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上民族服裝逢人皆“布隆”
檳榔谷原生態(tài)黎苗文化旅游區(qū)地處224國道線上,距??诩s300公里,距三亞28公里。由一個黎村、一個苗寨、一片神秘的原始雨林三大板塊組成。景區(qū)森林茂密,間有連綿數(shù)公里的檳榔樹,故名。
時逢周末,前來旅游度假的客人接踵而至,大大小小的旅游車、私家車擠滿了景區(qū)大門內外的停車場,紅紅綠綠的導游小彩旗在人聲鼎沸的山谷中飄揚,陽光下,到處灑滿歡聲笑語。
感謝景區(qū)管理人員,給我找來一套當?shù)厣贁?shù)民族服裝進行旅游體驗,讓我非常愜意做了一回黎族阿妹。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一片片秀麗挺拔的檳榔樹,間或有一些椰子樹。椰子樹顯得墩實粗壯,當?shù)厝朔Q阿哥樹;檳榔樹顯得高挑苗條,人稱阿妹樹。一陣山風吹來,讓人為之一爽,明顯感覺比??跊隹臁E阃墓ぷ魅藛T阿強介紹,檳榔谷因屬典型的山地氣候,比??跊隹旌脦锥?,是一個不錯的消夏避暑勝地。
進入黎家寨子,我按照導游的示范跟當?shù)卮迕翊蛘泻簦贺Q起右手大拇指放到胸前,微微一彎腰向對方說聲“布隆”,果真大受歡迎。“布隆”在黎語里是檳榔的意思,同時也是“你好”、“好棒”之意。而在苗家山寨,若你懂得向主人說一聲“米公”(你好),同樣會受到主人的歡迎。
沒走多遠,便見一群游客圍在一片檳榔樹和椰子樹下歡呼雀躍,“布隆”、“ 米公”之聲不絕于耳,響徹整個寨子。原是兩位身著紅色T恤衫的黎苗小伙兒在向游客表演爬樹比賽。一個爬檳榔樹,一個爬椰子樹,三下兩下就“竄”到樹梢,估計也就十來秒鐘吧,摘下來的檳榔1塊錢一個,椰子10塊錢一個,眾人一搶而光,供不應求!正宗新鮮椰子,絕對原汁原味,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嘗一囗,直從齒間爽到心田……
我在一個黎苗同胞的釀酒坊加入天南地北的游客隊伍,在一聲聲“布隆”“ 米公”的喜悅中,品嘗主人捧出的山欄米酒,那滋味,酸甜滑潤,十分可口。酒坊里還有原始方法釀造的蜂蜜酒、地瓜酒等。品嘗之余,游客紛紛解囊搶購,似乎個個不甘示弱,即或醉倒在檳榔谷原始迷人的風情里又何妨……
黎苗山寨“活化石”博物館
走過一段段水泥或石板鋪就的小徑,我們探訪了依山而建原始古樸的黎苗山寨,看見中國古代最先進神奇的紡織工具“琚腰織機”,見識了人類無紡時代最優(yōu)質的樹皮衣“見血封喉樹皮衣”,領略了全島唯一幸存四腳高懸的“百年谷倉群”,認識了全球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坡壘樹”。特別是在一群織布的黎家阿婆里面,我領略了素有海南“敦煌壁畫”之美譽的紋面風采。
在一間保存完好的古老的黎家叮咚屋,看見一位約莫70多歲的阿婆正在堂屋的土灶前生火用鐵鍋做早餐。屋內陳設簡陋,似乎是在努力保存或還原著某種歷史遺跡。火塘上方,掛著兩排密密麻麻的動物齒骨。我大惑不解,蹲下來問阿婆,她笑著說了一句什么話,我聽不懂。一旁的導游介紹說,阿婆不會漢活,那些骨頭是野豬的齒骨。過去黎家以狩獵為生,每獵獲一頭野豬,就把它的齒骨掛在火塘上方或大門外,是一種能力與財富的象征。
我們晃晃悠悠走過山谷上空的吊橋,乘坐高空滑索幾秒鐘跨越山澗,感受瞬間風從耳邊掠過的驚險與刺激。踏上歸程的時候穿過造型別致的鳥巢門,走進黎苗同胞的船型屋以及制陶坊,穿越時空的爐火在我眼前隆隆呼嘯,紅紅的火苗舔出一道道讓人嘆為觀止的土陶工藝,不得不佩服黎苗同胞的聰明能干。
進入苗家山寨,我們參觀了蠟染坊、苗銀世家,欣賞了赤足上刀山、下火海的絕技表演。百歲長廊里,一位苗族老大爺正在為一位患風濕的游客配制草藥,一位苗族大嫂正用鍘刀把草藥切碎……在苗家文化長廊,陳列的一些古往今來的勞動生活用具生動演繹人類歷史進步的痕跡,讓我感受到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的幸運與幸福。
永不落幕的舞臺
轉了一圈回到景區(qū)歌舞演藝場,剛好看到一場原生態(tài)的大型民族歌舞?,F(xiàn)代科技時尚聲光音響效果響徹檳榔谷熱帶雨林深處,呈現(xiàn)出遠古時代當?shù)卦∶裆幌⒌膼矍楣适潞蛫^斗歷程。
在這里,我有幸欣賞到傳說中的黎苗古老樂器:鼻簫、口弓、叮咚板、獨木皮鼓、蛙鑼等,還有用牛角、圓木、竹子、椰殼等制作的古樂器及其演奏的精彩音樂。見識了黎族傳統(tǒng)民間工藝“紡、染、織、繡”,阿婆們一個個靈巧地舞動手指,優(yōu)美的黎錦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象征著民族團結與智慧的美麗圖案,紅飛翠舞,色彩絢麗,令人愛不釋手,不由對阿婆表示由衷地稱贊與崇拜。
令人叫絕的是,這里也許是我有生以來見過的唯一一個永不落幕的純原生態(tài)大舞臺了,舞臺立體設計別出心裁,分上下三層甚至更多,最底層是演員表演的舞臺,舞臺旁邊是現(xiàn)實生活中當?shù)卦∶裆a、生活用的水車、陶器,還有大榕樹檳榔樹等實物相互哄托襯映,第三層則完全是當?shù)卦∶瘳F(xiàn)實生活中的叮咚屋和船形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掩映在一片片檳榔樹和大榕樹之間,阿公阿婆搬著草凳坐在門外的小院壩上小憩。夕陽西斜,外出歸來的村民三三兩兩走向密林深處的山地人家,一條條逶迤起伏的羊腸小徑自古老民居房前屋后阡陌縱橫,構成絕妙的舞臺背景。一句話,舞臺演繹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自然天成,妙趣橫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奇妙的晨曲
晚飯后,我余興未盡,想感受一下景區(qū)的夜晚。主人破例安排我們借宿景區(qū)招待所,因為景區(qū)正在興建度假酒店,目前只能為游客提供餐飲服務,還不能接待游客住宿。我暗自慶幸,想想每天接踵而至的國內外游客,想在景區(qū)住上一晚的不在少數(shù),唯有我們獲此殊遇。招待所是一棟依山傍水的兩層石墻小平樓,屋后是茂密的森林,有一株藤本植物的枝葉竟然伸到二樓陽臺上來了。房前有一面漂亮的袖珍湖泊,晚霞將四周的森林、岸邊的檳榔樹、椰子樹以及一枝秀竹涂上一抹金黃,倒映湖中,乍一見讓人恍若隔世。我們的到來顯然打擾了這里的另外一些主人,一只又一只林間的知了尋著燈光飛進房間,一只知了剛好落在一份旅游手冊上,一同聊天的攝影師隨即拍下這個有趣的鏡頭。
凌晨四點多醒來,四周一片寂靜,唯聞蛐唱蛙鳴。興致盎然打開門窗,忽覺室外猶如一個碩大的自然空調,一種沁人心脾的涼意撲面而來。山谷中偶爾傳來幾聲雄雞打鳴,屋后森林里到處是一片滴滴噠噠的露水聲……約莫五點四十分,一陣突如其來的知了大合唱自林間驟然響起,持續(xù)足有一刻鐘之久,那似乎由千百只知了匯成的鳴唱,聲音之洪亮,之持久,氣勢磅礴,讓人為之震撼!剎那間,我猶如置身某個莊嚴的教堂,聽唱詩班孩子們發(fā)出的天籟之音;又猶如置身于波瀾壯闊的大海,感受無數(shù)波峰浪谷洶涌而至排山倒海的力量,沖撞著我的耳鼓與內心,讓我油生一種莫名的興奮與激動。
因為這個特殊的夜晚,我第一次知道,曾經想象中在雞鳴犬吠中醒來的檳榔谷的早晨,居然是在不為人知的千百只知了的大合唱中悄然來臨。在知了振聾發(fā)聵驚若神曲的聲浪中,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個小生命匯聚而成的巨大能量。那種洪亮之中似乎可以觸及到金屬質感的聲音,就這樣堅定而快樂地喚醒黎明,迎來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