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結婚的時候18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長他4歲,嫁過來后侍奉公婆勤勤懇懇,家務瑣事任勞任怨。他還是家里的獨根苗,身負著傳宗接代的重大任務,所以這樁婚姻他欣然接受了。
次年,他去清華讀書,照顧家的重任落在了妻子一個人的身上,妻無怨言,但他深知其中的艱辛,因此對妻子也更加敬重。但尊敬并不代表沒有隔膜和疏離,思想上的無法溝通,讓他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感到異常孤獨。
他是季羨林,中國現代著名的國學大師。
1935年,24歲的季羨林清華畢業(yè)后,像當時多數學子一樣,選擇了留學德國,一去整整11年。
1946年,在取得了博士學位準備歸國的時候,季羨林卻因國內戰(zhàn)火紛飛而滯留國外,有家不能回的失落和苦悶讓他只能寄情于工作,拼命地翻譯、寫論文。
論文寫得越來越多,書桌上擺成了高高的一大摞,本來想寫出一點就拿給教授看一些,可是論文在拿給教授看之前,必須打印出來,他沒有打印機,只好讓寫成的稿子堆積如山。正在他煩惱的時候,伊姆加德自告奮勇地要幫他打字,因為她家剛好有一臺打印機。
伊姆加德是季羨林的鄰居邁耶家的小女兒,金發(fā)碧眼,皮膚白皙,卻有著中國古典美人的內在氣質,可謂是“羅帶雙垂畫不成, 人嬌態(tài)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边@正合了季羨林心目中美人的模樣。
在打印完成之后,他經常和伊姆加德一起閑庭信步,或者看一場電影,或者一起聽聽音樂,或者就那么坐在一起聊聊天……總之,在一起就覺得很好,即使什么都不做。
漸漸地,季羨林成了邁耶家的座上客。家里做了什么好菜、好點心,伊姆加德總要把他叫到家里來吃。邁耶夫婦也非常喜歡他,也知道女兒的心思,總是幫著他們制造各種獨處的機會。
一邊是善良、賢惠的妻子,一邊是相知、相愛的美少女;既不忍心傷害妻子,又不能承受失去伊姆加德的痛苦和失落,此時的他,猶豫、彷徨、焦慮……
朱光潛曾經說:“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于有缺陷,就在于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币苍S當時的季羨林對這一切早已參透,最后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他選擇了一個人回國,也安慰自己:“她畢竟年輕漂亮,一定會找到更好的歸宿的。”
后來,古稀之年的他,曾經在去德國的時候探尋過伊姆加德,可遺憾的是并沒有找到。80歲時,他在《留德十年》中回憶:“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br/> 有人讀了他的書,特意去德國尋找伊姆加德,雖然困難重重,但最終找到了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滿頭銀發(fā)的伊姆加德一直獨身,終身未嫁。探尋的人發(fā)現在她的書桌上,仍然擺著當年那臺曾經每天為季羨林打印論文的老式打印機。
他一生頗豐的文字里,從來沒有對她說過一個“愛”字,她對他,也從未說過一個“愛”字。但是誰又能說,她對他60多年的感情不是愛呢?
有時候,有些事情并沒有發(fā)生,可是,卻勝過無數件已經發(fā)生或者正在發(fā)生的事。她用一生的時間去愛她覺得值得愛的人,用一生的時間去守候一個人,她的守候給了愛一個新的注解:愛不等于擁有;他彌留之際,說出心中遺憾,他的遺憾也給愛一個新的注解:愛等于牽掛,愛不只是一個字,愛中還有一顆心。
愛一個人并不一定要擁有,有些緣分是永遠不會有結果,但有些愛情雖沒有圓滿,卻比任何一段愛情都要圓滿,只要曾經無比接近過,就是美好?!?br/> (責編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