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閃光燈前的準備
這次專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閃光燈的基本操作方法。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個常識,即用閃光燈進行拍攝的時候,不管是單反相機,還是鏡間快門相機,快門速度通常設在1/60秒。
拍攝照片前,我們要設想好照片的大體構圖,決定焦點距離和光圈值。一般來說,鏡頭越短畫面變形就會越厲害。因此,如果想表現(xiàn)出大膽的畫面風格,就使用短鏡頭拍攝。反之,如果想讓畫面盡量忠實地呈現(xiàn)被攝對象,就用長鏡頭。
在決定焦點距離的時候,要想好是用淺焦點拍攝,還是將焦點先定在自己面前然后再逐步調(diào)整。在光圈值大小的選擇上也要慎重,用f/2.8和f/16拍出的照片光強度差距很大(具體來說是32倍),所以拍攝之前需要認真思考。
閃光燈設置
關于閃光燈與被攝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我們下期再做仔細說明。如果計劃把閃光燈放置在從右上方俯視被攝物的位置(圖1),并用分體式(generator)閃光燈拍攝的話,要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調(diào)節(jié):(1)連接閃光燈的電容器和閃光管;(2)插上插座(AC socket/outlet);(3)打開電源(圖2)。
然后,再根據(jù)之前設想好的畫面構圖來測量光線強度。用同步器(sync cord)把測光表和閃光燈連接在一起后再進行測量(圖3、4)。首先,在測光表上輸入拍攝的快門速度和ISO數(shù)值(圖5),然后綜合確認相機的設定是否正確(圖6、7)。在測光表上,用當前的光線強度來做適當?shù)钠毓?,由此判斷出的光圈值用曝光值(EV值)來表示。如果測量值和最初決定的光圈值不一樣,就必須調(diào)節(jié)閃光燈的發(fā)光量。測光表上顯示的是曝光值,閃光燈輸出值的單位是“Ws”。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測光表上輸出變化器(variator)上的讀數(shù)和輸出的光強度之間的關系吧。增加一擋光圈,光的強度就會變?yōu)橐郧暗膬杀?。反之,減少一擋光圈,光線強度是以前的一半。
如果要讓輸出變化器上的值是1/4或1/2,光線強度會怎么變化呢?讓我們用測光表試試吧。我們先把目標光圈值設定為f/11。當前的輸出變化器的值為1/4。如果測量的光圈值是f/8,相當于目標光圈值f/11少了一擋光強度(圖8)。像前面說的那樣,要增加一擋光圈值,光強度就會變成兩倍,將輸出變化值從1/4調(diào)到1/2就可以了。而且,在輸出變化值之間(如果是相機上的閃光燈,在1/4和1/2之間,有5個刻度)略微調(diào)整一下(圖9、10、11),就能設定好適當?shù)墓鈴姸攘?。(圖12、13)。
如果使用電壓調(diào)光式的閃光燈,若光強度下降的話,就讓儲存起來的電壓進行放電,蓄電過程使閃光燈再次發(fā)光,這個過程也稱為“空燒”。
切斷閃光燈電源的時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為了防止器材老化,要先關掉模式轉換器(modeling switch),等待幾分鐘后再切斷主電源,這樣就只會讓用來冷卻的風扇轉動,電容器和閃光管內(nèi)部溫度也會跟著下降。然后再切斷主電源,拔掉電源線。
現(xiàn)在出售的大部分分體式閃光燈,都能在插著電源的時候拔掉連接器,但為了慎重起見,還是推薦使用過程中先切斷主電源再拔掉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