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咳嗽;外感;內傷;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56.1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3-0026-02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證侯之一,既是癥狀,亦可以作為中醫(yī)疾病的診斷。余從事臨床工作近20年,治療咳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將治療咳嗽的體會報道如下。
1區(qū)別外感或內傷,確立治療原則
咳嗽一證,首先應當區(qū)別外感或內傷。《景岳全書?咳嗽》說:“外感有嗽,內傷亦有嗽,此一實一虛,治當有辨也。蓋外感之嗽,必因偶受風寒,故或為寒熱,或為氣急,或為鼻塞聲重頭痛吐痰……素無積勞虛損等證而陡病咳嗽者即外感證也”;“若內傷之嗽,則其病來有漸,或因酒色,或因勞傷,必先有微嗽而日漸以甚,其證則或為夜熱潮熱,或為形容瘦減,或為兩顴常赤,或氣短喉干……外感之嗽其來暴,內傷之嗽其來徐;外感之嗽因于寒邪,內傷之嗽因于陰虛;外感之嗽可溫可散其治易,內傷之嗽宜補宜和其治難。”在臨床上,余以此為指導,總結歸納為新病有表證者為外感,久病反復發(fā)作者為內傷,外感治以辛溫發(fā)散,內傷治以清潤培補。
2鑒別咳嗽特點,指導臨床用藥
外感咳嗽,白天多于夜間,咳而急劇,聲重鼻塞,若咯痰清稀者多為風寒所致,可重用麻黃、桂枝、防風、紫蘇、生姜、蔥白之屬宣散肺寒;若痰粘稠難咯或干咳無痰,多為風熱所致,可用石膏、知母、貝母、黃芩、黃連、黃柏等清肺熱;若干咳聲嘶,多為風燥,宜用沙參、天冬、麥冬、蘆根、天花粉等補肺陰;夜間咳嗽加劇者,多為寒邪伏肺兼肺氣虛損,在散肺寒的同時宜加人參、茯苓、白術等補脾益肺。內傷咳嗽,虛實夾雜,既有肺、脾、腎等臟器功能的虛損,又有痰、瘀等實邪為害。肺為清虛之臟,元氣之主,屬金,最懼火刑;腎為元精之本,屬水,最懼水涸;脾為生化之源,屬土,最懼虛、濕。因此,治內傷咳嗽不宜大劑使用過燥及辛香動氣藥物如半夏、陳皮、白芥子、干姜、細辛等劑,宜多選用百合、地黃、阿膠、蜂蜜、沙參等清潤之品以壯水滋陰,配合人參、黃芪、山藥等溫補脾肺,酌加五味子、罌粟殼、煅龍骨等斂降肺氣。脾旺則生痰乏源,腎水壯、肺氣充、氣帥血行、瘀血自散。上則肺金無火,下則腎水不虧,中則脾土健運,上中下通調順達,咳嗽可平。
3注意咳痰特點,用藥有所偏頗
干咳無痰或少痰者,重在滋陰潤肺,可選沙參、麥冬、貝母之屬;痰多色白質清者,重在溫補脾肺,可用麻黃、杏仁、山藥、白術之屬;痰多色黃質稠者,重在清瀉肺熱,可用生石膏、知母、黃芩、銀花等;咯泡沫痰,嚴重者痰液帶粉紅色,顏面四肢浮腫者,此為金寒水冷,重在溫補肺、脾、腎,以補氣、溫陽利水為主,可選附子、干姜、人參、黃芪、麻黃、肉桂、澤瀉、檳榔之屬。
4巧用藥對,增強療效
如人參(黨參)配黃芪、山藥配白術,可補肺脾之氣;天冬配麥冬、沙參配玉竹、百合配雞子黃可補肺陰;麻黃配桂枝、紫蘇配生姜、細辛配干姜可散肺寒;石膏配知母、蘆根配天花粉、黃芩配梔子、銀花配連翹、桑葉配菊花等可清肺熱;杏仁配蘇子、百部配紫菀、款冬花配炙遠志、前胡配白前、澤瀉配檳榔等可降肺氣;五味子配細辛、烏梅配罌粟殼、五味子配煅龍骨等斂肺氣;豆蔻配砂仁健脾;藿香配菖蒲醒脾;附子配干姜溫脾;山楂配神曲、枳殼配陳皮運脾;蒼術配厚樸散脾濕;蒼術配白術燥脾濕;茯苓配山藥滲脾濕;柴胡配升麻提中氣;菟絲子配狗脊、巴戟天配淫羊藿、冬蟲夏草配蛤蚧等溫腎陽;女貞子配旱蓮草、熟地配枸杞、阿膠配何首烏等滋腎陰;附子配肉桂、淫羊藿配蛤蚧等補命門真火;覆盆子配金櫻子、訶子配五味子、芡實配蓮子穩(wěn)固腎氣;知母配黃柏、丹皮配生地瀉腎之虛火;補上焦用人參配黃芪,補中焦用白術配山藥,補下焦用附子配肉桂、地黃配枸杞;瀉上焦用黃芩配梔子,瀉中焦用生石膏配龍膽草,瀉下焦用知母配黃柏。在遣藥組方時,恰當選用藥對,外感咳嗽重在治肺,內傷咳嗽肺、脾、腎兼顧又有所偏重,方可取得好的療效。
5仔細鑒別特殊病證的咳嗽,因證施治
臨床上一部分咳嗽患者,并非氣管、肺疾患所致,常見的有喉源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后滴漏綜合征及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等,應仔細甄別,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如喉源性咳嗽常為刺激性干咳或嗆咳,伴有咽痛、癢或咽部異物感,咽干燥等。治療多以清潤為主,如沙參、麥冬、天冬、知母、貝母等可選用;咳嗽變異性哮喘又稱咳嗽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為唯一臨床癥狀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主要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刺激性、頑固性干咳,常無緣無故地咳嗽不止,持續(xù)幾個月甚至數年,抗感染止咳治療幾乎無效,一般無肺部陽性體征,其本質與哮喘相同,可以等同于哮喘來治療,麻黃、蘇子、杏仁、前胡、紫菀等宣肺降氣化痰藥物可以選用,同時查找過敏源,避免接觸過敏源,抗過敏治療可獲得好的療效,如配合使用酮替芬、孟魯司特鈉、強的松口服,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等治療,效果明顯;鼻后滴漏綜合征是慢性咳嗽最常見又最容易忽略的病因,是一種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聲門或氣管導致以咳嗽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感冒、各種類型的鼻炎均可導致本病的發(fā)生,白天咳嗽為主,呈發(fā)作性或持續(xù)性咳嗽,鼻后滴流或咽后壁粘液附著感。防風、薄荷、黃芩、白芷、僵蠶、蟬蛻等可選。配合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撲爾敏等,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等療效好;胃、食管返流性咳嗽主要因返流的胃液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聲帶炎和氣管炎等所致咳嗽,表現為夜間咳嗽加重,常伴有胸骨后燒灼感。治以健脾制酸為主,山藥、白[SD1,1][FQ(10*2。175mm,X,DY-W][CD=175mm]術、煅龍骨等可用,配合口服氫氧化鋁凝膠、奧美拉唑等效佳,忌酸性、刺激性食物,臥時適當抬高床頭或枕頭有助于減輕癥狀;此外,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也可出現咳嗽遷延不愈,為肺淤血和肺順應性降低所致,咳嗽、咯漿液性白色泡沫痰,夜間咳嗽加重,伴勞力性呼吸困難,此類型咳嗽針對病因治療可以獲效。
6使用外治法,價廉效佳
使用外治法治療咳嗽有其獨到的療效,部分病例可以不藥而愈。常用的外治法有刮痧、穴位敷貼、針灸、穴位按摩、熱敷等。選擇穴位如頭頸部常選太陽、風池、迎香,背部選肺俞、定喘、脾俞、腎俞;胸部選中府;上肢選尺澤、曲池、列缺、合谷、肩井;下肢選足三里、豐隆。其中刮痧、穴位熱敷、敷貼、按摩簡便易行,對機體無損傷,可以同時運用。對于不熟悉穴位者,也可以在上下肢外側、肩背部大范圍刮痧,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瘀點為邪氣外透之象,可在瘀點密集處重點刮試,直至局部皮膚發(fā)燙、瘀點高出皮膚為止。刮痧后保暖防寒。此外,在肺俞穴敷貼傷濕止痛膏或麝香追風膏,對各種類型的咳嗽均可使用,特別對過敏性疾病所致者療效好。
?。ㄊ崭迦掌冢?01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