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工商聯(lián)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胡德平回憶父親胡耀邦的新著《中國為什么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集了他近年來撰寫的二十多篇文章,回顧和探究了胡耀邦關(guān)于改革的各種觀點和思想的發(fā)展過程,涉及的時間跨度從20世紀60年代直至整個80年代。
這本書同時也包括了身居高層的胡德平自己對中國改革的思索,“有的人把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概括為太平盛世,我也見過我們的主流媒體有這種說法。黨中央也多次強調(diào),現(xiàn)在既是我們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也是一個矛盾的突發(fā)期。目前,突發(fā)的有些矛盾還很尖銳,所以說太平盛世我覺得言之過早。對我們存在的問題,要有一個很深刻的觀察,也很需要憂患意識,我們還需要對改革繼續(xù)推進,遇到的問題還是很大的?!?br/> 胡德平近日接受本刊專訪,談及父子兩代人在不同時期對中國改革的深度思考,同時也追憶了胡耀邦這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事業(yè)生活的點滴。
在任時,他一年在家的時間有限
北京,會計司胡同25號。
一扇不起眼的藍灰色大鐵門,里面有幾戶人家,其中朱紅色大門里邊就是胡耀邦的家——一個四合院。胡耀邦的夫人李昭和3個兒子現(xiàn)住在此,因為房間不夠,女兒李恒在外另住。星期天是這個家庭的聚會時間,只要在北京,大家都會回來。
1984年,為了方便工作,胡耀邦從住了29年的富強胡同6號搬至此處。
胡耀邦居住過的臥室是用過道隔成的一間10平米左右的房間,東面的墻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被震斜了。床頭就朝向那里,家人怕那堵墻哪天倒下來砸到人,在床的四周用木柱子搭起了一個木板棚,被他們笑稱為防震棚。就這樣,中央辦公廳幾次勸說胡耀邦搬到中南海去住,他都不肯,并說要在富強胡同住到老。最后是鄧小平和陳云親自出面,他才點頭。條件是:在中南海外面,離得近點就行,房子一不要好,二不要大。
最后,他選擇了這個和中南海一墻之隔的小院。
這個院子是清代內(nèi)務(wù)府會計司衙門的舊址,據(jù)說,曹雪芹的遠親曾在此辦過公。胡耀邦搬進來時,房子破舊,年久失修,房管人員查看后認為需要大修,相關(guān)人員拿來設(shè)計圖紙,他卻跟秘書說:“我們歲數(shù)都這么大了,還能住幾年?要修,等以后老百姓都有了房子再修?!彼蛔尮ぷ魅藛T粉刷了一下墻壁就住了進來。
初春的午后,院子里很靜,只有剛抽出鵝黃色葉子的柳樹在陽光下微微舞動。兒子媳婦上班,90歲的李昭在午睡。
胡耀邦的紀念堂也是家里的會客廳,前面有一棵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棗樹。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他如果不在中南海勤政殿的辦公室,就在此處理公務(wù)。房間樣式很舊,無論是沙發(fā)、茶幾還是書柜,都是80年代的款式,水壺、杯子則是60年代的樣式。
會客廳東面放著一張胡耀邦的大照片,正對的西面是根據(jù)他和李昭的照片畫的兩幅油畫,油畫中,胡耀邦穿著西裝,神情安靜。
“父親生前是個閑不住的人,1987年,他不再擔任中央的重要工作以后,經(jīng)常向我講:還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胡德平回憶說。
在胡德平的印象里,父親一直是個在工作上拼命、生活上又非常有情趣的人,不光喜歡唱歌、跳舞,還識譜,懂繪畫和攝影,對騎自行車也興趣濃厚。胡德平從父親在延安時拍攝的照片中看到了他豐富的業(yè)余生活。
辭職后,胡耀邦大多數(shù)時間在書房里,看書、寫毛筆字。
孫子胡霽光說,等了他很多年想跟他下盤象棋,直到他退休后,祖孫才有了對弈的機會?!霸谌螘r,他一年在家的時間有限。退休后吃飯時,我們在一桌,他在另一桌。我們一群孩子玩鬧,他視若無睹?!庇腥朔治觯谶@樣的位置上下來后,他已經(jīng)無法享受一個普通老人的晚年生活了。
曾任
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lián)黨組書記的長子胡德平不僅長相酷似父親胡耀邦, “連習慣都像,沒事就坐在書房看書,一看一上午,看得非常仔細,不時在書上做標注。而且,記憶力超強?!惫ぷ魅藛T說。
胡德平說自己的性格和父親很像,樂觀,活躍,愿意思考。采訪中,不但耐心細致地回應(yīng),還不時認真地反問回來,因為他“希望知道年輕人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有人說他是一位學者出身的政壇人物,有著濃厚的書生氣。父親對他的評價也是,“書生氣太濃”。
“書生氣對于寫點東西、整理點材料還是有好處的。我這個人是有話就想表達、有觀點就要講的,但是我不喜歡發(fā)牢騷,也不喜歡調(diào)侃,你讓我講點黑色幽默我講不出來。我覺得人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表達權(quán),這是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吧。”胡德平剛剛用自己的表達權(quán)出版了《中國為什么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一書,有人評價,此書通過研究胡耀邦的改革思想發(fā)展歷程,為改革開放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樣本。但胡德平自己并不這樣認為:“我希望做這樣的樣本出來,但我這個不能說是樣本吧。我希望有更好總結(jié)文革、總結(jié)改革開放、總結(jié)我們黨的歷史的書籍出來?!?br/> 胡德平說,“‘文革’以后,胡耀邦自始至終都以自己是一個過渡性的歷史人物而心安理得。他承認他的歷史局限性,也一定深深思考過他所處的歷史時代,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所處的歷史時代不僅是中華民族由衰而盛的過渡期,也是地球由圓變平的過渡期?!?br/> 對他的批判跟他完全不是一個人
胡德平對父親的記憶是從“文革”時開始的。
“文革”中,胡德平也有過對父親“有些講話、做法有意見,不理解”的時期,可當把胡耀邦定義為走資派、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時,胡德平不能接受?!肮ぷ髦腥绻袉栴},或有些錯誤,也不用上綱那么高吧,而且斗得很不文明,很野蠻。”
1967年2月,胡耀邦在機關(guān)里面被扣壓交待問題,他給胡德平看了一份群眾對他提的意見,還有他給中央的一份申訴,“看了那份申訴之后真把我給嚇壞了。他在申訴里說的話,和群眾對他的批判、給他定的罪名相距十萬八千里?!焙缕綄讉€好朋友說,“我看過父親的很多講話,把他定成修正主義分子、走資派,太冤枉了?!钡呛芸炀偷搅恕岸履媪鳌保f那些被打倒、被批判的老干部們的申訴是想翻案,“有些申訴只是在舉例證明自己是怎樣一個人,這怎么叫翻案呢?如果是這樣對待一個人,這樣對待歷史,我很難接受?!焙缕介_始看父親“文革”前的各種講話,之后,得出來的結(jié)論是,對他的批判和他本人完全是不同的人——“我的父親很公正。”
胡德平說,自己并不是一味地支持父親,“我對他是有分析的,而且我看到他的申訴了。比如說他反對毛澤東思想,他當時宣傳毛澤東思想比林彪還要早。我記得他說過一句很有激情的話,‘毛澤東思想威力有多大?比原子彈的力量還要大。’怎么能說他反對毛澤東思想呢?”
胡耀邦被打倒時,胡德平還在北大歷史系上學,剛開始,他并沒有像“因為家里出了問題的同學那樣被批判、批斗、污辱”。但是運動越搞越激烈,胡德平承認,因為自己是個愛說觀點、愛提意見的人,1968年,“我們年級之外的人把我關(guān)到黑幫大院一個月”。
那一個月當中,他挨了一兩次批斗,被人推推搡搡,“他們也真是抓了我?guī)c,比如我當初和同學談?wù)撘环譃槎膯栴}時,認為毛澤東思想可以一分為二,被同學質(zhì)疑。當時我父親還沒被打倒,他認為我說得對。”他因此被關(guān)了一個月,當初很多持這種觀點的人,“被打成反革命、受到關(guān)押、受到群眾專政”。
胡德平當時被關(guān)在北京大學里面,和校長陸平睡在一個大通鋪上,還有學校的學術(shù)權(quán)威——季羨林、朱光潛,很多系主任、校黨委的人也關(guān)在一起?!拔疫€記得錢正英的丈夫黃辛白跟我聊他在蘇聯(lián)使館的事。他們壓力大是大,但是看著那么多人都這個樣,而且關(guān)得久了,很多人也被斗疲了,就在那說說笑笑,苦中作樂?!泵妹美詈闳タ催^他,“我媽媽給我寫了紙條,‘你要堅持,要有信心,要堅信自己是擁護毛澤東的?!?br/>
與此同時,胡耀邦繼續(xù)接受審查。
一個月后,工宣隊進入學校,“對北京大學這種混亂的狀態(tài),毛主席生氣了,毛主席派工人階級來了,北京大學要徹底被砸爛了,我們現(xiàn)在該自己解放自己了。我覺得毛主席派工宣隊來是對我們有好處的?!焙缕礁芾砗趲痛笤旱娜苏f,“我該走了,工宣隊進來了,你們也沒什么好日子過了,你們讓不讓我走?”見誰都不吭氣,胡德平毫不猶豫地回到通鋪那兒把行李一卷,背著行李騎著一直存在學校的自行車就走了。“我是高興壞了??墒且黄鸨魂P(guān)押的人被批斗得、壓抑得太深了,他們認為,‘不管怎么變,我們還要聽革委會的。你自己走就走了?你自己打個招呼就行了?’”
胡德平心情愉快騎車走到魏公村時,管黑幫大院的一個小頭目迎面過來,“他還審過我,讓我背語錄,我一條也背不好。他說,‘胡德平啊胡德平,你可真反動啊?!此^來,我跟他打招呼,‘你好啊,我走了?!餐τ淇斓卣f,‘好,你走吧你走吧?!麄円哺悴磺宄顩r,都想回避。”至今回憶起這一幕,胡德平都覺得好笑,“那是個混亂的時代?!?br/> “所謂的文化大革命其實是摧殘文化、抹殺歷史、顛倒黑白的?,F(xiàn)在很多的歷史回顧也說到了這些問題。當時張春橋說文革就是改朝換代,要對17年黨的歷史推倒重來。現(xiàn)在看,‘四人幫’當時就是要篡黨奪權(quán),可在很多地方還受到毛主席的支持。”在那個時候想要思想解放、想要維護一個獨立的觀念,真是冒著生命危險,但是人們的疑問、思考、懷疑并未缺位?!翱纯础幕锩婚_始那種全民的狂熱、盲目,真正冷靜的人非常少。但是隨著文革的發(fā)展,人們產(chǎn)生了懷疑,由懷疑產(chǎn)生了抵制,由抵制又產(chǎn)生了對文革的批判和否定,最后形成了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br/> 思想領(lǐng)域里一直沒有禁區(qū)
胡耀邦并沒有兒子這樣的“好運”,他幾次被政治審查、批斗、勞動改造。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隔離審查,文革徹底結(jié)束。
胡耀邦知道此事是兩天后的8日上午,葉劍英元帥的兒子葉選寧突然到來,告訴他“四人幫”被抓的消息,并代表父親向他問好,囑咐他養(yǎng)好身體,準備黨將分配的工作,并想一下當前如何治理國家,有什么建議。葉選寧走后,胡耀邦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在客廳一個勁兒地踱步。
滿以為冬去春來,沒想到卻是春寒料峭。
1977年1月1日、2日,這是打倒“四人幫”后的新年第一春,耀邦同志的心情并不好。他對團中央干部嚴如平說:現(xiàn)在的問題是,只要是毛主席說過話的,點過頭的,畫過圈的,都要一切照辦,都要“繼承毛主席的遺志”,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繼續(xù)“批鄧”,繼續(xù)“文化大革命”那一套……與其去做違心事,不如在家抱兒孫吧?。ā逗钏枷肽曜V》(1975-1989))
胡耀邦一直反感搞個人崇拜,對文革中很多人把“毛主席萬歲”的口號時常掛在嘴上,他一直不以為然:人可能活一萬歲嗎?
熟知胡耀邦的人都知道,他的理性思維領(lǐng)域里一直無禁區(qū)。自從林彪當年搖晃著“小紅書”,神乎其神地大喊“突出政治”時,身為共青團第一書記的他就對一些人說過:“他那種‘突出政治’就真的那么靈?我看游泳時就得時不時地突出鼻子!”后來個人崇拜之風刮得遮天蔽日,不分男女老幼動輒高呼“萬歲”時,他又不止一次地對許多青年人說:“人能活到一萬歲嗎?這種口號很不科學嘛!我們不能提倡盲目地迷信個人?!?br/> 1977年3月,經(jīng)華國鋒、葉劍英等中央領(lǐng)導同意,任命胡耀邦主持中央黨校的日常工作。
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大事》記載:
1977年4月,剛剛復(fù)出的鄧小平給中共中央寫信,針對當時的“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nèi)h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把國際共產(chǎn)主義的事業(yè),勝利地推向前進?!?br/> 鄧小平關(guān)于“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提法,為糾正“兩個凡是”的錯誤創(chuàng)造了條件,成為全黨解放思想的先導。
同年10月,《人民日報》發(fā)表根據(jù)胡耀邦的意見,由中共中央黨校理論家寫出的文章《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文章強調(diào)要敢于沖破阻力,推翻“四人幫”一伙對干部審查中的不實之詞和所做的錯誤結(jié)論,為平反干部的冤假錯案作了輿論準備。
同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組織部部長。此后胡耀邦遵照黨的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率領(lǐng)組織部全體同志,打開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干部政策的局面。
1978年,在鄧小平的支持下,由胡耀邦主導推動的“關(guān)于真理標準大討論”展開,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創(chuàng)造了思想條件。
作風民主,敢讓人說話
然而,意識形態(tài)的變革和發(fā)展總是曲折的。
1983年10月,二中全會結(jié)束后,“清除精神污染”的運動在全國展開。
這次運動已經(jīng)不限制在思想領(lǐng)域,也波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女青年燙發(fā)、搽雪花膏,青年人穿款式新穎的衣服都被視為精神污染,不準青年們跳健康的集體舞,甚至對養(yǎng)花也加以非難,說成是“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的影響。
雖然發(fā)表在媒體上的文章顯得克制而有分寸,但時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的徐祝慶說,“清除精神污染的領(lǐng)域和范圍在當時已經(jīng)擴大到十分荒唐的地步:《馬克思傳》內(nèi)頁因有馬克思夫人燕妮袒露肩膀和頸胸的傳統(tǒng)歐洲裝束的照片,而被視作黃色書籍沒收;有的大城市黨政機關(guān),不準留燙發(fā)和披肩發(fā)的女同志進大門?!?br/> 當時作家白樺的電影《太陽與人》(即《苦戀》)被當作精神污染的典型受到媒體批判,主導力量是《解放軍報》,批判的火力很猛,幾近釀成全國性的批判風暴。白樺去找胡耀邦,希望他能看看電影。胡耀邦沒看,讓胡德平去看,胡德平對此片持肯定看法。
“清除精神污染”對于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仿若一個倒春寒,“有人借反對精神污染搞起了運動,突破了思想戰(zhàn)線的范圍,搞到了其他領(lǐng)域。許多省市的領(lǐng)導都出來‘表態(tài)’,給人的感覺是又要來一場運動了?!遣皇怯忠肆??’這種氣氛當時十分明顯。”徐祝慶回憶。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對“不讓女同志穿高跟鞋,剪掉人家的披肩發(fā),剪開喇叭褲”等做法非常反感,他在團中央講話時說,“你們反精神污染,也不能干涉群眾生活呀。年輕姑娘留個披肩發(fā)你們就來剪,這叫什么呀?”他態(tài)度鮮明地找到時任《中國青年報》社長佘世光,“你們寫一篇評論員文章,講清楚這個問題,由《人民日報》轉(zhuǎn)載?!?983年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在頭版顯著位置發(fā)表文章《污染須清除,生活要美化》,當天的《人民日報》也在4版加框刊登。文中著重提出,“這種把青年美化生活的愿望同精神污染混為一談的情況雖然很少,但應(yīng)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1987年1月2日,因為對意識形態(tài)的管理出現(xiàn)的“失誤”,胡耀邦給鄧小平寫信,表示“自己不適宜再擔任總書記,愿意辭掉總書記職務(wù)”。1月16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接受了胡耀邦辭去總書記職務(wù)的請求,繼續(xù)保留他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務(wù)。
會議結(jié)束前,胡耀邦要秘書告訴家人,誰都不要去看他。他要在勤政殿休息、思考。兩個星期后,他帶著一些文件、書籍從勤政殿回到了一墻之隔的家里。關(guān)上家里和中南海之間的那扇小門后,一個政治家的職業(yè)生涯就此結(jié)束。
“與胡耀邦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民主,讓人說話,敢讓人說話,動員人說話,‘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辮子,不裝袋子’,這是他一直身體力行的行為準則。凡是他主持的會議,與會的人都比較輕松,發(fā)言熱烈,有時甚至爭論得面紅耳赤。”胡德平回憶道。
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即對負責組織工作的領(lǐng)導說:所有干部的調(diào)動和提拔,都由中組部調(diào)查、審核,提出建議后不要報我,拿到書記處會上討論?!皬?977年12月?lián)沃泄仓醒虢M織部部長,到1987年1月辭去總書記的這段時期,他沒有私自提拔或調(diào)動過任何一名干部?!焙缕秸f。
“隨著職務(wù)地位的變化,在他真誠執(zhí)著的本性中多了一份憂患蒼勁的思考,在熱情奔放的性格中添了一份孤獨的心緒。這種心境一直伴隨他,直到去世。”
1989年4月8日,在政治局會議上,胡耀邦突發(fā)心臟病,后于4月15日去逝。骨灰安葬在他曾奮斗過的江西省共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