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稱為“世界三大樂器”,鋼琴居首,被稱為“樂器之王”。在中國,鋼琴被視為西洋樂器。雖然專業(yè)的音樂學院開設了鋼琴專業(yè),培養(yǎng)職業(yè)鋼琴演奏家,但民間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鋼琴并讓子女學彈。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那個特殊時代,在將所謂的“封、資、修”的東西“掃進垃圾堆”的浩大運動中,鋼琴這個最典型的象征“資產階級頹廢”的洋玩意兒,不僅逃過了被消滅之劫,還堂而皇之地登上那個時代非?!凹儩崱钡摹盁o產階級音樂殿堂”。鋼琴在中國之所以能“享受”這種殊遇,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一個人——這就是殷承宗。他書寫了鋼琴與民族音樂的傳奇人生。
殷承宗,1941年出生在廈門鼓浪嶼。那個島上有教堂,也有傳教士,好多人的家里都有鋼琴。殷承宗在3歲那年,姑夫將一架鋼琴寄放在他家。琴運來的那天,姐姐們就彈開了。他覺得很新奇,就搬了張小凳子,坐在琴旁聽,聽累了就靠在琴旁打盹,醒來后再接著聽。日積月累,就把樂譜都聽熟記住了。 6歲時,他已經可以將那些樂譜一一彈奏出來。12歲時,他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隨后轉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上世紀60年代被派到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深造,曾任中央樂團首席鋼琴演奏家。他贏得過很多獎項,包括1959年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鋼琴比賽第一名、1962年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比賽第二名。
在中國的文藝舞臺只有8個樣板戲的時代,作為鋼琴演奏家的殷承宗受中央樂團搞交響音樂《沙家浜》的啟發(fā),獨辟蹊徑,對京劇和鋼琴這兩種屬于東西方不同文化的藝術做了極為仔細的研究。1967年國慶節(jié),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殷承宗和劉長瑜合作演出鋼琴伴唱《紅燈記》,引起轟動。中央首長給予充分肯定。此后殷承宗繼續(xù)完成李玉和、李奶奶唱段,1968年全部完成。鋼琴伴唱《紅燈記》被列入“八個樣板戲”名錄,成為“文藝與工農兵相結合,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榜樣。鋼琴伴唱《紅燈記》這一全新音樂形式的大膽嘗試,最成功之處在于將中西音樂文化中各自突出的優(yōu)點相融合,為鋼琴音樂的民族化開辟了前所未有的的道路。
鋼琴伴唱《紅燈記》獲得成功后,殷承宗開始考慮創(chuàng)作重大題材的鋼琴協(xié)奏曲音樂,讓鋼琴以主角身份站立起來,融入時代、融入大眾生活。經過仔細的思考和研究,他決定在《黃河大合唱》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并為此成立了創(chuàng)作小組。
《黃河大合唱》寫成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冼星海譜曲,光未然寫詞。1938年秋冬,冼星海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zhàn)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fā)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后來被光未然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饵S河大合唱》的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再加上合唱手法豐富多彩和樂隊的交響性發(fā)揮,全曲的宏偉規(guī)模和所表現(xiàn)出的英雄氣概,使這部作品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特色?!饵S河大合唱》凝聚著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杰出創(chuàng)造性,被認為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
1969年,殷承宗與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創(chuàng)作小組的成員一起去黃河體驗生活。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去充分感受和體驗黃河。第一樂章表現(xiàn)的是陜西、山西交界處黃河千丈瀑布的壯觀氣勢,他們就奔壺口。第二樂章寫黃河的九曲連環(huán),他們就爬到高原上去俯瞰母親河。寫“黃河船夫曲”,他們就和纖夫一起拉纖,聽他們講當年的故事。
殷承宗感受到的是黃河的壯觀和偉大。走在母親河畔,他的心潮不由得起伏激蕩。在黃河邊上,他和船夫一起拉過纖,那沉重的足跡令他感受到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他登上黃土高原,俯瞰蜿蜒曲折的黃河,滔滔河水似乎讓他感受到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他與創(chuàng)作組成員們一起橫渡黃河,穿越一個又一個激流險灘。在黃河邊上,他學著像當?shù)剞r民一樣騎毛驢,嘗著當年游擊隊員吃過的土豆皮拌辣椒,甚至花兩個星期時間沿黃河岸邊一直走到延安。沿途親聞的許多抗日戰(zhàn)爭故事,使這位彈“洋鋼琴”的演奏家,經常在心底涌動著創(chuàng)作的激情。他在以后多次講道:“我無法忘記那‘十里長煙’的壯觀景象,也始終記得船夫給我們講的生動故事……”
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為殷承宗和同事們的再創(chuàng)作提供了旋律的基礎;而親身在黃河邊上的感受和體驗,更激起了殷承宗的創(chuàng)作沖動。他當時就認為《黃河》這樣的題材、旋律、氣派,非常適合表現(xiàn)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勇氣概,也非常適合用鋼琴協(xié)奏曲來表現(xiàn)。他當時想法比較純樸——就想讓最普通的老百姓一聽就懂。所以,回到北京后,殷承宗與創(chuàng)作小組的成員們夜以繼日地討論和創(chuàng)作,還聽取了很多建議。在創(chuàng)作的最后階段,殷承宗甚至整整三天沒有走出房間,每頓只吃炸醬面,一門心思地修改譜子。其中鋼琴部分,就主要由殷承宗編寫,他也是該協(xié)奏曲的鋼琴獨奏者。
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在1970年正式公演。那天是在民族宮大劇院,前面是殷承宗彈鋼琴伴唱《紅燈記》。當時他用力過猛,把腰給扭了,一時不能動彈,只好臨時把后面一個小時長的《沙家浜》調上來。他被送進了民族宮背后的二龍路醫(yī)院。他讓醫(yī)生打過針,包扎了一下,就立即趕回劇場演出。當演奏到第四樂章《保衛(wèi)黃河》的“戰(zhàn)馬馳騁”一段時,觀眾的情緒受奔騰的旋律感染而沸騰,打擊樂手甚至把定音鼓的鼓膜都打破了。當時,在現(xiàn)場觀看演出的周恩來總理也被深深感染。演出結束后,他站起來激動地說:“星海復活了!”
《黃河》后來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原版“黃河頌”版,另一個是人們熟悉的“東方紅”版。據(jù)殷承宗介紹,最初演奏的是“黃河頌”版,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時,一位工人來信提議,應該把《國際歌》的主題加入其中,大家認為意見很好,于是就著手再創(chuàng)作。不過,后來他創(chuàng)作出來的卻是加了“東方紅”旋律的《黃河》。
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演奏一舉成功。此后40年來,《黃河》成為在全世界舞臺上經常被演奏的中國鋼琴曲。這與殷承宗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更與這部作品飽含著民族激情,具有強烈的情感沖擊力息息相關。
殷承宗以其《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而家喻戶曉。他在上世紀80年代初移居美國后,于1983年秋,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獨奏音樂會,1992年和美國羅省管弦樂團同臺演奏,都是以《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為主要曲目,均大獲成功。他一直以這部鋼琴協(xié)奏曲而傲立在當今世界樂壇,活躍在國際音樂界。
殷承宗認為,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成功,與融入民族特色有很大的關系。他說:“《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的配器中有琵琶,鋼琴演奏中借用了京劇打擊樂的節(jié)奏,船夫號子曲如此粗獷,是國外鋼琴協(xié)奏曲中所沒有的氣魄?!薄安还苎葑嘣鯓拥淖髌?,都應該從內容出發(fā),內容決定風格。貝多芬,或者是莫扎特、肖邦,他們的作品無不反映時代背景,表現(xiàn)出各自的民族特色。誰來演奏他們的作品,都應該把作品中的時代精神表現(xiàn)出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內涵……我不同意‘國際接軌’這種觀點,倒不是說非得和誰演奏得一模一樣,但是必須把作品中的民族特色表現(xiàn)出來?!?br/> 殷承宗說,《黃河》表現(xiàn)的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第二樂章表現(xiàn)黃河的九曲連環(huán),因曾俯瞰黃河一瀉千里洶涌澎湃,便在音樂里特別加入《東方紅》的旋律,表達中華民族一定要“起來”的理想境界。西方評論家贊譽他對西方古典音樂敏銳而自然的領悟,精當感性的表達;實際上,中國古樂和民族樂才是滲入他音樂靈魂深處的元素。從《紅燈記》到《黃河》,以及之后的《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的改編,他用自己的理解融合著中西方音樂。時間驗證了他和他的音樂。
殷承宗表示:“演奏家應該不是在表現(xiàn)自己,而是表現(xiàn)作品。作曲家好比是在蓋房子,而演奏家必須重新拆開來看個仔細。《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中用了戲曲、古曲等中國元素,沒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切了解和體會演不了‘黃河’?!币蟪凶跒榱虽撉倥c民族音樂的結合,專門集中精力學習了整整一年的傳統(tǒng)古曲。為改編《十面埋伏》,他向數(shù)十位琵琶演奏家請教。“中國古曲和戲曲是中國音樂的精髓,永遠不可能通過國際化的演奏方式而國際化?!?br/> “我創(chuàng)作改編了許多中國鋼琴曲,但是能夠流傳下來的只有《黃河》?!币蟪凶谡f?!拔母飼r,人們要砸掉鋼琴,我為鋼琴找出路,讓它‘洋為中用’。先用一點京劇的曲調創(chuàng)作了鋼琴伴唱《紅燈記》。能讓鋼琴從伴唱的地位上獨立出來,突顯真正的藝術價值的是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誕生?!?br/> 殷承宗一直努力把中國作品介紹給美國和全世界。1996年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1997年在林肯中心演出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聽眾反應熱烈,輿論界給予高度評價,把《十面埋伏》譽為“中國第一狂想曲”,說殷承宗是“將東方帶到西方”的中國杰出音樂家和“最令人興奮的鋼琴家”,而《黃河》則成為在全世界演奏的經典曲目。
殷承宗在十多年前收集資料時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地有七八個鋼琴家演奏過《黃河》;但這兩年,美國版權局給他送來的演奏版權費越來越多,據(jù)他統(tǒng)計,已有世界5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鋼琴家演奏了《黃河》。這不僅是“樂器之王”鋼琴的成功,更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音樂的成功。
參考資料:
1.《百科名片·殷承宗》http://baike.baidu.com/view/9127.htm。
2.《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主創(chuàng)殷承宗闖美國吃了不少苦》,《世界新聞報》2006年1月7日。
3.《殷承宗的〈黃河〉無人能比》,《中山日報》 2010年8月25日。
4.《殷承宗:六十載如幻想曲》,《深圳商報》2010年12月2日。
作者: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成都)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