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詞語歷經數年的發(fā)展與變化,目前已經能夠順應社會,靈活地應用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我們從語言的角度,對這些與社會方方面面密切相關的網絡詞語加以分析,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社會發(fā)展的脈絡,也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
關鍵詞:網絡詞語 社會 時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資源的共享、網絡言論的民主與自由、網絡信息的時時更新等都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與此相對的網絡語言也應運而生。網絡語言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緊密相關,與人們的基本常用詞匯相比,有著更為形象、生動、靈活的特點。在一定范圍與人群中,日益被人們使用與接受,具備了折射時代及反映社會的功能。
反映社會焦點的網絡詞語?搖
網絡詞語往往能直接反映某一個或一些已成為一時焦點的社會現象與事件,從而折射出社會中陽光的、陰暗的方方面面。如:為了實現捐獻器官救子女的心愿而每天快速行走數公里,以減輕體重、消除脂肪肝、達到手術要求的“暴走媽媽”;熱心公益,充滿創(chuàng)意,并熱衷不同于以往形式來關愛社會,以提倡表達愛心、比拼愛心為主旨的“飆愛族”。
網絡上這些以愛為主題的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人間溫暖、什么是大愛無疆,它們的出現讓身在五湖四海的人們都能夠團結如一家人一般,使得社會的正義得到伸張,使得友愛得以發(fā)揚,讓我們感受到社會中溫暖的陽光無處不在。
網絡就像一面明鏡,在讓我們看到社會積極面的同時,也看到了消極、陰暗的一面。例如:“躲貓貓”、“釣魚執(zhí)法”、“我爸是李剛”、“假捐門”等反映社會焦點的網絡詞語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讓人痛恨的事件。這些事件背后的黑幕之所以能這樣快速地暴露在陽光之下,網絡的貢獻不可磨滅。透過這些網絡詞語,不由得令人深思:社會雖然進步了,但是人們的素質、道德底線還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步伐,還有待于提高。
反映人生態(tài)度的網絡詞語
人生態(tài)度就是對待人生的心態(tài)和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人生與價值觀。是積極面對,還是消極抵抗?都是不同人生態(tài)度的反映。網絡詞語對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也做出了精妙的概括。例如:根據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而出現的不同生活群體,在網絡上被稱為“族”:有為了美好生活而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積極工作的“麥兜族”;有對生活充滿熱情,善于發(fā)現微小幸福,具有感恩心,天性樂觀的“向日葵族”;有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工作的“朝活族”、“車車族”;有酷愛旅游的“驢群族”;有高智商、低收入,像螞蟻一樣弱小,不被關注,但卻勤懇工作、過著簡單聚居生活的“蟻族”……
網絡上還有一種人群被稱為“奴”,例如:為了子女美好未來而出現的“孩奴”;為了就業(yè)不停地深造而出現的“考奴”……這一個“奴”字不僅道出了他們的辛酸和艱難,更多地映射出了他們?yōu)榱烁玫厣娑龀龅臒o奈抉擇。
人生態(tài)度隨著每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體現,但人生態(tài)度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沉的、是忙碌的還是安逸的,都反映了社會的現實生活,它是每個特定時期里,社會中不同層次的人生活的真實寫照。而網絡詞語以它的及時性和敏感性準確地描述了各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反映社會生活領域的網絡詞語
社會生活領域的涵蓋面很廣泛,如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休閑生活、政治生活、學習生活等都在其范圍之內。
與婚姻生活相關的“閃婚”、“裸婚”、“丁克家庭”等網絡詞語的出現,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這些特定人群的婚姻狀態(tài)。與休閑生活相關的“網蟲”,意為一群自制力差,在家中或網吧過著鼴鼠般生活,整日沉迷于網絡而不能自拔的群體。
政治生活方面。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地飛速發(fā)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美國”、“基礎四國”的概念也被大家所熟悉。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新生事物“民生博客”為政府與公眾互動交流構建了新的橋梁與平臺,“E兩會”也使百姓有了參政議政的機會。
學習生活方面。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金融危機的全球蔓延,找工作是每個畢業(yè)生都要面臨的首要問題。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畢業(yè)生慢慢地變成了“飄搖族”;找到工作的為了避免下崗又漸漸地變成了“炮灰團”。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成了“麥兜族”,心灰意冷放棄追逐的就變成了“啃老族”。網絡不僅真實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也切切實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反映社會審美取向轉變的網絡詞語
事物是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同樣,網絡時代的今天,一部分人的審美標準也在悄然地發(fā)生著轉變。
有些人借助網絡炒作出名,一夜之間成為所謂的網絡紅人,如不顧形象、雷語不斷的“鳳姐”和“芙蓉姐姐”。凡此種種,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如今的人們都怎么了?審美的標準究竟是什么?雖說這部分人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審美取向,但也足以代表相當一部分群體的審美觀。也就是說當今人們的審美標準在不經意間已發(fā)生變化,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反映了現實社會的浮躁,大眾審美認知的不夠成熟,以及心態(tài)的不平和。在平淡的生活中,失去了趣味性的東西,因此越是脫離正常審美的,越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還有紅極一時,受到年輕人熱捧的、以隨意混搭舊衣“著稱”而迅速秒殺觀眾、被網友譽為“究極華麗第一極品路人帥哥”、曾一度成為2010年男裝時尚的風向標級人物的“犀利哥”?!跋纭爆F象僅是人們的審美轉變在網絡中的一個縮影。這說明現在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內心世界是貧乏的、盲目的,他們只是追求表面的關注度與標新立異。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在關心孩子們學習成績的同時更應當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的是,在堅決抵制“鳳姐”走紅、“獸獸門”等低俗文化大肆傳播的同時,應努力營造一個好的社會氛圍與網絡環(huán)境,以促進現代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從而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反映社會消費觀轉變的網絡詞語
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tài)度和看法,是社會經濟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于社會經濟,并對其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
首先,在消費觀念上。目前,“80后”和“90”后已然成為消費的主力軍,他們與老一輩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念完全不同,進而形容其新消費觀的詞語也隨之出現,例如:表示在一星期內或一個月內把當月的工資全部花光的“星光族”、“月光族”;每逢春節(jié)后,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將辛苦積攢一年的存款全部花光的“年清族”……這些“星光族”、“月光族”、“年清族”的出現不僅僅反映了當今社會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的現實,也是人們新的消費觀念的一種體現。
其次,在消費方式上?!皼]人上街不等于沒人逛街”這一廣告詞精辟地概括了傳統(tǒng)消費方式與現代購物方式的區(qū)別?!敖裉炷憔W購了嗎?”已經悄然成為時下的流行語。諸如此類的詞語還有很多,例如:網店、秒殺、團購、抄號族、代秒……網店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人的消費習慣。真正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是足不出戶的購物,即便是這樣我們仍然可以做到貨比三家,明明白白地消費。這種消費方式不僅讓我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沒有買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空前愉悅。
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隨之應運而生的、千變萬化的網絡詞語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當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與變化。通過對這些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絡詞語的分析,將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
參考文獻:
1.舒鋒:《網絡詞語的社會心理映射》,《工人日報》,2009年11月6日。
2.“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大家都來關心新詞語》,《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年10月。
3.徐彥:《從網絡詞語看當今青年人的文化心理》,《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8)。
4.李蘭蘭:《網絡詞語背后的文化心理及其影響》,《成都大學學報》,2008(4)。
5.沈娉:《網絡詞語語義別解類型初探》,《修辭學習》,2005(8)。
?。ㄗ髡邽殚L春理工大學中文系講師)
編校: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