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的吉爾·貝吉拉諾和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的大衛(wèi)·肯斯尼等人比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動物的遺傳密碼,發(fā)現(xiàn)人和黑猩猩的雄性性器官各有特點。這些特點是在進化過程中由基因的缺失或增加所控制的。同時,由于人類性器官的進化也促進了人類兩性婚姻的長久。
丟失基因決定性器官特點
人和黑猩猩擔負種群繁衍的雄性生殖器官——陰莖有較大差別。比較而言,黑猩猩和獼猴等靈長類的陰莖上有短短的突起,但人的陰莖卻沒有突起,而是光滑順溜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人缺失某種基因造成的
如同人類在進化中丟失了某種基因而促使大腦發(fā)育得更大一樣,另一種基因的丟失也促成了人的陰莖不帶突起的特征。
在人類身上缺失的一個基因位于雄激素受體(AR)基因的旁邊,其作用是,編碼產生擁有觸覺的胡須。在老鼠身上由于有這種基因存在,會讓老鼠長出長長的胡須以感知周圍的環(huán)境,即使四周是黢黑的,老鼠也能憑胡須分辨何處是通道,何處是此路不通。
這種基因在人類身上的缺失也可能說明為何人的面部和全身不像黑猩猩和獼猴那樣長滿毛發(fā)。但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這個基因存在,就會產生陰莖上的突起,就像一些哺乳動物,如雄性黑猩猩、雄性獼猴的陰莖上所長的突起一樣。
過去,人們看到雄性黑猩猩的陰莖上長有一些突起總感到不可思議,其實這是生物進化的一種策略。雄性黑猩猩陰莖上長有一些突起首先是為了交配時較為快速。交配時的速戰(zhàn)速決是因為生存的需要。因為,生物在交配和進食之時是最松懈的,這就容易受到天敵的進攻。因此,為了生存,進化的策略之一就是要盡力避免受到天敵的進攻,也就需要盡力減少毫無防范的時間,例如,盡量減少交配和進食的時間。
當然,交配的重要目的是讓生物的種群延續(xù)下去,但是,交配也有另一個重要目的,獲得性的滿足和愉悅,尤其在高等動物,性的滿足日益變得與繁衍同樣重要。在人類,今天性的滿足幾乎已經超過了生兒育女的重任。當然,對于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讓陰莖長有突起可以有一箭雙雕的功效,因為突起中有感受器,會很快地獲得性滿足,同時又減少交配的時間,從而減少自身不設防的時間,也就降低了受到天敵進攻的危險。
其實,黑猩猩陰莖長有突起還有另一個作用,有利于自身的基因競爭,把自己的遺傳特征傳遞下去。因為陰莖上的突起是用來把雌性黑猩猩陰道中與前面雄性交配時所存留的精子排除出去。
性生活模式影響婚姻模式
包括人在內的靈長類動物的兩性生殖是由性器官的交配來實現(xiàn)的,而性器官的特點也決定了性生活的模式,性生活模式最終也能對人類的婚姻模式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由于人類缺少某種基因而讓男性陰莖不帶突起,從而改變了人類的性生活模式,最終也影響到人類的婚姻模式,這就是一夫一妻和婚姻較為長久。
雄性哺乳動物陰莖上的突起是由角蛋白構成的,就像構成人的指甲的材料一樣。這種突起上長有感覺受體。對動物實驗的結果顯示,如果去除這種突起,則動物的交配時間就會延長,說明突起是刺激動物讓其交配盡快結束的一種感受器。研究人員認為,人的陰莖上現(xiàn)在缺少這種突起是一種進化的結果。
可以推測,由于人與黑猩猩等靈長類是近親,所以在較為久遠的時代人類的陰莖上也有這種突起,其作用也與雄性黑猩猩的陰莖上的突起一樣,促使人的性生活速戰(zhàn)速決。因為當時人類生產力不發(fā)達,只有原始的狩獵,人們特別需要防備其他動物的襲擊,所以交配時總是比較急促,以免被其他動物襲擊。
但是,隨著進化的發(fā)展,人的陰莖突起編碼的基因慢慢丟失,這就讓人類的陰莖逐漸變得平滑起來,不再擁有突起。這樣的結果也與一夫一妻的婚姻相匹配,因為男性再也沒有必要挖空心思把多夫多妻制盛行時前面男性留在女性陰道中的精子清除掉。而且,由于男性陰莖上的突起以及其上的感受器缺失,也必然要讓人類的性生活延長時問才能達到性高潮和滿足,這使得夫妻問的情感交流增強,也使得人類在延長的性交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愉悅,結果讓一夫一妻的婚姻有了更多的吸引力。
當然,人類是如何在進化中慢慢讓陰莖失去了突起的現(xiàn)在尚不完全清楚。不過,也可以從互為因果來解釋人類基因與性生活模式的關系。由于人類的性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如時間更長,人們更能從性生活中獲得快樂,才使得男性陰莖上有快速獲得性滿足作用的突起慢慢消失。這樣一來,為陰莖上突起編碼的基因也就用進廢退,慢慢丟失了。
看起來,人類與黑猩猩相比缺失一些基因是有好處的。因為,缺失一些基因實際上促成了人類大腦更好的發(fā)育和雄性生殖器官的某些特點。這正應驗了一個原理,有時候判斷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或是否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不是看他擁有什么,而是看他失去了什么。
【責任編輯】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