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部《紅樓夢》,寫盡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大觀園中俯拾皆是的名貴瓷器、玉器、書畫、琉璃、瑪瑙、文房、古玩,還有那些精致之極的清代宮廷家具也頗值得鑒賞與玩味。本刊推出《紅樓夢》方物鑒賞系列,包括《紅樓夢》中涉及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用品的鑒賞,領(lǐng)略堪稱中國文化藝術(shù)瑰寶的藝術(shù)收藏,以饗讀者。
在我國工藝史上,被稱作“檀”的材料,一向極受歡迎與重視,《紅樓夢》以赫赫揚揚的百年大族賈府為中心,在提及府中物事時,也頗有幾處與之相關(guān)的文字。
說到與之相關(guān)的鑒賞,便有文章,自古以來,“檀”字時無確指,《詩經(jīng)-鄭風-將仲子》寫道:“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但這里的“檀”僅為提及,行文中再無描述,具體何指也就無從知道;而《說文解字》注為:“檀,木也”,并引用《毛傳》的解釋:“檀,強韌之木”,可見是堅硬強韌木材的泛指。時至今日,稱謂也更加多樣,常見的就有紫檀、黃檀、青檀、旃檀、黑檀等,雖都為“檀”名,從植物學角度看,卻多半要歸在不同的科屬之下,要一一分辨清楚并非易事,而到流通市場上的稱呼,就更無章法了。
稱呼上的混亂往往能夠給出兩方面的信息:人們知道某種事物,而又對它不甚了解,所以對其定名含糊不清。
中原地區(qū)的人多半對“檀”所知不多,其實也不足為奇:從產(chǎn)地上看,以上種種以檀為名的對象,原材產(chǎn)地都在南亞、東南亞、南美、非洲等等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必得遠涉重洋才能抵達中原,在古代的物流交通條件下絕非易事,人們對其有些認識方面的不足也是很自然的。縱覽我國歷朝歷代,明式家具獨樹一幟,十分搶眼。究其木材來源,則與七下西洋的鄭和船隊帶回大量硬木原材有直接關(guān)系,而且明代所帶回的原材不僅用于加工,也用于儲存——明代所留的原木,甚至直到清代還在被大量使用。
長途運輸產(chǎn)生高昂的成本,加之材料本身沉穩(wěn)、優(yōu)美、精致、華貴等特質(zhì),使它們逐漸成為豪門大戶體現(xiàn)富貴品位的選項,至今,仍然是鑒賞收藏界的追捧對象。
再看《紅樓夢》,簪纓大族賈府當然有不少紫檀家具,幾處相關(guān)文字分別是:
賈母的內(nèi)院布置為“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shù)胤胖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而賈政的正室則設(shè)有“大紫檀雕螭案”(以上引文見第三回)。
大觀園落成之后,賈寶玉居住的怡紅院里,室內(nèi)隔斷別具一格,不是土墻石墻,卻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第四十一回),營造出迷宮一樣的效果:“只見這幾間房內(nèi)收拾的與別處不同,競分不出間隔來的。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云百蝠’,或‘歲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錦,或博古,或萬福萬壽各種花樣,皆是名手雕鏤,五彩銷金嵌寶的。一槅一槅,或有貯書處,或有設(shè)鼎處,或安置筆硯處,或供花設(shè)瓶,安放盆景處。其桶各式各樣,或天圓地方,或葵花蕉葉,或連環(huán)半壁。真是花團錦簇,剔透玲瓏。倏爾五色紗糊就,竟系小窗:倏爾彩綾輕覆,竟系幽戶。且滿墻滿壁,皆系隨依古董玩器之形摳成的槽子。諸如琴、劍、懸瓶、桌屏之類,雖懸于壁,卻都是與壁相平的”(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使不明就里的人常常迷路
“劉姥姥掀簾進去,抬頭一看,只見四面墻壁玲瓏剔透,琴劍瓶爐皆貼在墻上,錦籠紗罩,金彩珠光,連地下踩的磚,皆是碧綠鑿花,竟越發(fā)把眼花了,找門出去,那里有門?左一架書,右一架屏”(第四十一回):“賈政等走了進來,未進兩層,便都迷了舊路,左瞧也有門可通,右瞧又有窗暫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書擋住?;仡^再走,又有窗紗明透,門徑可行:及至門前,忽見迎,面也進來了一群人,都與自己形相一樣——卻是一架玻璃大鏡相照。及轉(zhuǎn)過鏡去,益發(fā)見門多了”(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
寶玉居處極盡繁麗精致,探春住的“秋爽齋”卻正好相反,十分闊朗大氣:“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shù)胤胖粡埢ɡ娲罄硎蟀?,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shù)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nèi)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shè)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nèi)盛著數(shù)十個嬌黃玲瓏六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第四十回)真是屋如其人,探姑娘的襟懷可見一斑,而花梨案、紫檀架、汝窯花囊、大觀窯大盤、白玉比目磬等陳設(shè),又在不打隔斷的豪爽開闊中加了一抹精雅奢華的風流姿態(tài),別有韻致。
第五十三回的元宵家宴上,賈母擺出一副十分精巧的陳設(shè):“紫檀透雕,嵌著大紅紗透繡花卉并草字詩詞的瓔珞”,書中對內(nèi)嵌的繡品有十分詳細的交代:“繡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因他亦是書香宦門之家,他原精于書畫,不過偶然繡一兩件針線作耍,并非市賣之物。凡這屏上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本來非一味濃艷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cè),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zhuǎn)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亦不比市繡字跡板強可恨……偏這慧娘命天,十八歲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縱有一兩件,皆珍藏不用……賈府之榮,也只有兩三件,上年將那兩件已進了上,目下只剩這一副瓔珞,一共十六扇,賈母愛如珍寶,不入在請客各色陳設(shè)之內(nèi),只留在自己這邊,高興擺酒時賞玩”——雅致的繡品與貴重的外框相得益彰,的確是難得的工藝佳作。
從幾處引文可知,紫檀器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華貴,只有賈母內(nèi)院、賈政正室、賈寶玉的住處怡紅院以及賈探春住的秋爽齋有所擺設(shè),這幾個人物的身份不凡是一目了然的,家具擺設(shè)也與人物身份一一呼應。
而從制作工藝看,屏風框、繡品框、擱物架、板壁都是直徑較小的木料構(gòu)建而成,即便是賈政正室才有的“大案”,也是以細長造型的家具,與小葉紫檀難出大料的特點正好吻合,可見作者用筆之細。
第三回寫道賈政正室中有一副對聯(lián),“乃烏木聯(lián)牌,鑲著鏨銀的字跡”,又提到一種材料:烏木。
關(guān)于烏木,目前通行的有兩種說法,一指遠古時代被埋入地下,經(jīng)成千上萬年沉積炭化而變黑的木材,是一種“植物木乃伊”,學名“陰沉木”或“陰木沙”,被古人視為珍貴的棺材板料,但因其“陰氣”過重,在家具選材上又是大忌,時至今日,忌諱之意似乎已被漸次忘卻,常可見到玄而又玄的吹噓與炒作,甚至弄次造假,以干餾工藝制成的炭化木混充陰沉木,把“烏木”一詞弄得云山霧罩,市場也顯得混亂有余:實際上,柿樹科柿樹屬的植物心材多呈黑褐色,統(tǒng)稱“烏木”,亦即俗稱為“黑檀”,其中以產(chǎn)自東南亞的印度烏木最為著名,我國臺灣的臺灣柿,也是一種貴重木材,它們與果樹之用的柿樹均為同一科屬的“親戚”。此外,產(chǎn)自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島等地的“非洲烏木”或“非洲黑檀”,也是柿樹科植物,藝術(shù)史上極富盛名、曾深刻影響畢加索等藝術(shù)大師的非洲木雕,很多即用此料刻成。上佳烏木通體烏黑,不見樹紋,有異常厚重古樸的韻味。
結(jié)合時代背景看,《紅樓夢》里提到的烏木,當是柿樹科樹種采來的木料。因其色黑,便與鏨銀鑲銀形成鮮明的色澤對照,裝飾成對聯(lián)字跡,取得富麗而清晰的效果。
賈母于大觀園中設(shè)宴款待劉姥姥,席間又有“烏木三鑲銀箸”,真是每一細節(jié)處也閃現(xiàn)著豪門風范,怪不得劉姥姥對此笑道:“去了金的,又是銀的,到底不及俺們那個伏手”(第四十回)。
作家具用材的木料之外,還有檀香科的旃檀,生長于印度以及東南亞一些島嶼,傳入中國后,其意象經(jīng)常與佛教密切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如唐人便常用以雕刻佛像。
另一方面,因木質(zhì)極香,蒸餾可得檀香油,世人也常用其木屑、刨末、樹油等制作香料,或直接以木料做成扇骨,制成的扇子有香風陣陣的效果,就是著名的檀香扇。
旃檀制成的香料自然就是檀香,被視作高潔尊貴的象征,所以《紅樓夢》第四十三回寶玉祭奠金釧,便說“別的香不好,須得檀、蕓、降三樣”。
唐詩有云:“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紅樓夢》寫尤三姐之美,又有“柳眉籠翠霧,檀口點丹砂”之語,結(jié)合實物資料分析,“檀口”的意思應該是“口香如檀”而不是“其色如檀”,因為從各類檀香木中獲取的染料顏色都偏重,其中對人體無毒無害者可給醬油上色,當然不會有“薄薄紅”“點丹砂”的效果。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