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學分成四類:國立、州立、私立、贏利。
國立大學,顧名思義是聯(lián)邦政府掏錢辦的大學。一般而言,美國是個沒有國立大學的國家。恐怕大部分留學生,在美國學習了三四年,也不知道美國有國立大學。其原因是,美國的國立大學,主要是幾所軍校,普通院校確實沒有國立的。
美國的公立大學,主要為州立。州立大學靠納稅人的錢支持,但仍然“公立”得不夠徹底。這主要是因為州立大學要州政府撥款,依賴的是本州老百姓的稅金。本州的納稅人子弟進這些大學,自然享受公立的低廉價格,實際上是因為接受了納稅人的大量補貼。但是,外州學生前來就讀,就必須支付全額的費用,其學費經常翻一倍還不止,和私立大學的學費沒有本質區(qū)別。
私立大學,顧名思義是依靠私人經費辦的大學。因為不靠政府,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格局也比較紛繁復雜,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
美國最好的大學,基本都是私立大學。比如常青藤盟校、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等等。這些學校的“小金庫”,即“捐助資金”,往往富可敵國,比一個小國家的GDP都多。而且教育學生不惜成本,即使是三四萬的學費,也難支付其教育成本,而且還有大量的學生領取獎學金。
還有一種則是完全靠學生的學費過日子的私立大學。當然,這種學費并非僅僅來自學生的腰包,還有些是從聯(lián)邦或州政府拿的獎學金、助學金。因為沒有納稅人的錢做直接的后盾,這些學校的經營有時難免風雨飄搖。聲譽好的,一般不會有生存問題。
除此之外,最近20年還興起了一種新型大學,叫贏利性大學。美國一般的學校,不管是國立、州立還是私立,都屬于非贏利組織,一般不納稅,但也不能贏利。所謂不贏利并非不能從事經營活動,而是必須將所得收入投入學校的運營經費或捐助資金,不得用于教育之外的目的。贏利性大學則不同,它往往就是個上市公司,經營的原則和超市、工廠并無區(qū)別,那就是贏利。與此同時,這種贏利大學和企業(yè)一樣向政府納稅,不享受非贏利組織的待遇。美國的保守派經濟學家,比如弗里德曼等,曾力挺贏利性大學,認為這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ǔ鄷运]自《文苑》)
責編:kats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