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白狗,生活在一戶不算富裕也不算貧窮的人家。我的生活無憂無慮,而且還愛上了鄰家的那只母狗。
有一天,當(dāng)我出去溜達回來后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了。
那一天,我在無垠的田野上散步,眼前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正當(dāng)我對未來無限暢想的時候,突然一個橘黃色的怪物出現(xiàn)在遠(yuǎn)處,并向我襲來。我趕緊躲開,閃到了油菜花里面。接著,就發(fā)生了令我傷心欲絕的一幕:那個怪物發(fā)出隆隆的響聲,吐出黑黑的濃煙,席卷了我的家園。不久,我的家便成了一片廢墟。在那個怪物遠(yuǎn)去后,我才心有余悸地回到了我家——一片廢墟上……
鄰家的母狗很同情我,給我叼來一個包子。包子是她的點心,我沒舍得吃,便把它埋在廢墟旁的泥土里。
第二天,悲劇再次上演,不幸降臨到了她的身上。原來,她的主人搬走了,搬到一個容不得我們的地方去了。于是,我們便成了“喪家之犬”。
我們流浪著,走過街道,穿過人群……我們沒有吃的,只能翻找垃圾箱。在垃圾箱里面找東西是很危險的,隨時都可能被裝進收垃圾的車子里,隨后就會被焚燒,太恐怖了。每次,我都等車子收過垃圾后才去翻找垃圾箱。雖然那時只有一些瓜皮果屑,但總比餓著肚子強。何況我還要養(yǎng)活她呢。
終于,我們找到了一個可以安身的場所。那是一條馬路旁的灌木叢,里面有一小片容身之地。我們在那里安家了。每天,我有什么收獲總是先送給她??墒牵业氖斋@一日不如一日。
有一天,我v3m7m2oqGf0tRJ7CUHEvXg==什么都沒有找到,餓了一天,但我不能讓她挨餓。我想起了那個包子,那個埋在土里的包子。我把包子從土里刨出來,雖然它已經(jīng)長了毛了,但有的吃總比餓著肚子好吧!我叼著包子,慢慢地走到馬路邊,準(zhǔn)備穿過馬路。剛邁出一步,我便聽到了汽車尖銳的喇叭聲。我退了回來,又試了一次,險些被一輛電車撞到。時間不早了,我得盡快回去。昨天小狗出生了,我必須盡快回去。我縱身一躍,躲過一輛奔馳的汽車。我狂奔著,快要穿過馬路時,突然覺得有一股殺氣向我靠近。“嘭”的一聲,只有0.01秒,我的瞳孔急劇放大——我被撞倒在了馬路邊,離她只有一叢之隔。我松掉了口中叼著的包子,隱約看見她向我跑來,隨后我覺得身子一輕,好像看到了自己不斷地向天際飛升著,離她越來越遠(yuǎn)。漸漸地,我意識模糊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那一天,小明和老媽從一家超市出來,看見馬路邊有兩只死去的白狗。旁邊的灌木叢里還有兩只凍死的小狗,剩下的一只小狗在瑟瑟發(fā)抖?,F(xiàn)在,那只活著的小狗就生活在小明家。
點評
這是一篇小說,文章虛構(gòu)了一個由同情而產(chǎn)生愛,由愛而勇于擔(dān)當(dāng),由擔(dān)當(dāng)而犧牲,由犧牲而又使人產(chǎn)生悲憫情懷的故事。白狗同情母狗的遭遇,小明悲憫白狗的情懷,收養(yǎng)小狗的“仁愛”之心,使文章主旨在情節(ji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熠熠生輝。文章結(jié)尾是出彩點,由物及人,提升文意:呼喚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外國語學(xué)校高中2009級(1)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陳玉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