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典
《囂張的特權:美元的興衰和貨幣的未來》,(美)巴里·埃森格林著,陳召強譯,中信出版社2011年11月
作者是當今國際學術界最富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在宏觀經濟史、國際金融貨幣體系、金融危機理論、亞洲金融市場等領域都有開創(chuàng)性貢獻,其關于金融危機、匯率制度和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實證分析等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演變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本書講述了美元崛起為國際貨幣的歷程,預測了在當今經濟形勢下,美元作為最重要貨幣的前景。同時,書中還展望未來美元、歐元、人民幣等幾種貨幣將起的作用,對未來國際貨幣的可能變化進行分析。作者指出,人民幣不會對美元構成威脅,因為這就需要中國顯著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開放性。這將意味著與經過考驗的中國模式決裂。
《過去與未來之間》,(美)漢娜·阿倫特著,王寅麗等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11月
漢娜·阿倫特,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家,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她借助《極權主義的起源》《過去與未來之間》和《論革命》等著作,成為20世紀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矚目的人物。
阿倫特的筆下勾勒出現(xiàn)代社會面臨的一個緊迫危機:政治學中,諸如正義、理性、責任、德性、榮譽等傳統(tǒng)關鍵詞的意義失落,及其帶來的后果。通過八篇文章,她再一次提煉出傳統(tǒng)概念中至關重要的精華,以此來評估現(xiàn)代人當前所處的位置,重新獲得觀照未來的框架。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處理傳統(tǒng)中的現(xiàn)代斷裂和現(xiàn)代期望用來代替?zhèn)鹘y(tǒng)形而上學概念的歷史概念;第二部分討論兩個核心的和彼此關聯(lián)的政治概念,即權威和自由;第三部分則嘗試把本書前兩部分作出的思考用于“我們日常面對的、切身相關的時事問題”。
知識與情趣
《傷殘的樹》,(美)韓素音主編,董樂山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韓素音,本名周光瑚,著名英籍華人女作家。其父周映彤是中國第一代庚款留學生,母親瑪格麗特出身比利時貴族家庭。作者先后在燕京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就讀。一生致力于中國和西方世界的溝通與理解。作品有自傳《傷殘的樹》《凋謝的花朵》等。
《傷殘的樹》是韓素音自傳的第一部,這是全譯本。
本書與常規(guī)傳記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既有自傳、家族傳,又有那一特定歷史時期的中國歷史,從個人和家庭的經歷,衍生出歷史事件和社會環(huán)v8ky7Y8JXnoTqIfZYHOu6dX9xZZDt18PJNYEXQAL6M4=境對作者父親、家庭和個人的影響。
作者從1964年動筆寫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完成。本書記錄了幾十年間的社會情況和歷史事件,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動蕩的中國歷史留下一道道生動側影。
《出版人:亨利·盧斯和他的美國世紀》,(美)艾倫·布林克利著,朱向陽等譯,法律出版社2011年11月
艾倫·布林克利,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著有《抗議的聲音》《未完成的國家:美利堅民族史》,同時其隨筆、評論文章散見于《紐約時報》《紐約書評》等媒體。作者在本書中講述了盧斯如何用十年時間就徹底再造美國雜志行業(yè)。
這是一個精彩的美國故事,呈現(xiàn)出20世紀最重要的出版人亨利·盧斯的經歷與貢獻。盧斯是《時代周刊》《財富》《生活》的創(chuàng)立者,他改變了人們消費新聞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他的貢獻之一在于,他能夠提供一幅美國生活的圖景,幫助一代美國人相信本國文化迷人且廣受推崇之形象。
《理想豐滿》,馮侖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1月
這是企業(yè)家馮侖自《野蠻生長》后又一本自述作品,講述了許多“令人內心安寧,人生幸?!钡孽r活故事。本書試圖與讀者共商,當理想豐滿但現(xiàn)實骨感時,人們怎樣規(guī)劃才能讓自己更幸福。
馮侖暢議當下熱點,以思辨式觀察與幽默的語言,對價值公平、財富傳承、人生追求、企業(yè)治理等話題進行有力評說,展示與分享了為人、經商的智慧,體現(xiàn)出一位企業(yè)家的責任、情懷與遠見,同時作者對當下人們所面臨和疑惑的諸多話題,給出自己的闡釋,雖是一家之言,但或可為讀者帶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