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崇拜孔丘、崇拜《易經》,卻喪失了真正偉大的“易大象”思維的能力。喪失了“易大象”的本質,也即喪失了人類最古老、最前衛(wèi)、最先進的全息邏輯思維,以及全息人生的價值觀。
《易經》被孔丘列為儒家“六經”之首。什么是《易經》?《易經》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周易》,另一部分是解說《周易》的說明書,稱為《易傳》,共十個部分,故又稱“十翼”。
在談到《周易》之前,首先必須介紹“伏羲畫卦”的故事。所謂“伏羲畫卦”,指的是中國人的始祖伏羲,為我們留下了他所創(chuàng)制(繪畫)的八個圖畫符號。后來人們稱之為“八卦”圖。這八個圖畫符號是利用陰爻和陽爻兩個基本單元,分別在上、中、下,或又稱天、人、地三個位置,共同組合而成的八種帶有象征性的符號,它們實際上即是中國人最早的符號性的“文字”。
古人最初曾利用這八個符號文字來進行對萬事萬物的“測算”,據傳說,分別在夏、商、周三代,形成了“連山”、“歸藏”、“周易”三種不同的“測算”系統(tǒng)。迄今為止,“連山”、“歸藏”失傳,惟一留下了《周易》。《周易》就是周代人利用伏羲的八個圖畫符號,對于客觀世界進行“測算”的文字系統(tǒng)。又據說,在周代,伏羲的八個圖畫符號,經過雙重地重疊,換言之,即上、中、下三位再每位陰陽二分,而成了六位,因而圖畫符號也八乘八而變成了六十四個圖畫符號,也即所謂的六十四卦。
《周易》對于萬事萬物是如何進行“測算”的呢?
首先,周代人給八卦和六十四卦命名了一個“卦名”,例如與八卦重同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以及不重同的屯、需、蒙、訟、師、革、泰等。
其次,給每一卦標明了一段卦辭,又稱彖辭。
再次,給每一卦中的每一爻標明了一段爻辭。
所謂“測算”,其實即是通過占筮,或卜卦,即通稱占卜,或其他的方式,讓人們心中想要說明的事情隨機地,或者說宿命地與某一個卦,進而某一個爻一一對應。然后占者,或卜者(可以是人們自己,也可以是專門請來進行占卜的寺人),按照《周易》中預設的卦辭、爻辭,以及其他預先給定的說詞,像是按照某種規(guī)則,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充分地發(fā)揮出某種想象,針對想要說明的事情進行“解說”,并最后給出相應的答案。
這其實就是“算命”。中國古人喜好“算命”,中國的孔儒尤其倚重這種占卜式的“算命”,即使他們明面上說“不占”,本質上也是“占”。傳說是由后來儒家文人們撰寫的《易傳》,即所謂“十翼”,實質上也同樣是以如何“占卜”的方式來“解說”《周易》。雖然其中可能雜有某些貌似“哲學”或“形而上學”的語句,但本質上它們不是“哲學”,也同樣不是我們今天所正確理解的“形而上學”。我們今天理解的“形”是自然界、社會界、精神界等萬事萬物現象的“形”,而根本就不應該是《周易》中卦象的“形”。正確的“形而上學”是針對萬事萬物的具體“現象”的抽象而“成學”,決不是《周易》和《易傳》的算命而“成學”。
我認為,中國人始祖伏羲發(fā)明的八個,乃至六十四個圖畫符號的價值,與《周易》以及《易傳》對于這些圖畫符號的解說,也就是《易經》的“測算”,必須嚴格區(qū)分開來。二者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前者是價值巨大的人類全息的思維符號,后者是毫無價值的純粹人類主觀的臆想,或索性稱之為喪失了任何客觀(自然)價值的“畫蛇添足”。
伏羲的圖畫符號是偉大全息思維的猜想,而《易經》對伏羲圖畫符號的解說和“測算”卻是渺小而毫無價值的算命。二者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易經》有價值的話,那么,它惟一的價值,即在于為中華民族保存下來了我們的始祖伏羲的八個,以及六十四個偉大符號的“猜想”。是關于什么的“猜想”呢?是關于萬事萬物的全息思維、全息邏輯和人類的全息價值觀的猜想。我稱之為“易大象”猜想,或“易大象”思維的猜想。
伏羲的八個,以及后來擴大的六十四個圖畫符號,我稱之為“易大象”。
《周易》和《易傳》的內容,全都在“算命”,或以“算命”——占筮、卜卦的方式進行對于人類或萬事萬物宿命的“測算”。我斷言,這所有的“測算”毫無價值,它們不僅不能正確地說明伏羲“易大象”的猜想的偉大的價值,反而把伏羲關于人類思維邏輯和價值觀的偉大的猜想,完全扭曲、糟蹋、毀棄成為了毫無任何意義和價值的“算命”、“卜卦”、“占筮”這樣完全“迷信”的活動。這是孔丘及其儒家所造成的嚴重的惡果。
中國歷史中,真正完全繼承并高揚了伏羲偉大的“易大象”邏輯精神的人是著作了《道德經》的老子。
老子不僅在《道德經》之中清晰地闡明了伏羲關于全息邏輯的猜想,而且更引申出來了伏羲關于全人類全息人生價值觀的猜想。由于兩干多年來孔丘及其儒家,在歷代極權專制統(tǒng)治者的支持之下,完全壟斷了中國人的精神意識,以致兩千多年過去,伏羲偉大的全息邏輯精神,以及他的偉大的人類全息價值觀的精神,完全被消滅了。今天的中國人不僅不知道伏羲“易大象”精神的偉大價值,同樣也不知道老子《道德經》的真正偉大的價值。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人,變成了毫不知什么是“邏輯”、毫不知什么是人類真正的“價值觀”,一直等到西方人打進中國,再次把“邏輯”觀念和“價值觀”觀念重新帶來給中國人。
什么是“邏輯”?“邏輯”就是老子的“道”,尤其是老子的“常道”,是萬事萬物存在、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真理、最終極的原因??梢哉f,“邏輯”就是人類借以理解萬事萬物以及人類自身的“一切”!
今天的中國人通過西方人知道了“形式邏輯”、“辯證邏輯”、“現象學邏輯”、“符號學邏輯”、“數理邏輯”等“邏輯”,不少今天的儒家文人們仍舊繼續(xù)認為,“邏輯”只是哲學、科學的需要,而“人文學”不需要“邏輯”,甚至以“邏輯”為“工具理性”,為“科學主義”的“毒苗”,是中國文人們最不需要的東西。真是愚蠢。
“邏輯”是人類借以理解萬事萬物以及人類自身的“一切”,沒有“邏輯”的民族,不懂得“邏輯”的人,純粹就是現代人類文明中的盲人。為什么?
因為如果沒有了“邏輯”,人類將不可能認識自然,不可能認識空間,不可能認識時間,不可能認識宇宙,不可能認識物質,不可能認識生命,不可能認識社會,不可能認識人類自身,不可能認識人類自身“真善美”的精神價值??傊?,不可能認識“一切”!還可以說,如果沒有“邏輯”,也即沒有老子所說的“道”,“萬物之母”,特別是“萬物之母”的“常道”,這個世界就將不可能會存在一切,當然就更不會有人類對這一切的“理解”、“認識”和更加新鮮的發(fā)現、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
為什么西方人能夠超越中國人?因為西方人懂得“邏輯”,雖然他們的“邏輯”還很不完備,比起中國人的始祖伏羲的“易大象”全息邏輯來還有差距,可是我們兩干多年來,一直受到孔儒的意識形態(tài)的毒害、一直受到孔儒推崇的算命的《易經》的嚴重蠱惑,絕大多數中國人至今不懂得什么是“邏輯”,更不懂得我們自己始祖伏羲偉大的“易大象”的全息邏輯。
什么是伏羲“易大象”的全息邏輯?說白了,即是伏羲流傳下來的總共七十二個圖畫符號(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之所以說它是“易大象”的全息邏輯,這需要從老子的《道德經》說起。老子的《道德經》主要講了一些什么呢?他主要講的是伏羲的“易大象”的作用原理。老子講:“執(zhí)大象,天下往。”老子的《道德經》主要宗旨是講,伏羲的“易大象”究竟是如何可能,讓“天下萬物”均自然而然地歸“往”他所認定的“易大象”!
“天下”的萬事萬物究竟是如何自然而然地“歸往”于“易大象”的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br/> “道,可;道,非;常道?!?br/> “反(返)者道之動,弱(約)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br/>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器)以為和?!?br/> 這些《道德經》中的語句描述的是什么?正是伏羲的“易大象”的陰陽爻、上中下三位、八卦和六十四卦圖畫符號所形成的對于天下萬物的結構、程序和功能的“象征”,而它們最終并最抽象地加以表達的,即是萬事萬物最共同的全息邏輯規(guī)律。它既是宇宙物質的邏輯規(guī)律,也是生物生命的邏輯規(guī)律,也是人類自身精神的邏輯規(guī)律??傊磉_了天下萬物所有一切的全息的“邏輯”規(guī)律——存在、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真理、終極的原因。
什么是伏羲“易大象”提供給人類的全息的人生價值觀?我們仍舊要請教老子的《道德經》。
老子的“三道”:“道,可;道,非;常道?!?br/> 老子的“三德”(又稱“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社會生活之中,必須做到:人人共生,不應私有;人人共為,不應私恃;人人共長,不應私宰。)
,老子的“三同”(又稱“玄同”):“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即社會生活之中,應該無親疏、無利害、無貴賤。這是最深刻的人人平等。)
老子的“三寶”:“一日慈(滋),二日儉(簡),三日不敢為天下先。”(這是方法論:慈在愛,在滋長,人人因愛而精神自由,而有所創(chuàng)新;儉在簡約,在以簡約的方式獲得關于規(guī)律的認識: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而達到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的目的;不敢為天下先,不是不敢,而是必須謹慎,在習以為常的感性之中有所理性的發(fā)現。)
這里關于“不敢為天下先”再做如下的一些解釋:我認為,這里的“天下”應該指的是天下老百姓,而任何暫時處于天下老百姓之上的君主、官員、統(tǒng)治者,都必須在“天下”之前表現出謙卑,并且必須承認天下老百姓自身言論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所以這里的“不敢”,更多的應該是指統(tǒng)治者在天下老百姓面前的“不敢”和“謹慎”。此外,或許也可能會有如下的情形,老子的關于“不敢”的表述是受到了時代的限制,以致他認為,在人們發(fā)現了真理的時候,必須顧及到自我生命的安全,不要貿然輕易地表達出來。當然,這完全是當時封建時代人人極端不平等情境之下的某種自然反映。他要求人們懂得自我保護,甚至索性告訴人們:正言若反,要求人們以“正言若反”的方式來正確地理解他在《道德經》中所具體說到的某些結論。
因“道”而得(德),因“德”而“同”。因“同”而有三“寶”,因三“寶”而有人類真正生存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是老子所解說的伏羲“易大象”猜想的人類全息的價值觀。
實際上,伏羲的全息的人生價值觀,恰恰是“真真善善美美”的價值觀,只不過在老子這里的表述是“道道德德慈慈”,道即是真,德即是善,慈即是美。更重要的是,老子在其《道德經》中不僅表述了人類正確的“道道德德慈慈”的全息人生的價值觀,而且還更表述了為實現這種全息人生的價值觀所需要的重要的世界觀、方法論,也即全息的邏輯理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道生德,德生慈,慈生萬物,更一般的表達即:真生善,善生美,美生萬物。
所以,我認為,儒家的《易經》是對伏羲“易大象”偉大精神的極其有害的“迷信”的誤導,而老子的《道德經》才是真正發(fā)揚了伏羲“易大象”偉大精神的智慧之“書”。中華民族真正最偉大的經典是應該《道德經》,而絕對不是“四書五經”,首先不是什么“六經之首”的用來算命的《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