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月經后期;補腎養(yǎng)血調經湯;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7.1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3-0035-02
月經后期是指月經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1潮,而經期正常,連續(xù)出現(xiàn)2個月經周期以上。是婦科常見多發(fā)病。此病若失于調治,易發(fā)為閉經不孕等。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緊張,工作壓力加大、競爭激烈等原因,此病呈上升趨勢;西醫(yī)治療多采用激素周期療法,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激素帶來的不良影響,使更多患者尋求中醫(yī)藥調治。筆者在門診工作中,自擬補腎養(yǎng)血調經湯治療月經后期40例,收到較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2010年10月月經后期門診病例40例,以6歲為年齡差距進行歸類:18~24歲8例,25~31歲12例,32~38歲11例,36~45歲9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a。
1.2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學》擬定,月經周期錯后7d以上,甚至3~5月1行。育齡婦女尚須排除早孕,經婦科檢查、B超、內分泌檢查排除子宮及卵巢器質性疾病。
2治療方法
根據《景岳全書?婦人規(guī)》曰:“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yǎng)腎氣以安血之室?!薄杜平浾摗芬嘣唬骸肮棠I扶脾,此為調經要道?!惫室匝a腎養(yǎng)血調經為治則,故筆者自擬補腎養(yǎng)血調經湯進行臨床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黨參15g,山藥20g,當歸15g,川芎12g,熟地30g,白芍15g,女貞子15g,枸杞15g,雞血藤20g,澤蘭15g,益母草15g,丹參20g,枳殼12g,香附10g,牛膝20g,白術15g。伴腰酸耳鳴,頭暈等腎虛明顯者改山藥30g,加續(xù)斷15g;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弱,血虛明顯者加入炙黃芪30g,炙甘草10g;伴小腹冷痛、畏寒、舌淡、苔白、脈沉細之血寒者去白芍加臺烏10g,香附10g;心煩、乳脹,小腹脹痛明顯之氣滯明顯者加川楝子15g;體肥多痰之痰濕者去熟地加蒼木15g。每日1劑,煎服,每天3次。治療3個月經周期,觀察療效。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根據《上海市中醫(yī)病證診療常規(guī)》中月經后期的療效標準評定。治愈: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好轉: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未愈:月經周期未見好轉。
3.2治療結果40例患者服用上方加減1劑后,月經來潮8例,服用2劑月經來潮17例,服用3劑月經來潮者9例;服用3劑后,5~7d方來潮者4例,服用3劑1周后月經仍不潮2例。隨診3個月后停藥,月經如期來潮達3個月15例;月經如期來潮達2個月18例,月經到期不來,仍需服藥調經的7例。經治療達到治愈15例,好轉18例,未愈7例。總有效率為83%。
4典型病例
譚某,女,43歲,中學教師,已婚,已育,12歲月經初潮,以往月經正常。近3a來,反復出現(xiàn)月經延后,大于7d以上,甚至半年或2~3月1行,經門診口服激素(藥名不詳)等治療,月經周期正常,但停藥則癥狀復發(fā),故求治中醫(yī)?,F(xiàn)癥:月經延后18d未潮,同時伴腰酸痛,小腹隱痛,心煩,失眠,乳房脹痛;口干苦,納可,二便調;面色晦黯,有黯斑,舌質淡黯,苔薄白,脈細弦。中醫(yī)診斷:月經后期,辨為腎虛氣血不足,肝郁夾瘀。治以補腎養(yǎng)血,疏肝活血調經,處方:黨參15g,枸杞子15g,山藥30g,當歸15g,熟地30g,赤芍15g,白芍15g女貞子15g,續(xù)斷15g,牛膝20g,雞血藤20g,丹參20g,澤蘭15g,枳殼15g,益母草15g,香附10g。2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于服藥2劑后,月經來潮。初下經血,黯紅血塊較多,經行暢通,心煩,乳脹等伴隨癥狀逐漸消失,于行經第6d月經干凈。經上方加減調理3個月。停藥后,每月月經來潮已達3個月,且面色晦黯、黯斑漸有消退,而治愈。
5討論
月經后期,中醫(yī)婦科又稱“月經延后”、“經遲”、“經期錯后”等名。古代醫(yī)家對本病記載,《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癥并治》曰:“至期不來”?!秱浼鼻Ы鹨?婦人方下》曰:“有隔月不來”。究其病因病機,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月經后期的病理機制是由于機體內外任何因素影響了大腦皮層神經遞質控制下的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的某一環(huán)節(jié)的調節(jié)功能,致卵巢功能失調,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亂,不能屆時成熟,而排卵延后,從而影響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而致月經延后。西醫(yī)多歸于月經稀發(fā),排卵功能不良。古代中醫(yī)對本病早有認識,在《陳素庵婦科補解?經水后期方論》說:“婦人經水后期而至者,血虛也?!薄兜は姆ā吩疲骸斑^期而來,乃是血虛?!碧迫荽ㄔ凇堆C論》中云;“故行經也,從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沖任之血應之,亦至于胞中,于是月事以時下”?!端貑?上古天真論》篇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傅青主女科》云:“經水出諸腎?!薄罢{經之本在于腎”,腎為月經之本,腎氣是月經產生的根本動力;天癸”是由腎精化生,主宰著月經潮止;本病之虛,以腎虛、血虛為主;補腎是治療關鍵。腎藏精為沖任之本,氣血之根,只有腎精充足,血海方按期滿溢,沖任調暢,月經方可按期來潮。同時女子以血為本,血是月經的基本物質,氣血不足,血海亦無以滿溢,故不能按期而至。
肝為“沖脈之本”,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與月經亦密不可分,肝的藏血功能為月經的生成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肝的疏泄功能對調暢氣機,維持月經正常通行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古代醫(yī)家在此方面認識有,在《女科經綸》引方藥之言:“凡婦人病,多是氣血郁結,故治以開郁行氣為主。郁開氣行,而月候自調,諸病自瘥矣?!惫蕦τ谠陆浐笃谥委?,腎、脾、肝三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及其協(xié)調作用對于月經的正常來潮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由于本病主因為“虛”,腎虛、血虛兼肝郁,至精血不足,或氣血不沖,沖任不調,血海不能按時滿溢而至經不能如期而潮。故治療以“虛則補之”,以補腎填精,健脾養(yǎng)血,疏肝通經為治療關鍵。自擬補腎養(yǎng)血調經湯中黨參、山藥、女貞子、枸杞、熟地、牛膝,補腎填精,養(yǎng)血健脾,使精血互生,血滿而能溢;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此療效可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排卵。黨參、當歸、川芎、熟地、丹參、白芍,雞血藤、白術,益氣健脾,養(yǎng)血活血,滋氣血生化之源而使血滿而行經;川芎、白芍、枳殼、香附,養(yǎng)陰柔肝,理氣活血,化瘀通經;雞血藤、枳殼、丹參、香附、益母草、澤蘭、牛膝,養(yǎng)血活血,行氣止痛,調經。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可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排卵。其中當歸為婦科調經要藥,亦是補血主藥,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圣藥。白芍平肝柔肝兼止痛,斂陰養(yǎng)血,與當歸相配,動肝斂肝,一動一靜,互補其偏,互助其用;枸杞養(yǎng)陰、補血、益精,尚能益腎中之陽。熟地補血滋陰,入腎生精。山藥補脾腎、強腎固精;黨參補氣養(yǎng)血益脾;益母草活血化瘀生新血,專入血分,行瘀血不傷新血,并有興奮子宮作用;澤蘭活血化瘀通經,其可增強子宮收縮力的作用;枳殼行氣活血,疏肝止痛;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其可使子宮平滑肌興奮性增高。牛膝活血化瘀,補肝腎、強腰,引血下行;與益母草相配,行血通經;與澤蘭相配,可利腰膝間死血;丹參活血化瘀、生新血,涼血安神、除煩,破宿血,通經;具通九竅之功,并有雌激素樣的作用。
縱觀全方用藥,補腎填精,健脾養(yǎng)血,使月經化生有了物質基礎;疏肝活血、化瘀、通經,使月經能順利通下。全方起到很好調節(jié)腎—天癸—沖任—胞宮之間的功能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補腎活血中藥配方,可增加卵巢血流量,促進卵泡發(fā)育,激發(fā)成熟卵泡排卵及促進黃體發(fā)育之功;與現(xiàn)代醫(yī)學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生殖的調節(jié)相對應,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月經后期的作用。
?。ㄊ崭迦掌冢?01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