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巴馬總統(tǒng)上臺以來,連續(xù)三年在11月中上旬出訪亞太,帶動國際媒體密集跟蹤報道,掀起美國亞太外交的高潮。今年首腦外交適逢美國時隔18年后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首次正式參加東亞峰會,加之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不久前發(fā)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引發(fā)國際社會對“美國重返亞太”這一重要戰(zhàn)略調整的廣泛關注,此次奧巴馬亞太行可謂一次迎接“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外交實踐。
全面推進“前沿部署”外交
近日,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接連以“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為題發(fā)表文章和演講,稱美國戰(zhàn)略重心未來十年將“鎖定”亞太。借用美國在亞太前沿軍事部署的做法,希拉里提出開展“前沿部署”外交,從六條關鍵的線路向前推進:加強雙邊同盟、深化與新興大國關系、參與地區(qū)多邊機構、擴大貿易和投資、加強軍事存在、增進民主和人權。從近期美國在APEC峰會與東亞峰會上的表現(xiàn)以及美國與亞洲國家的頻繁互動來看,美國“前沿部署”外交全面出擊,攻勢猛烈。
以推進醫(yī)保改革法案、應對墨西哥灣漏油為由兩度推遲訪澳行程后,奧巴馬終于在今年APEC峰會之后順利訪澳,并出席美澳同盟成立60周年的慶?;顒印O@铩た肆诸D國務卿則在APEC峰會之后訪問了菲律賓和泰國,參加美菲同盟60周年慶?;顒?,并簽署關于增長伙伴關系的原則聲明,承諾幫助菲律賓發(fā)展經濟,并在南海爭端中為菲律賓打氣撐腰。雖然奧巴馬此次亞太行未將日韓兩國納入行程,但此前一直與其保持了密切互動。繼美國國會批準《美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后,防長帕內塔10月下旬對亞太進行了他上任后的首次訪問。訪問期間,帕內塔宣布維持駐韓美軍人數(shù)不變,與韓國磋商聯(lián)合應對朝鮮局部挑釁的作戰(zhàn)計劃,與日本就普天間軍事基地的搬遷問題進行磋商。奧巴馬在APEC峰會期間還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進行了會談。
與此同時,奧巴馬利用APEC會議與東亞峰會之機,與新興大國領導人保持了高層交往態(tài)勢,討論恢復全球增長、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是美國與新興大國雙邊接觸的共同主題。奧巴馬在與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會面時,討論了阿富汗、伊朗、敘利亞等重大地區(qū)和國際問題,邀請俄羅斯加入WTO,從1993年開始的俄羅斯加入WTO進程有望在近期結束。在會見印度總理辛格時,奧巴馬與其探討了在東亞峰會框架下開展海上安全、核不擴散、救災合作等事宜。此外,奧巴馬還與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分別會面,討論涉及朝鮮半島、伊朗、南海等問題。
在參與多邊機構方面,美國高度重視APEC峰會,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達成框架協(xié)定,試圖在亞太樹立一個高質量、具有約束力的地區(qū)經濟合作樣本。在現(xiàn)有的八個中小國家加入TPP之后,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表示出跟進的意愿。然而,奧巴馬此次亞太行的重頭戲還在于出席東亞峰會,此訪標志美國“重返”亞太的戰(zhàn)略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從經濟、軍事、民主與人權的視角看,奧巴馬亞太行有三大看點:一是大力推進經濟外交,以TPP領導地區(qū)經濟合作,并為美國商品出口及投資尋找機會。二是加強軍事存在。美澳達成駐軍協(xié)定,美軍從2012年起在澳大利亞北部部署25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未來駐澳美軍總兵力將達到2500人。據(jù)稱,與駐日、駐韓美軍基地相比,駐澳基地距離南海更近,有利于美國作出反應。此外,今年下半年以來,美越、美日澳、美韓、美菲、美澳等聯(lián)合軍演陸續(xù)上演,美國試圖通過聯(lián)合軍演達到顯示其軍事存在的目的。三是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宣布12月初訪問緬甸,意在推動緬甸改革進程。緬甸大選以來,美國與緬甸接觸增多,設立了對緬事務特使。最近,緬甸政府釋放了部分政治犯,進一步拉近了與美國的距離,美國政府認為緬甸“改革之風已經吹起”。11月17日,奧巴馬與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通話后,宣布了希拉里出訪的消息。
從“重返”到“塑造”
“前沿部署”外交生動反映了奧巴馬亞太政策的進取性。面對亞太地區(qū)力量格局的變化,美國決不甘心充當世界“老二”,維護美國在亞太的“領導”地位成為美國首要的戰(zhàn)略目標。經過三年的積極“耕耘”與“澆灌”,美國亞太外交成效顯著。大體說來,美國今后將在亞太并行推進“勢”與“事”。
奧巴馬政府善于造勢,其外交公關手法嫻熟。以此次奧巴馬亞太行為例,希拉里先拋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長文吸引眼球,后以此為題發(fā)表演講,為首腦外交預熱,再精心設計行程安排,加入一些“勁爆”猛料,如宣布在澳駐軍、希拉里訪緬等,引發(fā)媒體圍觀,牽動其他國家作出反應,從而最大限度地收到政策功效。加入東亞峰會之后,總統(tǒng)定期出訪成為美國彰顯亞太戰(zhàn)略存在的有效手段之一,這意味著每年11月將有一周左右的時間,亞太舞臺將由美國獨領風騷。
在外界猜測美國亞太政策方向之前,美國政府已經率先出擊。希拉里就亞太政策先后發(fā)表了五篇演說。單就政策設計本身來說,其內容之全面、完善令外界難以挑剔。過去三年,美國造新詞的速度超過了外界想象,在“重返”一詞為外界津津樂道時,“太平洋總統(tǒng)”、“前沿部署”外交等新詞相繼拋出。當下“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又成熱詞,盡管“太平洋世紀”的說法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流行,但希拉里新瓶裝舊酒,賦予新內容后收到奇效。
奧巴馬政府不光做足了表面文章,而且推出相應的政策措施,為迎接太平洋世紀積累了資本。首先,美國“揚長補短”,采取了一些糾偏措施,使得其亞太戰(zhàn)略趨于平衡。一方面,加大了對東南亞及地區(qū)多邊合作的投入。在東南亞抱怨美國對其注意不夠后,希拉里以“重返”揭開了美國政策的新篇章。在日本發(fā)表的有關亞洲政策的演說中,奧巴馬宣告“美國缺席亞太多邊組織的時代結束了”。此后,美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建立美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機制,任命首位駐東盟大使,加入東亞峰會,一系列舉措使得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處境極大改觀。另一方面,奧巴馬政府重視發(fā)展問題,將發(fā)展與防務、外交并列為美國外交政策三大支柱,首次發(fā)布了《四年外交與發(fā)展評估報告》,試圖與國防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一樣產生影響。具體到亞太地區(qū),美國發(fā)起了“湄公河下游合作倡議”,與柬埔寨、老撾、泰國和越南開展教育、衛(wèi)生、環(huán)境合作。
其次,通過與亞太各類國家接觸,美國維持著對地區(qū)局勢的掌控能力。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盟國保持戰(zhàn)略對話,并啟動了名目繁多的戰(zhàn)略對話,包括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美印戰(zhàn)略對話、美巴戰(zhàn)略對話、美菲戰(zhàn)略對話、美阿巴三邊戰(zhàn)略對話等等,不一而足。此外,還與印尼、越南等國加強了安全合作。在對緬甸、朝鮮維持制裁的同時,也通過接觸促其改變。
隨著美軍從伊拉克、阿富汗的撤出,美國將努力彌補因9.11事件而失去的十年。從開展進取性的“前沿部署”外交看,美國亞太政策正超越“重返”階段,進入“塑造”地區(qū)格局、定義亞太未來的新階段。
經濟是硬道理
經濟是美國在全球發(fā)揮影響力的源泉,也是在太平洋世紀發(fā)揮領導作用的基礎。奧巴馬執(zhí)政以來,經濟危機如影隨形。當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債臺高筑,失業(yè)率居高不下,軍費開支面臨削減,如何兌現(xiàn)對亞太的安全承諾不免令人生疑。在國內經濟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國發(fā)揮“領導”作用的底氣不足,其亞太攻勢所引起的喧囂背后露出的是怯意。美國高官一遍遍地安撫亞太盟友和伙伴,其主要目的無非有兩點:一是美國是太平洋“常駐”大國,盡管面臨困難,但美國不會離開太平洋地區(qū);二是盡管美國軍費面臨削減,但不會犧牲亞太駐軍,減少軍事存在。奧巴馬宣布美軍進駐澳大利亞與帕內塔宣布維持美國駐韓美軍人數(shù)不變都有安撫地區(qū)盟友的象征意義。
在東亞經濟總體保持增長的背景下,亞太地區(qū)對美國經濟復蘇、創(chuàng)造就業(yè)具有關鍵作用,其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據(jù)統(tǒng)計,美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有六個在亞太地區(qū)。2010年APEC經濟體購買美國的產品占其出口總額的61%,支持了美國近400萬個工作崗位。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表示,能在多大程度上打入亞太市場,“將直接左右美國的就業(yè)和經濟增長”。11月11日,希拉里在APEC峰會召開之前,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演講時表示,從APEC峰會到訪問盟國及出席東亞峰會,經濟問題處于“首要核心地位”。奧巴馬也在APEC記者會上表示,沒有任何地區(qū)能夠像亞太地區(qū)那樣在塑造美國經濟的問題上如此重要。
利用亞洲的增長和活力成為美國迎接太平洋世紀的一項核心任務。從亞洲發(fā)展中分一杯羹、擴大對亞洲出口是奧巴馬政府實現(xiàn)“出口倍增計劃”的重要內容。對于在明年大選中爭取連任的奧巴馬總統(tǒng)來說,擺在他眼前的第一要務莫過于實現(xiàn)經濟復蘇和增加就業(yè),在此方面,美國迎接太平洋世紀任重道遠。在2010年亞太行中,奧巴馬宣布部分解除對印度高技術出口限制,與印度簽署了近百億美元的軍購出口大單。2011年1月中國主席胡錦濤訪美時,中美兩國簽署了總值達450億美元的采購協(xié)議。據(jù)報道,《美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可以幫助美國增加110億美元出口,提供7萬個就業(yè)崗位。在此次奧巴馬亞太行中,波音公司與印尼獅航公司又簽署了價值217億美元的大單。
對華:從借重到施壓
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中,對中國有這樣的描述:中國是亞太“最引人矚目的新伙伴之一”,中美關系是“有史以來必須管理的最具挑戰(zhàn)性和影響最大的雙邊關系之一”,“美國對華方針是立足現(xiàn)實,注重成效,忠實于自身原則和利益”。在此次亞太行中,美國官方批駁了美國遏制中國發(fā)展的觀點,表示歡迎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但是,隨著明年總統(tǒng)大選的臨近,大選因素開始更大程度地影響美國的對華政策。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全球性議題在美國對華政策中的地位下降,價值觀因素受到了更多的重視,美國更多地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guī)則。
經濟上,美國繼續(xù)施壓人民幣升值。奧巴馬上臺以來,中美在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方面曾進行了積極合作,雙方在調整各自的宏觀經濟政策、創(chuàng)造就業(yè)、促進創(chuàng)新方面共識增多。但隨著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再度惡化,“高債務、高赤字、高失業(yè)”危機出現(xiàn),奧巴馬政府“病急亂投醫(yī)”,轉向中國發(fā)難,企圖向中國轉嫁危機。在APEC峰會上,奧巴馬直言不諱地表示,對中國經濟變化的步伐越來越感到“失望”,要求人民幣加快升值,停止侵犯美國知識產權,不能讓中國占美國的便宜。在APEC工商領袖會議上,奧巴馬威脅稱,除非中國“遵守游戲規(guī)則”,否則美國將采取針對性的經濟措施。
安全上,美國糾集亞洲有關國家聯(lián)合對華。2010年以來,美國利用“天安”號事件、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延坪島事件及南海問題,插手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和海洋權益糾紛。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利用周邊鄰國對中國的擔憂心理,為有關國家打氣撐腰,對制定南海各方行為準則一事指手畫腳,試圖借此規(guī)制中國行為。在2011年10月中美進行的第二輪亞太事務磋商中,中國明確表示,不同意在東亞峰會上談南海問題,不愿意將東亞峰會演變?yōu)橹忻缹沟膱鏊?,但奧巴馬此次在東亞峰會上仍以討論海上安全為由介入南海爭端,充分顯示出美國聯(lián)合中國周邊國家制衡中國的決心。
民主人權問題上,美國調門也越來越高。希拉里在2009年2月首次訪華時,并未強調人權議題。奧巴馬首次亞太行時,雖然暗示中美在宗教自由、人權等問題存在分歧,但主張兩國放棄積怨,本著“伙伴而非仇恨的精神”推進磋商。但此后不久,奧巴馬政府態(tài)度逐漸轉變:利用“谷歌”事件攻擊中國缺乏網(wǎng)絡自由;在“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中,硬是將人權議題塞進對話;企圖利用“阿拉伯之春”之機支持在中國搞“茉莉花革命”。希拉里在東西方中心的演講中也表示對中國的人權紀錄“嚴重關注”,預示未來美國對華人權施壓將不斷加碼。
由此可見,奧巴馬在亞太之行中,在經濟、安全、人權三個方面均加大了對華施壓??梢灶A見,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中,中美將維持競合的基本態(tài)勢,其中,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是決定中美競爭是否加劇的主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