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擠”這個字主要有三個義項。
第一種,也就是基本義的解釋是:“(人、物)緊緊靠攏在一起;(事情)集中在同一時間。”我想,在當今社會,對這個解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擠公車”。中國人乘公交車不說“乘公車”或“搭公車”而是“擠公車”,那是因為搭乘公車的人實在太多了。車外面的人擠著上車,上了車就仿佛進了沙丁魚罐頭,滿滿一車的“沙丁魚”,讓你除了“擠”外無計可施。
有人說:“擠”是一件好事,可以使人與人之間貼得更近更緊。你看,公車上乘客之間擠一擠,不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了嗎?哪像大洋彼岸的美國,乘個地鐵還要考慮人與人之間的法定自由空間,你沒有權(quán)力過分接近另一位乘客。在我們中國,身體之間是沒有距離的,可是心靈上呢?公車上因為很擠,人們身體之間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你不小心撞到了另一個人,很可能會招來一記白眼,甚至是一頓呵斥。而當身體孱弱的老人或是腆著大肚子的孕婦上了車,座位上的那些年輕而健康的乘客卻熟視無睹,沒有多少人愿意讓座時,不禁讓我們感慨:身體貼得很近,心靈卻相隔天涯!
第二種解釋是:“用壓力使從孔隙中出來?!边@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擠”實物,如“擠牛奶”“擠牙膏”;另一種是“擠”虛物,像“擠時間”。對于后一種,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今天我特地擠出了點時間……”大文豪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擠,總還是有的?!边@告訴我們兩點:一是時間如金子般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二是時間有著無限的延展性,只要你努力“擠”,它就會無窮無盡。
對于“擠”的第三種解釋,我不想去深入琢磨,因為它有點沉重。那就是:“排斥;排擠”——這實在是個殘酷的字眼。同樣是“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人,卻硬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有的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嘗遍了人生的辛酸苦辣;有的人卻高高在上,錦衣玉食。于是人們?yōu)榱顺蔀椤吧系热恕倍ハ唷芭艛D”,甚至不惜采取某些見不得人的“擠對”手段。想想也是,誰讓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百舸爭流”的時代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個“擠”已經(jīng)漸漸成了一個中性詞,它代表著一種“競爭”。事實上,今天的人們對于“擠對”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人們認為“擠對”就是競爭,就是為了“擠”入上流社會而采取的必要手段。我想我將來也躲不過“擠”人或被“擠”的命運。
一個小小的“擠”字,卻有著這么多的含義。但無論是“擠公車”“擠時間”還是“擠對人”,都值得我們?nèi)フJ真思考——思考我們該如何“擠”出自己的人生。
點評
本文的巧妙之處在于借助詞典上的義項來立意,構(gòu)思,將“擠”這個普通的字眼與社會、人生聯(lián)系起來,闡釋得極富意味。一些例子看似信手拈來,卻都經(jīng)過精心選擇,有力地開掘了文章的寬度和深度。一位中學生有如此見地,實屬難得。
【作者系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二(1)班學生,指導并置評: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