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14點11分,以色列駐上海領事館的新浪官方微博上發(fā)布了這樣一條內容:“今天開始,我們會陸續(xù)放上一些老照片,所有照片都是一名20世紀20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一個猶太攝影師薩姆·薩澤提(Sam Sanzetti,中文名沈石蒂)所拍攝的,因為年代久遠,照片上的人物名字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認識的人,或許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請讓我們知道?!边@條微博尋人的告示發(fā)布之后,被轉發(fā)了700次,200人評論。
從10月24日開始,該微博以大約每天4張的速度,在微博上公開老照片,尋找片中人。所有照片拍攝于1927年至1957年之間,照片中有身穿白西裝拉大提琴的外國人,還有戴著風鏡的外國飛行員,但有將近一半的照片主人公是當時的上海人,玩樂的孩子、西裝的男人、穿旗袍的女子。
頓時,網(wǎng)民們被那些幾十年前氣質優(yōu)雅的面容所吸引,有人評論說:“美得無以倫比,好像林青霞?!彼_澤提在回到以色列后曾對該國媒體夸贊上海說:“上海是獨一無二、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繽紛的色彩,聞到她豐富的氣味?!痹倏纯蠢险掌系念H具“上海味道”的氣質美女,上海網(wǎng)友驕傲地評論說:“越來越喜歡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城市了?!币灿腥司痛藗械卣f:“當年那種韻味和優(yōu)雅已經(jīng)難以再現(xiàn),那樣的老上海我們都回不去了?!?br/> 幾十年過去了,那些照片中的人物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人生呢?
“阿拉荏苒”
一張身穿芭蕾舞服裝的少女的照片,引發(fā)了很多網(wǎng)友對于歲月流逝的慨嘆:“喜歡這張照片里的17歲芭蕾女郎,時光荏苒,曾經(jīng)的美人如今已經(jīng)70多歲了!”
照片中的女孩名叫洪落霞,現(xiàn)年74歲,今年距離照片拍攝的日子已有57年的光景,當時的她是上海市八女中的高二學生,剛剛參加完芭蕾舞演出的她興致沖沖地想拍下照片留念,卻引出了這半個世紀后的機緣。
她跑到茂名路上外國人開設的照相館,兜里卻只有夠拍一張照片的錢,可是攝影師薩澤提并沒有因為錢少而怠慢她,換了好多個姿勢,終于拍下了這張照片。洗出來后,攝影師自己都非常滿意,就把這張照片放在了櫥窗里做展示。
可是這張照片卻沒能在洪落霞的手中保存下來。她后來上了同濟大學建筑系,但在文革期間,她把自己所有身穿芭蕾舞服的照片統(tǒng)統(tǒng)燒掉了,因為怕被批有“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她完全沒想到回到以色列的薩澤提還保留著照片。
20世紀80年代,洪落霞夫婦定居香港,2000年去往美國,直到5年前才又回到朝思暮想的上海。
是不是有錢人才能拍得起這樣優(yōu)雅的照片呢?據(jù)尋找到的幾位照片中人物回憶,薩澤提的照相館確實地段好、門面大,也比其他相館稍稍貴一點,“那時在錦江飯店吃一頓飯要七八塊錢,找沈石蒂拍張照片要十幾塊錢”,但一個高二學生都可以付得起的價錢,也不是特別昂貴的。
與照片中17歲的洪落霞相比,孫遜的故事要有趣得多。10月的某天,現(xiàn)年58歲的他正在翻看上海當?shù)氐摹缎侣劤繄蟆?,報紙上的內容讓你吃驚不小:那副老照片怎么和家里墻上的一模一樣???
照片中的孫遜還是1歲的寶寶,母親抱著他照了那張相。因為他的爺爺是上海一家大型面粉廠的老板,家資豐厚,孫子周歲時就拍了很多照片,但唯獨薩澤提拍的兩張保留了下來,因為家人覺得他拍得好看。如今,孫遜的母親已然85歲高齡,卻依然記得拍照那天的情景:攝影師趁他們動作自然的時候就拍下了照片,好像玩一樣。
照片共有200余張,但是截止本刊記者發(fā)稿時,還只找到了6位照片主人公,更多的線索還有待搜集。這些老照片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的懷舊情緒,有人說:“趕快回家翻翻自己奶奶或是外婆的老照片吧,也許就是自己的家人呢?!闭掌械膶殞?,如今已是兩鬢斑白,有網(wǎng)友模仿上海話感嘆說:“阿拉荏苒?!?br/> 懂得感恩的民族
在這些照片中,細心的網(wǎng)友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疑似名人的面孔。
一張被網(wǎng)友認為“很像陳道明”的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留著胡子,身穿馬褂。有網(wǎng)友認為他就是郎靜山——當時上海《時報》的攝影記者,也是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被稱為“攝影界的張大千”,從同為攝影師的角度看,他結識薩澤蒂并成為其攝影模特,合情合理。郎靜山1995年在臺北病逝,享年105歲。
而在被轉發(fā)最多(6500多次)的一張照片中,一位穿著黑色坎肩旗袍的女士端坐在沙發(fā)上,有網(wǎng)友指認,她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的夫人、書畫家潘素。但張家的后人并沒有與以色列駐華使館取得聯(lián)系,所以暫時無法確認。
而另一張被轉發(fā)了5900余次的照片中,一位穿深色旗袍的女人被認為是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的妻子王映霞。而郁達夫和王映霞正是在上海相識,在上海結婚。而唯一一張寫有人名字的照片上,有“徐世襄”三個字,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的書畫家弟弟就叫徐世襄,會不會就是他呢?
與照片中的主人公相似,拍下這些照片的猶太人攝影師薩澤蒂也在上個世紀里經(jīng)歷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1922年,薩澤蒂坐船從俄國的遠東港口弗拉斯沃斯托克(海參崴)來到上海,一貧如洗的他很走運,被上海的攝影師看中了他以前的作品,邀請他到照相館幫忙。不久之后,一位美國商人愿意幫他開一家照相館,他的生意越來越大,最多的時候他在上海有4家照相館,他成了當時上海最有名的攝影師。
薩澤提1957年離開上海,那可能是他的傷心史,因為他娶了一位中國姑娘,但是她并沒有跟隨他走。他臨行時的箱子里,除了他在上海拍攝的照片之外,僅有一小疊中國出產(chǎn)的火柴,是他在中國生活過30年的見證。
1986年,薩澤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病逝,他沒有兒女,所有財產(chǎn)由繼子德克斯勒保管。德克斯勒來到上海,想辦個攝影展,通過影展來找到照片中的人,可是轉念一想,影展的參加人數(shù)畢竟有限。后來,朋友將此事告知以色列駐上海使館,才有了微博上的“老照片尋人”活動。
在二戰(zhàn)時,中國庇護了大量的猶太人,所以猶太民族對于中國始終存有感激。當看到薩澤提對中國與中國記憶的珍視時,網(wǎng)友說:“這是一個感恩的民族?!贝舜蔚膶と嘶顒又?,就有網(wǎng)名評論說這個活動體現(xiàn)了人文性、歷史性和藝術性。上海國防戰(zhàn)略研究院趙楚干脆說:“這是多么成功的民間外交?!?br/> 與某些國家的媒體或大使館官方微博只管發(fā)布一些實用性的指南和新聞性的消息不同,以色列駐華使館在微博內容上非常注重拉近中國網(wǎng)民與以色列的距離。比如,說明中文學習已經(jīng)在以色列形成了一股熱潮,因此,如果中國游客到以色列去旅游,遇到會說中文的以色列人千萬不要驚訝。
曾經(jīng)冒著生命危險與德國納粹周旋,給眾多猶太難民發(fā)放中國簽證的民國外交官何鳳山也被視作中以友好的使者,發(fā)布在以色列駐華使館的官方微博里。這些與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的內容,往往成為中國網(wǎng)民轉發(fā)和評論的焦點。
當然,以色列使館官方微博還不忘記利用一下流行文化的傳播力量,在微博中曬出了美女明星——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