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只是文字游戲
如今,商品價格普漲,這種情況下商家要打折吸引買家,又如何保證自己的利潤?通常的做法是,提價20%,然后減價10%出售。在商場工作的小李就發(fā)現(xiàn),今年四折的針織衫和兩年前的七折價格相差不多。
“每件商品減價10%?”高明的商家不喜歡直白,他們會表述為“所有商品減價2%,當季商品再減價3%,促銷商品再減價5%”,這樣的描述會讓人覺得優(yōu)惠超多。
而你對這樣的文字一定不會陌生:“滿100元送100元”——也許你會誤以為這是五折的同義詞。而事實上,剛好滿100元的商品幾乎不存在。比如,一件299元的衣服,你能省掉100元,折扣幅度在6.6折左右。有的商家甚至會推出“滿100元送150元”的活動,仍以299元的商品為例,這次你享受的折扣差不多是五折。
“購買300元以上的正價商品,便可任選一件價值為500~600元的指定商品?!薄@樣買小送大的標語,又比“買一送一”進了一步。同樣,你幾乎找不到剛好300元的正價商品,而要從贈品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也不太容易。最后的結果可能是,你用四五百元購買了兩件不盡如意的衣服。
消費券都是浮云
商家送出的消費券,你通常舍不得浪費。但你要知道,消費券通常有“不找零或者必須分區(qū)或按比例使用”的附加條件,也就是說,要用掉它,你必須花費更多的人民幣。情愿多花錢也不愿放棄一丁點消費券,這在消費心理學上稱為“沉沒成本效應”。就299元的商品而言,“滿100元送100元”甚至比不上直接打6.6折的商品,因為你實際付出的仍然是299元現(xiàn)金,唯一不同的是,你手里多了一張100元的紙券或者電子券,并且你很快會發(fā)現(xiàn),為了花掉它,你又賠進了更多錢。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仍然心甘情愿地掉進去。為什么?因為這樣購物讓人更有滿足感。
機會只有一個
小玲至今都記得購買那件小號米黃色上裝的情景。當時她和另一位女士都看上了這件衣服,但服務員告訴她們,衣服只剩下一件。為了搶到這個“難得”的機會,小玲“狡猾”地將這件衣服緊緊地攥在手里。雖然在試衣間里她發(fā)現(xiàn),要把敦實的自己塞進小號的外套很不容易,但她還是不準備放棄這個“價廉物美”的難得機會,她決定通過減肥來實現(xiàn)這件外套的價值。后果可想而知,從最開始的興奮、勝利的喜悅到沮喪,小玲最后只好把它給了妹妹。
參加打折活動的商品,同款的不會太多,有的缺碼到只剩一件,有的一個碼剛好還有一件。我們相信,至少有部分情況是真的。但另一部分可能是銷售方式的一種——商家深知出售之道,當機會更多時,消費者反而不會馬上下手。物以稀為貴,到哪兒都是真理。
陪襯商品,促銷障眼法
通常在打折活動中,你會發(fā)現(xiàn)昂貴得不可理喻的商品。不用懷疑商家的智商,因為他壓根沒打算賣掉它。行為學家的測試說明:當一個中價的商品和一個低價商品并列,低價商品誘惑更大。但如果在兩者中加入一個中間價位的商品,那么,更多的人會傾向于選擇中間價位的那個——這正是商家想要的:一個不起眼的商品,因為另一個相似卻更差的商品烘托,而顯得熠熠生輝。
延遲滿足,掏錢必殺技
如果你夠細心也許會發(fā)現(xiàn),之前被稱只有一件的衣服不久后又出現(xiàn)在了柜臺上,而銷售員告訴你,這只是漏網(wǎng)之魚。如果你是之前搶到寶貝的一方,你很容易諒解忙碌的銷售員。而如果你剛好是之前落敗的一方,你有很大機會買下這件衣服,雖然你已經(jīng)超支了。
研究表明,如果人的欲望在第一次沒有得到滿足,當?shù)诙螜C會出現(xiàn)時,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地緊緊抓住,商家利用延遲滿足賺到了更多的錢。
?。ㄕ浴缎轮腔邸へ敻坏馈?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