原判徒刑,擬請依法免其執(zhí)行等語。茲依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六十八條之規(guī)定,宣告將原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之施劍翹特予赦免,以示矜恤?!肆畹纫?。并準文官處錄令函行到院。合行令仰該部迅飭河北高等法院遵照辦理。”
等因奉此,合令仰該首席檢察官遵即將施劍翹提釋并具報備查。此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
司法行政部部長 王用賓
政務次長洪陸東代行
河北高等法院訓令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第一分院
訓令
令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首席檢察官
案奉
司法行政部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第五五一六號訓令開:
“案奉
司法院本年十月十六日第七二九號訓令內(nèi)開;“案奉國民政府將施劍翹提釋并具報備查。此令。”等因;奉此。合行令仰該首席檢察官遵照,即將施劍翹提釋,并具報核辦。此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九日
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檢察處呈河北高等法院檢察處
案奉
鈞處第二二九號訓令開轉(zhuǎn)奉:
國民政府明令特赦施劍翹徒刑一案令飭遵照即將施劍翹提釋并具報核辦此令等因奉此遵于十月二十日派檢察官徐育匡親赴第三監(jiān)獄將施劍翹一口提釋理合將提釋日期具文呈報鈞處鑒核備案謹呈
河北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
署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首席檢察官林蔚章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河北高等法院檢察處呈司法行政部
案奉
鈞部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訓字第五五一六號令開轉(zhuǎn)奉:
“國民政府明令特赦施劍翹徒刑一案,令飭遵照。即將施劍翹提釋,并具報備查,此令?!?br/> 等因,奉此。當即轉(zhuǎn)令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首席檢察官遵照提釋去后。茲擬呈稱:(略),“于本年十月二十日,派檢察官徐育匡親赴第三監(jiān)獄將施劍翹一口,諭知特赦,即等情,前來。理合備文呈復鑒核!
謹呈
司法行政部部長王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司法行政部指令
指字第二五五三九號
令署河北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蔣鐵珍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第四一二號呈一件呈報提釋特赦人犯施劍翹日期,請鑒核由。
呈悉,此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四日
司法行政部部長 王用賓
政務次長洪陸東代行
這幾件檔案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傳奇和歷史的滄桑,將人們帶回到了1925年(民國十四年)。施劍翹何許人?為什么要刺殺孫傳芳呢?原來,施劍翹原名施谷蘭,是北洋宿將施從濱的長女。1925年北洋軍隊間為爭奪地盤發(fā)生混戰(zhàn),時任山東軍務幫辦的施從濱中將,在率部與北犯的孫傳芳五省聯(lián)軍交戰(zhàn)時,因孤軍深入,在皖北固鎮(zhèn)兵敗被俘。由于孫施彼此早有結怨,孫傳芳遂不顧交戰(zhàn)雙方不殺俘獲的敵方高級將領的慣例,下令用鐵絲將施從濱縛至蚌埠車站,梟首示眾,暴尸街頭。就這樣,孫傳芳一道輕率的格殺令,為自己種下了禍根。
當時施劍翹已20歲,聞訊痛入肺腑,決心為父報仇。由于仇人擁有重兵,勢力強大,就求助于兒時曾寄住她家,經(jīng)她父親教養(yǎng)成人,后由施劍翹和其母親請求張宗昌委派為團長的堂兄施忠誠。不料,他被升為煙臺警備司令后,只圖個人享樂,遺忘了往日的恩情和諾言。
1928年,施劍翹隨母親移居天津。農(nóng)歷九月十七日,是其父親遇難三周年忌日。想到年復一年,父仇無報,在屋里大哭不止,被當時借住在她家的同鄉(xiāng)同姓人施靖公聽到。他是閻錫山的中校參謀。他對施劍翹說,他曾受過她父親的培植,對她很表同情,如愿以身相許,他決心為其父報仇。施劍翹報仇心切,覺得機會難得,就決然沖破了同姓不婚的藩籬,同他結了婚,遷居太原。又不料他也是隨著自己官運亨通,越來越貪生怕死,最后也自食其言。歲月流水,傾忽十年過去,父仇仍難得報,思之無限痛心。失望和悲憤中,施劍翹寫了一首詩:“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癡心原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br/> 1935年,施劍翹得知孫傳芳兵敗下臺寓居天津,毅然只身離開太原回到天津,伺機報仇。農(nóng)歷九月十七日是施從濱十年忌辰,施劍翹一早就到觀音寺去為亡父燒紙、念經(jīng)。和尚見施劍翹念經(jīng)后仍跪哭不止,就勸說:“善女節(jié)哀,親人故去,哭也無益。不如皈依佛門,多念經(jīng)以超度亡靈。你看靳云鵬、孫傳芳這些名人,不是都信佛了嗎?”
聽到這里,施劍翹急忙追問下去,得知靳、孫都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孫還是該林的理事長。第二天,她化名“董慧”,經(jīng)一位姓張的女居士介紹入了林。此后,就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孫的身貌、口音、汽車號和活動規(guī)律,知道他每周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jīng),隨即做了刺殺他的具體安排。讓弟弟將母親接到了南京。買來油印機,寫印出《告國人書》等傳單的遺囑。
11月13日,是施劍翹預定下手的日子,但一早就陰雨綿綿,直到午飯后還未停止。她估計孫傳芳可能不去聽經(jīng)了,便空手前往觀察,果然未見孫到來。后來正與別人談話時,忽然見孫身披黑海青(和尚穿的衣服)走進佛堂入座。施劍翹租了一輛小汽車趕回家,取出手槍、傳單等物,返回居士林。少坐片刻,心神稍定,見孫傳芳的座位距其很遠,便向看堂人說“我的座位離火爐太近,烤的難受,前面有些空位,可不可以往前挪一下?”得到許可后,她緩步走向?qū)O傳芳座后,掏出手槍,對準他的左耳開了一槍,緊接著又向他后腦和背后各開一槍,孫傳芳應聲倒在太師椅的扶手上。此時,她高聲喊道:“我叫施劍翹,為報殺父之仇,打死孫傳芳,詳細情況都在這傳單上寫明。一人做事一人當,絕不牽連任何人,你們可以帶著我到警察局去自首。”說完便將手中的油印傳單扔散出去。不久,警察來了,她從容地交出了手槍及余彈。一些跑開的人又回到佛堂來拾起傳單,上面寫道:“父仇不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縱怕重傷慈母意,時機不許再延長。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此事一出,平津轟動,當日報紙紛紛發(fā)出“號外”,隨后滬寧各報也刊出了這條“血濺佛堂”的特大消息。第二天,各報除紛紛報道了孫傳芳被刺的重大新聞,還刊登了女刺客施劍翹事先擬好的《告國人書》。
施劍翹自首后,被解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檢察處關押,后又羈押于天津“西頭看守所”。地方檢察處于1935年11月16日開始了偵訊工作,在偵訊中施劍翹不諱事實,直陳殺人經(jīng)過和原因,慷慨激昂,方寸不亂,所言震人心魂,舉座皆驚。與此同時,孫傳芳長子孫家震向法院起訴,要求嚴懲兇手。但當時多數(shù)人出于對孫傳芳的憎恨,特別是對施劍翹的“十年報仇”的堅毅精神的感佩,紛紛聲援支持她。為此,河北省高等法院只對施劍翹判了7年有期徒刑。不久,因馮玉祥、李烈鈞、張繼等人出面干預,1936年10月15日,國民政府以“一女子發(fā)于孝思,奮力不顧,其志可哀,其情尤可原……”宣告特赦施劍翹,詳細過程既是本文前面所公布的檔案記載。這樣,施劍翹在經(jīng)歷了344天的囹圄生涯后,獲得了自由。
施劍翹獲勝的更深層的原因,是當時的政治輿論環(huán)境。當時的輿論環(huán)境對孫傳芳作出了不利評價。作為一個政治不正確的人,對孫傳芳的復仇就獲得了正當性。“軍閥”——這個戴在孫傳芳的許多對手頭上的、意識形態(tài)意味很濃的稱謂——也逐漸牢牢戴在他頭上。當時客觀全面地評價孫傳芳的聲音也有,但很微弱,孫傳芳在案件中丟失的不光是生命,還包括他的政治聲譽。與對孫傳芳的評價跌入谷底對應,施劍翹的聲譽日增,“奇女子”、“俠女”、“烈女”等稱號便一直伴隨著她的故事流傳下來。施劍翹獲釋后,投入了抗日民族運動。全國解放后,她被選為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1979年逝世,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