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真累”不知被多少人掛在嘴上。但奇怪的是,披星戴月,向土地要糧的農民;早出晚歸,與機器為伴的工人;走街串巷,賣漿糊口的小販;四處奔波,為溫飽忙碌的下崗人員很少有人說“活得真累”。常出此語者反而是一些職業(yè)體面、工作輕松、收入穩(wěn)定、衣食無憂的人,有的甚至是當紅的名人或地方上的頭面人物。他們不是身體上累,而是精神上累。其原因大約有四個:
一是交際太多,苦于應酬。因為有一點權力,有一點能耐,于是求助者紛至沓來,有的是親戚,有的是朋友,情面難卻。赴宴請客,自然都是工作之余;為人辦事,未必都是八小時之外。事情辦好,朋友皆大歡喜;事情辦壞,朋友滿口怨言,甚至從此絕交。為了應付朋友,非得抖擻精神,使盡渾身解數(shù)不可。如此活著,焉能不累!
二是受制于人,唯唯諾諾。前程靠人恩賜,利益靠人施舍。在領導面前發(fā)一發(fā)怒,可能砸掉飯碗;在上司面前挺一挺胸,可能被找個過錯。一句話,自己的命運被他人掌握。于是說話要三緘其口,做事要三思而行,夜里躺在床上,還要“三省吾身”,靜思已過。更別說什么自主意識、獨立人格,只有奉命行事的權利,唯唯諾諾的資格。如此活著,焉能不累!
三是迎合社會,失去自我。日常生活的改變,只為追趕“時尚”;奮斗目標的選擇,只為跟上“潮流”。舉手投足,均希望別人看著順眼;一言一行,總要看是否能讓別人開心。時時衡量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大眾的尺度,刻刻以大眾的評判修正自己的言行。個性,早已在迎合社會與他人的過程中喪失殆盡。如此活著,焉能不累!
四是欲望過高,心為形役。費盡心機剛坐上處長的位子,兩眼又盯著局長的烏紗;辛苦奮斗才家底殷實,心里又想著百萬富翁的稱號;住上三室一廳,又羨慕別人的豪宅別墅;坐上帕薩特,又羨慕坐寶馬奔馳的人……欲望無止境,如此活著,焉能不累!
遺感的是,上述喊累者,多不能想想自己因何而累,故仍忙個不停,累個不休,甚至樂此不疲,以累為榮也。
迷時分貴賤悟后都一樣
唐琳
一位長者,曾寫過一首《一個樣》的小詩,其中有幾句令我至今難忘:“活到50歲,好看的難看的一個樣;活到60歲,有權的無權的一個樣;活到80歲,錢多的錢少的一個樣……”詩意中,年齡支撐著閱歷,閱歷支撐著思想,思想又支撐著深刻的感悟,可謂言簡意賅、發(fā)人深省。過來人的體會肯定會更深刻。
人與人其實原本都是一個樣,肉身凡胎,都是沾著臍血來到人世間的。到后來,卻成就了千差萬別的人生。于是也就有了諸多的“不一樣”,同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命運可能有天壤之別;同是一燈寒窗,道路卻各有不同。作者在眾多的“不一樣”中,高度概括出人生不同時期的“一個樣”。繁華褪盡,返璞歸真,相貌、權力、財富乃至生死,在睿智者、淡泊者的眼里,沒有差別。從嬰孩到老者,人生來了一個本真還原,畫了一個圓。這種想法、心態(tài),不是消極的,不是悲觀的,而是一種大通達、大智慧、大境界。
人老是自然規(guī)律,人人都會從一樣到不一樣又到一樣。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皺紋是資歷的標志,白發(fā)與哲學毗鄰?!爸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有關家庭生活方面的電視節(jié)目里說:“一個人如同一粒塵土,無論怎樣飛揚,怎樣喧囂,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個丈夫,如同一片樹葉,無論怎樣張揚,怎樣由紅到綠、變黃,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邊……”這才是質樸無華又充滿哲學智慧的愛情箴言。
靜下心來,讀一讀《一個樣》這樣的詩文,自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心靈撞擊和“大不同”的人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