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通用航空飛機作業(yè)的數(shù)量突然從水平線上躍起來,一路保持著高昂的上升率。催生上升率的原因很多,但是表象集中在一點:購買和使用私人飛機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團隊里都有誰?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最先吃螃蟹的是位于湖南長沙、遠大集團的張躍。
1997年,張躍用7000萬人民幣從美國買了兩架飛機,由此,他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私人公務機和直升機的人。也就在這一年,張躍還考取了中國第一個直升機私人駕照。
張躍買飛機,有政策背景的支持:1996年8月,國家民航局允許進行“私人飛行執(zhí)照”培訓。
從那時起,在各種公開場合,張躍總逃脫不了記者們的一個共同提問:“張總,這次您的飛機停在哪里了?”
或者是受張躍的影響,長沙成為購買私人飛機最早爆發(fā)的城市。
繼張躍之后,天下鳳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也購置了一架直升機,價值1500萬元。由此,他成為長沙第二個擁有私人飛機的企業(yè)家。
到目前為止,長沙到底有多少私人飛機?即使民航局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有一點言論達成了一致:“長沙是中國擁有私人飛機最多的城市?!?br/> 即使被大家認為低調(diào)、內(nèi)斂的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wěn)根也按捺不住飛行的激情。2008年2月,三一集團以公司的名義購買了一架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制造的直升機,價值1300萬美元。同時,三一集團還購買了一架商務飛機,價值8000萬美元。
財富效應使私人飛機很快輻射到浙江,而且購機熱情稍晚一點的浙商們,步伐一點沒落下。
50多歲的浙江商人裘德道,是杭州道遠集團董事長。2004年,他自費去新加坡看航展。航展上,他選中了一架商務機,價值60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浙商中購買的第一架私人飛機。
2005年,可以說是浙商購買私人飛機的第一個高潮。當年,20多位溫州民營企業(yè)家加入了一家私人飛行俱樂部,入會者均訂購了一架私人飛機。
鐘情小飛機
和最早的一批湘軍和浙商兵團不同,對于一些人而言,掌控飛機的操縱桿遠比在商務飛機上喝咖啡爽快。這些人對于飛機的要求是:要自己開上天,要買小飛機。
科寶博洛尼董事長蔡先培,今年74歲,他是國內(nèi)學習駕駛飛機年齡最大的一位。他指著照片上一架白色的、像小鳥一樣張開機艙門翅膀的飛機,對記者說,“我要買這架22”。
這款小飛機,產(chǎn)自美國西銳飛機公司,號稱“空中寶馬”,出廠價50萬~6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400萬~500萬元,被認為是性價比較高的飛機。
喜歡這架“22”的,不僅是蔡先培。演員苗圃早他一步,已經(jīng)買了一架,并且按照自己的要求重新噴漆繪制了個性圖案。
蔡先培和苗圃同是北京精功國際飛行俱樂部的成員。苗圃是私人飛行俱樂部里率先學習并且已經(jīng)可以單獨駕駛飛機的女會員。
同為這個俱樂部會員的,還有“京城大玩家”張又旭。
張又旭被稱為京城手表名仕,1960年開始玩哈雷摩托,是玩家的先祖。而且,現(xiàn)年65歲的張又旭足夠大膽,還沒有完全學會飛機起降的他,就買了一架30萬美元的小蜜蜂。
俱樂部董事長李晨曾經(jīng)給這些會員總結(jié)了某些共性,“喜愛貼近自然、體驗速度和激情,多數(shù)對機械產(chǎn)品情有獨鐘?!?br/> 這是目前小飛機駕駛學習者的共性,也是小飛機購買者的共性。
不過,擁有私人飛機也并不一定意味著財富。小飛機的價格從十幾萬到上千萬不等,價格最低的小蜜蜂也只有16萬元,相當于一輛普通家庭轎車。
小飛機的歡迎程度似乎與日俱增。這種適合低空飛行的飛機,可以通過學習取得私人飛行執(zhí)照,自己拉桿上天。大飛機需要專業(yè)飛行員來駕駛,拿的是專業(yè)飛行執(zhí)照。
如果說,大飛機買的是面子和交通工具,小飛機買的就是刺激和玩具。
商務機的明星譜
美國灣流公務機公司董事長曾公開發(fā)表過一個判斷:“假如現(xiàn)在這個房間坐著10位已退休的世界頂級CE0,我敢說,不出5分鐘,他們肯定會談到私人飛機,談到難忘的機上生活?!?br/> 他說的想必是奢華的商務機,因為商務機絕對是財富和品質(zhì)的完美結(jié)合。在這個領(lǐng)域,CE0們?nèi)绱?,演藝明星們也一樣。他們買的動輒便是價值上千萬的商務機,沒錢是絕對玩不起來的。
最惹眼的應該算得上趙本山。一直以“農(nóng)民”形象自居、行事低調(diào)的他在今年年初高調(diào)買下“本山號”。
本山公司的人對這次高調(diào)購買行為的解釋是:買飛機的初衷是為了省錢,趙本山出行都是多人陪伴,每年本山傳媒的機票開銷數(shù)字驚人,而且,民航購票緊張,自己開飛機不會延誤活動。
同樣解釋和同樣派頭的明星大有人在。
林青霞夫婦的私人飛機和“本山號”同出一家,都是龐巴迪公司的挑戰(zhàn)者系列商務飛機。
陳道明是機場的鉆石級會員,他的私人飛機可以在各國的任何機場降落。
有人曾調(diào)侃,知名的演藝明星們,誰還沒有買飛機?答案沒人知道。
買飛機之后
不過,購買飛機后,除了飛著玩,飛著出行,人們也有其他的思考和決定。
有人為飛行算過一筆賬:考飛行駕照16萬元;參加飛行俱樂部30萬元飛100小時;不算油耗,每年維護費為飛機價格的5%;飛行200小時左右,需要一次大維修,花費大概在100萬元左右。細算下來,一年僅為飛機做維護的花銷達數(shù)百萬之多。
蔡先培表達了飛機可以作為投資的看法,他理想的狀態(tài)是買兩架飛機,一架高空商務機,一架低空小飛機,“不用的時候租出去,除了能賺回我的油錢,說不定還能多賺一些?!?br/> 出租是養(yǎng)機,賣機則是一個折本的買賣。
2007年7月6日,《浙江日報》刊登一則消息:本公司因企業(yè)發(fā)展需要,現(xiàn)決定低價轉(zhuǎn)讓歐洲直升機一架。
刊登消息的是浙江義烏的“相框大王”王斌。2006年,他花費1800萬元購買了這架飛機。
王斌之所以轉(zhuǎn)讓愛機,其苦惱在于,從買了飛機,前后已經(jīng)花費了2000多萬元,每年還要繼續(xù)繳納400萬元的托管費,但是飛機只在義烏和東陽的上空飛過幾圈,飛行時間總共36小時。飛行手續(xù)繁雜,飛機飛不起來,利用價值受限。
同樣,私人飛機的第—人張躍也決定:停飛。
他開始拿出自己的故事來宣傳“8棵樹”理論:“2005年的某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組數(shù)據(jù):一棵樹平均一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我的飛機從長沙飛到北京往返30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相當于8棵大樹生長60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從那天開始,我乘坐私人飛機商務出行就成了歷史?!?br/> 不過,愛好飛行的人們依舊在飛行,并計劃著購買下一架飛機的型號。就像汽車俱樂部一樣,飛行者們也組成了一個個的小團隊,團隊每天在講述著新的飛行故事。
(《朱文然薦自《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