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經聯盟和中工助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開展的一些就業(yè)訓練實驗中,指導專家發(fā)現,在一般申請者中,能夠了解辦公室的工作環(huán)境、企業(yè)組織機構、人員職務的不到3%。即使在通過審核、被接受入學的優(yōu)秀人員中,能夠說出簡要的工作交接流程的也不到10%。
在針對申請者的入學能力測試中,考官們基本都是在30分鐘之內完成原計劃2小時的測試,因為80%的測試項目學生的回答基本都是極為簡練的“沒做過”、“不知道”、“不懂”、“沒學過”。而120道測試題都是關于裝訂機、報銷單、統計表、庫存清單、計劃表、點餐、請示、借條等最基本的技能知識,內容僅僅包括“是否做過”、“做過幾次”、“要點是什么”這樣的簡單問題。這樣每道額定時間為1分鐘的題目,實際上基本都是10秒鐘結束。
2011年的4次實驗基本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無法選拔出足夠的受訓人員。這樣的結果讓組織者和預訂用人單位無可奈何。這樣的學生不僅無法勝任職位,而且即便是簡單的工作協助都無法完成,因此根本無法進入企業(yè),參與正常工作任務。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見過報銷單、用過裝訂機、做過物品清單、見過工作計劃的人如何參加項目小組;一個不知道會議日程含義、機票訂購程序、用餐排位順序和請示報告要點的人如何參加部門工作。從這一點來說,在很多時候和崗位中,很多大學生的確是還不如一個能看懂時間計劃表、了解交接班程序、熟悉操作流程、埋頭苦干的農民工了。難怪很多企業(yè)單位寧愿要一些專業(yè)技能較強的??祁愒盒W生,也不愿意雇傭大學生作為員工。
以上問題的出現是現實社會的必然結果。高校的教師本身就缺乏企業(yè)化的工作技能,很多老師也不了解各種工作裝備、f2LKm9QeQ+C+SHMKKRqz56lJp2NaVpUr7yLN63OC5/Q=流程、圖表和工具的使用方式?,F行的教育制度重點考察學歷和論文,并不重視這些實用的工作技能,也不開設這些“缺乏學術高度”的課程,所教育出來的學生自然也是在這些方面存在缺陷的“人力”,而非“人才”。
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三個:1、體系不合理,仍舊大部分是學術理論課程,缺少技能和實踐課程。2、環(huán)境不合理,學校是非市場機構,老師是缺乏競爭的學術官僚。3、導向不合理,大部分家庭并不真正期盼子女成為市場競爭人才。
以上三個問題的成因非常復雜?,F有教學體系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教育改革不徹底不積極的結果,教育環(huán)境則是長期的計劃經濟、管制體制和非市場化模式的表現形態(tài),而家庭方面則體現出上千年的古代官僚意識和科舉制度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相對經濟改革來說,教育改革是一個任務艱巨、困難很大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針對大學生的就業(yè)工作來說,工作技能、個人素質、穩(wěn)定性是三大主要難題,其中工作技能是最直接、最表面、最容易解決的。而在目前的高校教學工作中,工作技能領域的課程很少開設,絕大部分學生都未能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
目前大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都在忙碌于各種考試當中,期中、期末測驗,英語四、六級考試,各種門類繁多的證書考試等等,這些考試不僅僅占用了大學生大量的時間,也縮小了他們的視野。在一個半封閉、自我循環(huán)的校園環(huán)境中成長的青年人,與社會的緊密結合基本局限在娛樂和網絡,很多學生對于工作環(huán)境、社會現狀、產業(yè)背景、應用技術、日常辦公和團隊協作基本不了解,根本無法適應和融入一個現實的工作單位。
與傳統面授教學科目不同的是,工作技能類的課程在教師、場所、形式、裝備和考試各個方面都完全不同。工作技能類課程更像生物、建筑和鍛造實驗室,更像駕校和技工學校的課程,因此總是被高等院校看作是低級、缺乏學術高度的基礎培訓,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實際上工作技能類科目的教學工作的技術難度、組織難度、教學難度和考核難度都比傳統的面授教學科目要大,其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應用價值也很高,其學術高度并不比理論課程低。工作技能類科目充分實現了標準化、模塊化、程序化、數量化的特色,面向全部受教育人員通用。
工作技能類課程不但需要與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一樣的工作場所,其裝備用具也需要與真實環(huán)境的裝備真實無二,學習過程中需要損耗實際的材料、用具和能源,教師也需要是實際工作中的專家。建設一個工作技能教學基地,就相當于建設了一個軍事演習基地,一個配備了全套裝備的實際辦公區(qū),因此工作技能類課程的教學成本相對要高得多,教學難度也相對大得多。
大學生在校期間僅僅是對理論的學習,往往只能紙上談兵。畢業(yè)生缺乏工作技能,則必須進行二次學習,接受工作技能方面的強化訓練,并且實行“滿額合格制”和“無錯合格制”的雙標準考核標準。
為了更好地做好大學生的就業(yè)促進工作,培養(yǎng)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應盡快對應屆畢業(yè)生開展工作技能類的課程訓練,為在校學生提供真實環(huán)境下的訓練過程;應更多地建設仿真訓練場、實驗室和基地,配備各種實際使用的裝備、器具和用具,提供足夠的材料、物品和能源作為訓練的損耗,組織更多的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業(yè)人員擔任導師和考官。
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推廣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和社會價值,應盡快編纂和出版工作技能類的普及讀物,組織和舉辦各類工作技能訓練班,開發(fā)和設計工作技能類的考核測評和資質認證,并在各個企業(yè)和高校開展工作技能應用比賽和競賽。
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技能的學術地位,應盡快設計和建設工作技能的學科體系,研究和開發(fā)有關工作技能的應用工具,組建專業(yè)的工作技能院、系機構和細分的教研所、室、組,并且與各企業(yè)、專業(yè)機構聯合組建專家團隊和顧問委員會。
工作技能類課程的開發(fā)、工作技能活動的開展、工作技能考試的組織和其他相關工作的開展將會給眾多大學生帶來務實、簡潔、實用、有效的輔助工具,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率。對大學生進行工作技能的訓練和考核,將可以大大提升和完善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業(yè)績。根據統計,中經聯盟和中工助研究院選拔出的優(yōu)秀實習生,在參加了每周20小時、一共5周的工作技能訓練活動后,其工作績效合格率由原來的8%提高到37%,已經基本具備了入職條件。
談耀秋系中經聯盟管理學院考試院副院長、呂秀玉系發(fā)展中心副主任
管理學院領導考察學員活動基地建設
2011年9月10日,管理學院考試院副院長談耀秋、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呂秀玉等人在密云辦事處副主任曹小滿、助理研究員曹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