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時堅強得讓人無法相信,范蘭榮的故事便是一個重壓下依然挺立的生命奇跡。
今年76歲的范蘭榮是行唐龍州鎮(zhèn)柴家莊村人,黝黑瘦弱,不善言談,但她柔弱衰老的外表下,有著北方女性的隱忍與堅毅。范蘭榮的丈夫和公爹去世得早,自己是一位白內障患者,只有一只眼睛能模糊看清東西,常年勞累,有腿疼病,上有100歲的婆婆,下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聾,腿有靜脈曲張,不能干活:另一個傻,滿街跑,招惹是非: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孫子。在這個不幸也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家庭,她成了頂梁柱。地里活兒家里活兒一個人全扛了起來,沒日沒夜地干。
她疼愛自己的兒孫,更疼愛婆婆。雖然經(jīng)濟困難,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錢,十幾年沒有吃過一個燒餅,可對婆婆很大方,婆婆想吃的,但凡她能力所及就會買來給婆婆,想盡一起辦法讓老人吃好、穿暖、過得開心。有一次,村里來了個賣油條的,婆婆想吃,她就跑出來買,可賣油條的騎著車子走遠了,她不顧腿疼,眼睛不好,追了一里多地,才把油條買回來。當她把油條遞給婆婆時,婆婆哭了。有時婆婆省下好吃的給她,范蘭榮偷偷放起來,下一次拿出來給婆婆吃,說是新買的。
如今,婆婆有病,大小便失禁。白天干一天的農活,她晚上任勞任怨地為婆婆清洗拉尿了的被褥。為了省錢給老人買藥、讓孫子上學,麥收時,別人家用收割機,她用手割麥,天不亮,她一人就到地里割麥子。一個七十多歲腿腳不靈便,眼睛不好使的老人在炎炎烈日下握著鐮刀,彎著腰,跪在地上,一把把地割著麥子,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衫,風吹散了她的白發(fā),這場面,讓路過的鄉(xiāng)親無不動容。
去過范蘭榮家的人都能看出這個家有多貧困,她這個家,剛進門還可以,房屋不錯,但進了門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真叫家徒四壁,屋里面除了土炕幾乎沒有什么家具。在這樣一個缺醫(yī)少藥、生計艱難的家里,婆婆竟然健康地活到100歲,難以想象范蘭榮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她的小姑子回娘家逄人就夸:“俺嫂子比我當閨女的強得多,對我老母親,我是一百個放心?!彼钠牌懦3Pχ鴮︵l(xiāng)親們說:“俺媳婦心眼好,看俺親,比閨女們強?!?br/> 幾年前,范蘭榮的一只眼睛看不見了,婆婆一個勁催她去石家莊住院,在一家醫(yī)院交了3000元押金。醫(yī)生看著她心疼,住院都是帶著自己烙的餅,不買飯吃,決定給她減免手術費。她打聽了一下,即使減免一些費用,手術下來最少也得5000元錢。她想,這些錢還不如留著給兒子們看病、養(yǎng)老人、養(yǎng)孫子呢。她下定決心不做了,退了押金跑回家。她一進家,婆婆就哭了,你瞎了,誰給我做飯啊。她勸婆婆,沒事,娘,瞎了一只眼,還有一只呢。后來,她的右眼視網(wǎng)膜脫落,失明了。
支撐范蘭榮一步步走過來的,除了她的勤勞聰明,還有她郡顆與人為善的向善之心。村里有人得了肝病沒錢治,范蘭榮聽說了,捐了100元,100元對她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巨資了,她說,自己的眼睛就是因為沒錢治,瞎了。別讓鄉(xiāng)親再因為錢,耽誤了治病。在她的感召下,村里每一戶都捐了錢。
范蘭榮的事跡感動了村里人,人們同情她的遭遇,更尊故她的義舉。村里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個秧歌隊。行唐歷來有很多尊老愛幼行善積德的民歌小調,用范蘭榮的名字命名秧歌隊再恰當不過了。
范蘭榮的事跡感動了全縣,感動了周邊縣市??h里海選“十大孝子”,她的小姑子遠在張家口,聽孩子們講在網(wǎng)上看到“十大孝子”的評選活動,馬上打電話給柴家莊支書賈追良,我嫁在異地他鄉(xiāng),不能照顧老人,但幾十年如一日,嫂子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我的老母親,實在讓我敬佩,我母親常和我說,閨女,你嫂子不容易,在咱們這個不幸的家庭里沒享過一天福,還精心照顧我,真的比你這個閨女還親,這個家沒有你嫂子,我骨頭渣子也早爛啦……我一想起我的嫂子,我就感動得流眼淚,我沒有別的回報,只想通過您們把我老嫂子孝順我母親的事跡,推薦上去,也算是我對嫂子的一點兒心意。
村支書賈追良回憶說,村里的大喇叭廣播,給鄉(xiāng)親們講海選孝子的事,講范蘭榮的事,沒有不支持的。老人們講,自范蘭榮嫁過來,村里人沒有一個不佩服的,都一致推薦她。隨后,范蘭榮以高票當選第二屆行唐縣十大孝子??h領導為她披紅戴花,敲鑼打鼓,掛匾表彰。有關方面得知范蘭榮的眼病之后,籌措資金,積極救治。她那只患白內障的眼睛,重新獲得光明。
范蘭榮給孫子起了個名字,叫征強,她要孫子一輩子都記得,不論遇到多大的磨難,一定要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