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輕柔的搖籃曲
剛出生的寶寶特別不能習慣媽媽肚子外面的聲音,但卻最喜歡媽媽輕柔的哼歌聲。寶寶哭鬧時或每次睡覺前,媽媽可以給他哼一支搖籃曲,節(jié)奏舒緩的曲調配上媽媽簡單重復的歌詞,是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界聽到的最美的語言。
效果:刺激寶寶的聽覺器官,促進大腦機能的發(fā)展,訓練寶寶的傾聽能力。
適合年齡:0~4歲
2.哪里在響?
寶寶躺在床上,媽媽可以在寶寶的左、右,上、下,前、后處搖鈴或發(fā)出其他響聲的小玩具,吸引寶寶四處尋找聲音在哪兒,讓寶寶辨別聲音從何處發(fā)出。
效果:這可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fā)育,為語言學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
適合年齡:0~4歲
3.寶寶會唱歌了
寶寶睡醒后,媽媽和寶寶面對面,視線相對。媽媽自己編唱簡單的小調,模仿寶寶可以發(fā)出的聲音“咿咿——咿咿咿——咿——”重復唱給小寶寶聽。一次次放慢速度引導寶寶也跟著發(fā)出“咿咿——咿咿咿——咿——”。寶寶唱對了一個音,媽媽要親寶寶一下作為鼓勵。這樣一點點就唱出一個簡單的調調了。
效果:這可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fā)育,為語言學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
適合年齡:2個月~2歲
4.和寶寶聊天
寶寶醒著的時候,媽媽用緩慢的、柔和的語調和寶寶聊聊天兒,今天的天氣怎么樣,我們玩?zhèn)€踢腿運動什么的。比如:“寶寶,媽媽正在幫你換尿布,你睡覺夢見媽媽了嗎?媽媽好喜歡你哦……”每天可以進行2~3次這樣的聊天活動,每次兩三分鐘即可。
效果:增強寶寶對語音的敏感性。
適合年齡:0歲以上
5.打哇哇
媽媽用一只手掌輕輕地在自己嘴上拍,同時發(fā)出“啊——”的聲音,這樣在手的輕拍下“啊——”的聲音就成了“哇——哇——”的聲音。然后媽媽引導寶寶也這樣做,當寶寶聽到自己的小手輕拍小嘴也發(fā)出了這樣的聲音時,會覺得更加有意思。
效果:引導寶寶連續(xù)而有節(jié)奏地發(fā)音,初步感知聲音。
適合年齡:5個月以上
6.快來大聲叫
媽媽對著寶寶嘴形很慢很夸張地說“爸、媽”,寶寶可能會發(fā)出“啊不——”的聲音,媽媽聽了要很積極地回應,也可以大聲地學寶寶說“啊不——”,這樣會激起寶寶發(fā)出聲音的興趣。接著媽媽從大聲說“啊不——”換成“爸爸——媽媽——”,寶寶在積極的回應中也會學著媽媽發(fā)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這時媽媽聽到寶寶發(fā)出的聲音已經很接近“爸爸”或“媽媽”的音了,一定要很高興地指著自己對寶寶說:“寶寶會叫媽媽了!”寶寶覺得自己的發(fā)音和看到實物有了對應關系,會更有興趣地重復練習。
效果:引導寶寶學習發(fā)輔音,提高寶寶稱呼家人的發(fā)音能力。
適合年齡:2個月以上
7.說兒歌
媽媽抱著寶寶,念一些簡短、節(jié)奏感強的兒歌,如:“小白兔,白又白……”說兒歌的同時,媽媽可以握著寶寶的小手拍節(jié)奏。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兒歌會刺激寶寶的聽力,并容易記憶和模仿。
效果:可以讓寶寶感受語音特有的節(jié)律,體會語言的妙處。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
8.騎小馬
媽媽坐在沙發(fā)上,寶寶坐在媽媽的膝蓋上。讓寶寶背靠著媽媽,抓住他的兩只腳踝,唱兒歌:“小馬、小馬,吧嗒、吧嗒跑,這兒一下,那兒一下,跑到一座山頂上,左看看,右看看,哧溜一下,跑下山?!闭f到“吧嗒”的時候,媽媽要有節(jié)奏地顛著腿讓寶寶感覺是坐在馬背上;說到“哧溜”的時候,媽媽抓著寶寶的兩個胳膊,將自己的腿突然伸展,這樣寶寶會從坐的姿勢滑一下,驚奇之余哈哈大笑。寶寶一定會讓媽媽再來一次。
效果:寶寶在感受兒歌的節(jié)律時,從媽媽帶他做的動作理解所說語言的意思。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
9.打電話
給寶寶一個玩具電話,媽媽拿著自己的手機和寶寶拉開一段距離。媽媽說:“媽媽要給寶寶打電話了。嘟——嘟——”看寶寶拿起電話,媽媽對著電話說:“喂,是寶寶嗎?”寶寶也會學著媽媽說“喂喂”。剛開始的時候,寶寶不習慣在沒看到媽媽的臉時對著話筒說話,當媽媽示范幾次后,寶寶會學媽媽的樣子開始拿著話筒試著說話。熟悉以后,寶寶還會主動拿起電話要求和媽媽來一次電話里的對話游戲。
效果:提高寶寶的對話興趣,開發(fā)他的語言系統(tǒng)。
適合年齡:9個月以上
10.拍拍手、點點頭
和寶寶面對面坐好,握住他的兩只小手,教他對拍。邊拍邊說:“拍拍手。”然后讓寶寶自己拍手,媽媽一邊拍一邊說:“拍拍手?!惫膭顚殞氉约郝牭脚氖值脑捵约号氖?。然后媽媽再說:“點點頭?!边呎f邊點頭,讓寶寶也跟著這么做。
效果:運動與語言的結合,可以讓寶寶更容易學會說話。
適合年齡:9個月以上
11.學小動物的叫聲
媽媽用夸張的表情,模仿小動物的叫聲給寶寶聽。擬聲詞很容易引起寶寶的興趣,如小狗的“汪汪汪”,小貓的“喵喵”,媽媽也可以在模仿小動物叫聲的同時,模仿不同小動物的動作,以便能更好地引起寶寶的注意。
效果:增進親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
溫馨提示:
1.和寶寶說話,盡量要看著他的眼睛。
2.媽媽說的話要簡短、具體、準確和清晰,要多重復。
3.多用肢體語言,寶寶喜歡看著你一邊說話一邊做動作的樣子。
4.當寶寶自言自語時,你一定要及時接話,這會讓他“說話”的興趣大增。
5.變換各種表情和寶寶對話,因為孩子通常是看著媽媽說話時的表情來學習說話的。
12.鼻子在哪里?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媽媽對著寶寶說:“媽媽的鼻子在哪里?”寶寶會用手指向你的鼻子。媽媽也可以和寶寶換著來,讓寶寶說:“寶寶的鼻子在哪里?”媽媽來指。玩熟了還可換身體的其他部位,如眼睛、嘴、頭。
效果:拓展寶寶的詞匯量,使寶寶聽、看、說一起協(xié)調起來。
適合年齡:1歲以上
13.我說你做
你說一個指令,讓寶寶去做。比如,你對他說:“寶寶,幫媽媽拿來菠蘿吧?!薄鞍逊e木拿出來,和媽媽一起玩積木吧?!睂殞毮軌虬凑漳愕囊馑既プ觥_@可以鍛煉寶寶聽指令做動作的能力。
效果:訓練與大人合作,培養(yǎng)語言溝通的能力的第一步。
適合年齡:1歲以上
14.手偶問問好
媽媽將兩個不同的手偶戴在手上,見到寶寶說:“你好,寶寶。”吸引了寶寶的注意力后,接著用手偶拉起寶寶的手說:“握握手,好朋友?!比绻麑殞毥又信d趣,再說:“咱們一起玩兒吧?!碑攲殞毾胪嫫渌婢邥r,手偶要說:“再見!下次再見!”
效果:訓練寶寶與人交往的禮節(jié),培養(yǎng)寶寶的推理和判斷能力。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15.小喇叭開始廣播啦
媽媽將報紙或紙板卷起來做成一個小喇叭,然后拿著小喇叭對寶寶說一句話,讓寶寶大聲地說出媽媽剛才說過的話。媽媽也可隨意編一些有趣的話,用小喇叭傳達給寶寶,如“天上星,亮晶晶,一閃一閃眨眼睛”,讓寶寶跟著說出來。如果寶寶喜歡,也可以讓寶寶用小喇叭向媽媽傳話。由一個詞說成一句話,慢慢變成講一個小故事。
效果:提高詞匯的運用和組合能力。
適合年齡:2歲以上
16.解決問題小高手
和寶寶一起玩的時候,可以問寶寶:“寶寶累不累?媽媽口渴了怎么辦?”寶寶會說:“喝水。”過一會兒,媽媽再說:“哎呀,太熱了?!眴l(fā)寶寶熱了怎么辦,寶寶會說:“脫衣服?!被蛘摺按碉L扇?!眿寢屌浜弦恍﹦幼?,啟發(fā)寶寶多出新點子。
效果:培養(yǎng)寶寶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利于增加寶寶的詞匯量。
適合年齡:2歲以上
17.耳語傳話
媽媽先在寶寶耳邊小聲地說一句話,讓他傳給爸爸,再由爸爸傳回給媽媽??纯磳殞毷欠衤牰⒛苷_地傳話。開始時先說兩三個字的短句,逐漸加長句子,增加難度。這種游戲有一種神秘感,寶寶會很喜歡。
效果:訓練寶寶開口說話,增加寶寶的詞匯量并鍛煉他的記憶力。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溫馨提示:
1.媽媽要慢慢地對寶寶說話,不要著急;寶寶說話的時候,媽媽也要認真聽。
2.媽媽要經常用清晰的語氣,重復寶寶說過的話,加深他的印象。
3.在情景中展開對話,效果最好。你對寶寶當前正做的事情談論得越多,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就會越好。
4.經常給寶寶講解某件物品可以用來做什么,或者新玩具怎么玩,并進行演示。
5.每天至少給寶寶講一次故事。特別是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讀一些有趣的故事,效果非常好。
18.換詞
媽媽說一句簡單的話,寶寶接一句,但要把句子中的一個詞換成另外一個詞。比如,媽媽說:“我有一個蘋果。”寶寶說:“我有一個香蕉?!眿寢專骸拔矣幸患路!睂殞氄f:“我有一輛汽車?!眿寢專骸拔掖蜷_門。”寶寶說:“我關上門?!眿寢專骸疤O果紅紅的。”寶寶說:“蘋果甜甜的。”
效果:提高寶寶對詞匯的應用能力。
適合年齡:3歲以上
19.畫圖畫,講故事
引導寶寶把自己覺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情簡單地畫出來,并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比如可以向寶寶提問:“這是在哪里?”“當時還有誰?”“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呢?”引導寶寶盡可能地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說出來。
效果:幫助寶寶回憶經歷過的事情,提高語言的表達和概述能力。
適合年齡:3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