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提要 李春平的官場小說,將權力作為審視對象,透視當代中國官場中某些人的政治文化人格。這集中體現(xiàn)在其《我男人是縣長》和《享受權力》兩部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上面。運用情境反諷揭示了政治生活中兩種權力意識。
關鍵詞 官場小說 政治文化人格 《我男人是縣長》 《享受權力》 錯誤權力意識
〔中圖分類號〕II06 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1)03-0186-04
一
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王躍文《國畫》的出版,中國文壇興起了一股官場小說的熱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這股熱潮,并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結(jié)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共識是認為“作為一種小說類型,官場小說的特征體現(xiàn)為對公共權力異化的深刻提示與批判上”,傅異星:《“現(xiàn)實”的迷局:官場小說突圍的掣肘》,《理論與創(chuàng)作》2010年第1期。即通過對官場生態(tài)與官場規(guī)則的敘述,展現(xiàn)當代政治生活中一種相當不正常的“官場倫理”。所謂“官場倫理”,指一種“不講政治原則的、以實利性為核心準則”的政治倫理,何言宏:《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小說中的“權力”焦慮》,《書屋》2002年第5期。這種政治倫理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倫理”,以及以純樸、清正為核心的“民間倫理”背道而馳。官場小說一個基本的敘事模式,就是通過刻畫“官場倫理”對“人民倫理”和“民間倫理”的壓抑,來批判中國當代政壇的“不正之風”。如《國畫》就是描述朱懷鏡通過賄賂等不正常手段來謀求個人的飛黃騰達,而《滄浪之水》則是敘述池大為如何放棄清正投入到官場的搏殺。這兩部傷口都因為對“官場倫理”的深度提示,而成為官場小說的佼佼者。
李春平作為官場小說的一個實踐者,有許多傷口也運用到這種敘事模式。如《一路飆升》對何建生和唐春山“非正?!鄙w的描繪就是如此。然而本文更關注的是李春平另外一種官場小說類型,葛紅兵將之稱作“政治人格分析”小說,他說:“傳統(tǒng)的官場小說又常常被稱作‘黑幕小說’,現(xiàn)今又常常被稱作‘反腐小說’,而李春平的小說并非如此,他擺脫了這個套路,它是把官場中的人也看做常態(tài)的人,把官場也看做是常態(tài)生活場,在其中渴望的是理解中國社會的政治生活邏輯,中國官場中人的政治人格內(nèi)涵,最終上升到國民性批判的高度?!备鸺t兵:《李春平研究論叢序》,戴承元主編:《李春平研究論叢》,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頁。在這類小說中,不是描述“官場倫理”對“人民倫理”和“民間倫理”的壓抑,而是直接將權力作為一種對象來審視,并在這種審視中透視中國人的政治文化人格。這類小說以長篇小說《步步高升》為開端,而寫得最深刻的卻是兩部中篇,分別是寫于2005年的《我男人是縣長》和寫于2006年的《享受權力》。
二
《我男人是縣長》寫的是一對原本清醒的夫妻由于在“權力”面前的迷失而走向腐敗的故事。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主要敘寫了“我”在丈夫邱耀明升為縣長后,由于在收禮和為朋友幫忙上的錯誤認識,最終陷于貪腐的故事。在剛開始時,“我們”是清醒的:“我和邱耀明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就表示,我們永遠不會以權謀私,永遠不會收受賄賂,也永遠不會觸及法律的底線?!笨墒牵鎸Ρ姸嗟乃投Y者,“我”開始習慣:“不習慣接收禮物,就不配做領導夫人。我們并不是喜歡別人送禮,我們更不會索要,而是無法抗拒。這是當今社會當領導的最大難處。你要徹底拒絕人家的好意,你就拒絕了工作,拒絕了關系,甚至拒絕了你的政治前程?!弊罱K,“我們”收受的禮物越來越多,這讓我們感到恐慌,然而更感到滋潤:
我們兩人在房間里笑了一回,有點恐慌,但心里還是感到很滋潤。因為這些禮物,遠遠超出了權力本身的意義,那是人們對領導的一片忠誠和一份敬意,他們在無法通過其他手段來表達的時候,就只好通過實物來表達了。這就是中國式的人際關系模式,也是任何當領導的人擺脫不了的一個現(xiàn)實。所以,這些禮物往往能讓人感到做人的尊貴、做官的尊貴,特別是感到做一個好人的和做一個好官的尊貴。過分的清高,也就等于自輕自賤了。我對邱耀明說過,領導是為人民服務的,但是要懂得在服務中享受服務的樂趣。如果只知道服務而不懂得享受服務的樂趣,那天底下就沒有人愿意當官了。為什么世世代代都不愁當官的人,就因為當官是有樂趣的,而且其樂無窮。
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場倫理”,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實是漠視了公權力的性質(zhì),因而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這里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是主人公由“永遠不會以權謀私”到通過收受禮物的方式“享受服務樂趣”的坦然。有學者將這種貪腐思維稱作“責任倫理”缺失思維:“許多官場小說中的人物在面對腐化和墮落時常常進行自我辯解,把自己的罪責歸結(jié)于社會,以此消解由自我墮落引起的不安、焦慮和緊張?!标惻d偉:《新時期官場小說的敘事策略》,《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3期。在其他官場小說中,這往往成為人們同情貪腐者的一個因素,而在這部小說中卻揭示的是一種政治思維方式。事實上,許多官員就是在這樣一種“責任倫理”缺失的邏輯下,不自覺地走上了腐化的道路。
除“責任倫理”缺失外,《我男人是縣長》還揭示了中國人政治生活中另外一種人格:好面子。好友劉慧的老公是工商局副局長,想當局長,請求“我”幫忙,并送給了“我”一枚戒指?!拔摇辈⒎强h委常委,本來這種事情與“我”無關,“我”也可以不幫。但是“我”轉(zhuǎn)念一想:“作為縣長老婆,我不能讓劉慧覺得我是個辦不了大事的人。如果她認為這個女人辦事不行嘛,那我在她心里就死了。這似乎不是讓她失望的問題,而是不能讓她小看我?!痹谶@樣一種面子思維的推動下,“我”顯然忘記了作為縣長夫人的政治自覺,而是主動并且巧妙地利用了丈夫的關系,幫助劉慧的丈夫當上了局長。在此期間,“我”請求一個承包商免費為組織部長裝修了房子。當一切完成之后,“我”受到了稱贊。這個時候,不恰當?shù)厥褂昧斯珯嗔Φ摹拔摇辈粌H沒有絲毫的忐忑不安,反而沾沾自喜:“在我心里就只需要這些贊賞和褒獎。因為我是縣長夫人,縣長夫人就應當有縣長夫人所具備的能力和能耐。就跟我男人邱耀明到哪里講話都有一個固定的位子一樣,我也應當有一個固定的位子?!豹?br/> 無論是“責任倫理”缺失導致的亂收禮品,還是由于好講面子導致的不講原則,“我”的過錯都是由于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基本的自律。這與主動貪腐有量的區(qū)別,但本質(zhì)是一樣的。事實上,中國作為一個講人情的國度,這種貪腐往往難以發(fā)覺,需要特別的警覺才能夠警醒。這也是小說的末尾,當“我”和丈夫都被雙規(guī)的時候,“我”依然認為這是個誤會的原因。小說通過第一人稱的方式,通過不自覺的貪腐者“我”對權力的敘述,深刻地刻畫出中國政治生活中兩種錯誤的權力意識。
三
《享受權力》主要敘述縣長鄭建勛對權力的看法。與《我男人是縣長》一樣,這部小說也是將權力作為一種審美對象來關照,并通過這種關照描述出一種獨特的權力意識。
比起《我男人是縣長》的那對夫婦,鄭建勛是一個多少有些政治建樹的官員。他上任沒有多久,就將無能的公安局長換掉,將缺乏開拓精神的農(nóng)業(yè)局長換掉,使全縣的工作有了明顯的改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頗有能力的縣長,對權力的認識卻帶有非常濃重的“官場倫理”色彩。小說開始不久,就敘述了鄭建勛對權力的認識:
他琢磨過,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權力?原因就是權力的本身就是用來享受的。如果權力不用來享受,那么權力還有什么用呢?還有誰會喜歡權力?僅僅是“為人民服務”就能概括權力的特質(zhì)嗎?那為什么總有不少人有了權力后又不能為人民服務呢?反正,鄭建勛把權力看成了一種享受,在權力范圍內(nèi)的一切都看成了享受,獨斷專行是一種享受,發(fā)揚民主也是一種享受。
官場中的權力是公權力,是全體社會公眾賦予官員的一種管理社會事務、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權力,其基本的要義就是“為人民服務”。把權力的使用看成一種個人的享受,熱衷于在對他人命運支配中的快感,是一種典型的權力崇拜。在這樣一種權力意識中,權力的掌握者注意的重心很大程度上在于權力所帶來的利益。鄭建勛就津津樂道于開會的位置和出行的高人一等:
鄭建勛喜歡在工作中感受作為一個縣長的威風與尊貴,這種威風與尊貴就是權力的滋味兒。比如,召開縣長辦公會和黨委會的時候,他自然要坐在最顯赫的位置。散場時,他是走在最前面的,后面緊跟著一串同僚。外出下鄉(xiāng)和開會,他都要無一例外地帶著秘書和司機。車停了,司機和秘書先下車,替他打開車門,最后下車的便是鄭建勛。鄭建勛在離開車身之后,秘書和司機才緊緊跟上去,秘書提著他的包,手里端著他隨時要喝的茶杯。他覺得,當縣長的,就是應當空著手,而秘書和司機就是應當為他提包,就是應當為他打開車門。
用政壇的流行語來說,鄭建勛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典型的做官當老爺?shù)墓倭胖髁x行徑。從行為后果來分析,注重于權力的享受,容易導致對官位的留戀,從而滋生“官本位”思想。關于這一點,作者后來在長篇小說《領導生活》中做了相當好的敘述?!额I導生活》中寫了一個圓滑的市委書記形象,與鄭建勛一樣,他也樂于享受前呼后擁的感覺,不同的是為了向省里發(fā)展,他追求平衡過渡,善于搞面子工作,工作停滯不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享受權力》其實揭示出了中國政壇一種非常典型的執(zhí)政心態(tài)。持有這種心態(tài),也許不會導致腐敗,但顯然不是一種健康的權力意識。從長遠來看,“享受權力”容易滋生“官本位”意識,這同樣是一種公權力的異化。
總而言之,無論是《我男人是縣長》,還是《享受權力》,兩部中篇小說描述的對象都是中國政壇的某種政治文化人格,甚而可以說是某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人格。這兩部小說沒有“官場倫理”與“人民倫理”“民間倫理”的激烈交鋒,而是從權力意識這個角度,刻畫出了幾種典型的政治文化人格。其引人駐足沉思的藝術效果是相當強烈的。
四
作為兩部優(yōu)秀的中篇小說,《我男人是縣長》和《享受權力》由于反諷技巧的運用,使其對政治文化人格的分析更顯深刻。反諷是敘事文學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有話語反諷、情境反諷、結(jié)構(gòu)反諷、模式反諷等諸種類別。本文主要介紹一下情境反諷。所謂情境反諷是指“提供一個情境來展示和暴露某人不自知和不自覺的狀態(tài)”。王又平:《新時期文學轉(zhuǎn)型中的小說創(chuàng)作潮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16頁。比如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自以為逃避了殺父娶母的命運,卻反而一步步走進命運的圈套;他咒罵殺死拉伊俄斯王的兇手,但兇手事實上卻是自己。在情境反諷中,讀者知道事實的真相,被蒙在鼓里的是文本中的主人公。而被蒙在鼓里的主人公越盲目,反諷的效果就越好。從這個角度來衡量,《我男人是縣長》和《享受權力》都是情境反諷的優(yōu)秀之作。
我們先分析《我男人是縣長》。在這部作品中,“我”和丈夫的行徑,事實上已經(jīng)構(gòu)成了貪腐,可是“我”和丈夫卻處于一種不自知狀態(tài)。丈夫邱耀明被雙規(guī),罪名是受賄,數(shù)額達到百萬元之巨,“我”聽到這個消息后的第一反應是震驚:“這些錢,怎么會從我們家里搜出來呢?真有那么多嗎?真是我們家里的嗎?我和邱耀明真的收過這些嗎?我只能說,冤。我們從來不曾得罪誰,我們處處與人為善,我們處處為百姓利益想,是誰在栽贓陷害我們?”事實上,根據(jù)我們前面的分析,正是由于“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缺乏自律,“我們”越是不得罪人,越是處處與人為善,越表明我們在合理的借口下大膽地受賄。在這里,“我”和丈夫邱耀明其實就處在一個受賄而不自知的處境。這是一種典型的情景反諷。所以,在小說的末尾,“我相信法律是不會冤枉好人的,我堅信我男人邱耀明是黨的好干部”時,這部小說的悲劇性是相當深的。一個人走到了貪腐的處境,竟然還不自知,由此可見其身上那種“責任倫理”淡泊的政治人格是何等普遍,而又何等的有害。作者也由此完成了從政治人格分析到政治人格批判的轉(zhuǎn)換。用葛紅兵的話說,就是“上升到國民性批判的高度”。
《享受權力》同樣運用了情景反諷這一修辭手法。小說寫有一天,鄭建勛認為女秘書的頭發(fā)太長,影響工作,于是強行將秘書的頭發(fā)剪去。剪去后,對鄭建勛有段心理描寫:“鄭建勛看到辛可欣齊肩的頭發(fā),很得意自己的杰作。他知道辛可欣是非常心愛這頭長發(fā)的,也許除了他鄭建勛,任何人都沒有膽量給她剪掉。鄭建勛心理美滋滋的,再一次體味到了權力的趣味?!碑斷嵔▌仔睦飼晨斓臅r候,我想念讀者已經(jīng)注意到了他缺乏對下屬的基本尊重。也許,中國的政治生態(tài)過于“往上看”而不是“往下看”,與鄭建勛這種強勢的領導密不可分吧。在這里,鄭建勛心里的美滋滋,正說明他這個人不美。而他竟然缺乏基本的反省精神,這充分說明中國政壇此類政治文化人格的普遍性。與《我男人是縣長》一樣,《享受權力》也是通過這種情意反諷達到對“享受權力”的政治文化人格的批判的。
綜上所述,《我男人是縣長》和《享受權力》都是“政治人格分析”小說,這類小說的特點不在于描寫官場規(guī)則,而在于描寫某種官場文化。而兩部中篇之所以寫得深刻,與其所使用的情境反諷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情境反諷的運用,使得兩部小說由政治文化人格分析走向了政治文化人格批判。
作者單位:安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