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師卡爾·羅杰斯認為,人的基本動力是謀求自我充分發(fā)展,即自我實現(xiàn)。但人類卻有兩個自我實現(xiàn)的障礙,分別是價值條件化和自我不協(xié)調(diào)。價值條件化指的是個體自身價值確立于他人評價或者外部強化等條件的基礎上。在小學體育課教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如何避免學生條件價值化,如何避免兒童對于自身價值的確立過分依賴于外部成績和他人評價,從而能對自身價值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和確立,不放棄自身的潛能在體育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對學生的體育課教學,經(jīng)歷了從以成績判斷一切,到漸漸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讓學生各方面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變化。在這種趨勢下,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方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
一、傳統(tǒng)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校體育教學必須把學生的“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必須從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出發(fā),提高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質(zhì)量,調(diào)節(jié)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的節(jié)奏,增添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生活樂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甚至補其所短來激勵學生發(fā)展。
以往體育課成績的評價方式,多是以各項體育項目考核成績平均分決定學生的體育課成績。這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弊?。后w育成績好的同學永遠好、差的永遠差,然而,體育課又有別于其他課程:相對于其他學科對認知能力的需求,體育課還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技能都提出了要求。在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中,雖然個體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速度有差異,但在總體上差異性都不大。個體間的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技能較認知能力有較大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彌補。譬如:天生心肺功能較差的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堅持每天的體鍛,通過體育課的練習,慢慢超過自己和追上班里的同學,如:經(jīng)常鍛煉的人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還能發(fā)展他們的運動能力。所以,體育教師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前提下,就應該摒棄為了提高成績不顧身體健康超負荷的運動方式,而是在學生身體條件的允許下,提高運動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全面地評價學生,避免讓體育成績評價結果僅僅等于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反映、等于體質(zhì)測試的結果,成了近幾年來我們考慮研討的主要課題——該如何改革我們對學生體育課成績評價的方式,從而避免讓學生對自身價值確立過分依賴于測驗結果,而更多取決于他們的信心、努力、進步和行為。
二、確定學習態(tài)度評價:避免價值條件化
信心、努力、進步及行為,是我們一直在體育課堂上強調(diào)并希望培養(yǎng)的學生品質(zhì),但同時也是難以量化的品質(zhì)。我們可以測量學生“跑了多少秒”,“動作有多標準”,就是不能夠準確測量同學們的信心或者努力——我們可以通過前、后的測量比較來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并不是以絕對成績來決定他們的最后評價結果。我們希望學生對自身價值的確立能夠取決于他們的信心、努力、進步及行為,那么我們就應該在對學生的評價之中反映他們,否則這樣的希望終將不夠徹底。評價不僅可以提供反饋、提供信息、衡量學校的教育教學,還可以作為誘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行為。所以評價的維度實際上也指引了同學們的努力方向和重視程度,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種責任。一定不要把評價作為“你給分我才表現(xiàn)好”,更不能以為“我表現(xiàn)好你就要給分”的價值條件化。
1.師評
信心、努力、進步及行為,都是反映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學習態(tài)度。體育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多是在課堂上的40分鐘,要對在這期間學生反映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價,就需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充分了解和關注。但這還不夠,教師個人有多大的精力,也難以毫無偏頗地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做出百分之百的準確評價。
我們經(jīng)過多年實踐,得出的師評是“引導”——采取的方式是在期末前召開一次全班的總評班會。10人左右分為一個小組,在小組中,每一位同學都得到組內(nèi)其他同學給予的評價分數(shù)(組評滿分5分),每一位同學對于自己又有一個評價分數(shù)(自評5分)。兩個分數(shù)相加后得到一個總分,與原先有的其余各維度分數(shù)相加可以得到每一個同學的總分,從而可以得出同學的體育課等級(優(yōu)90-10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59-0分)。而師評則是教師最后詢問全班同學對于每一組的同學等級是否有異議,比如:老師為了鼓勵對平時努力、認真學習態(tài)度端正的同學,因差幾分達到“優(yōu)秀”的同學,問同學們是否同意將他提到優(yōu)秀級?而對于另一種平時偷懶上課搗亂的同學,剛踩著“優(yōu)”的等級,問同學們是否同意將他降到“良”?這些問題的提出仍然要依靠教師平時對各位同學的認真關注。也正是這種認真的關注和采取民主方式的引導,保證了我們教師教育教學的意義,這種有效性的評價,提高了體育課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
開始筆者也擔心,同學們是否會由于個人恩怨或者不愿得罪人而使得這種評價方式變得困難。但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筆者不但解除了這種擔憂,而且看到學生的體育課成績越來越好。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同學們還是有著十分公正的態(tài)度。在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公正之心,在對同學進行引導詢問時,一定要有“教書育人”的師魂,教師引領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jù),而不是信口胡謅。當教師是公正的,學生也不會有偏見。這種公正力量的感染力觸動著每一個學生。如:曾經(jīng)有一位樸同學總分達到了優(yōu)秀,但是當教師詢問全班同學對他的等級是否有異議時,大家卻提出了很多反對意見:樸同學的體質(zhì)很好,就是上課經(jīng)常遲到、打架,學習態(tài)度比較隨意,故雖然他的成績已經(jīng)足夠達到優(yōu)秀,但是綜合全班同學的意見,他被降級為良好。樸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的表現(xiàn)和學習態(tài)度的不滿,也當場流下了羞愧的眼淚。當然,我事后也與樸同學談過話,我擔心他是否因為全班的聲音而郁結,但他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令我十分敬佩:他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雖然平時沒有什么人提出異議,但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他感到一種監(jiān)督,也意識到一種責任——要考慮到身邊同學們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不是自我為中心??上驳氖?,在今后的體育課中,樸同學完全改掉了遲到打架等壞毛病,學習態(tài)度也變得十分積極。這種全班性的評價比教師多次對他的苦口婆心、諄諄教誨影響力大了許多。
2.他評
體育課堂需要的是同學之間合作配合,需要每一個成員之間的團隊意識。一個人的團隊意識(友愛)評價的最好方式莫過于是由他所在的團隊對他進行反饋,所以我們認為“他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它的存在讓同學們意識到,他們始終是在一個團體中,友愛和寬容是不可或缺的。個體難以脫離團體生存,但團隊對他們的態(tài)度常常是他們自身團隊意識的反饋。我們所強調(diào)的對價值條件化的避免,并不是要指導學生摒棄對外界的關注,而變得自我為中心。而是要讓他們在學習中了解到,個體不能離開團隊,團隊的聲音也同樣重要——但這些聲音并不是不可控的,它們常常是個體自身行為舉止的反饋,即個體對他們是有一定控制力的而并非聽之任之。
3.自評
避免價值條件化在于讓同學自身價值的確立不過分依賴于外部成績和他人評價,從而能對自身價值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和確立。這個維度給他們一個機會對自己進行評價,而不是總把評價自己的權利交給外界——交給分數(shù),交給老師。兒童成長時需要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價值條件化:形成“我只有做到……我才是有價值的”這樣的觀念。過分地將自我價值評定的權利交給外界將很容易造成這種價值條件化。當然,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別人對我們行為的理解和反應,但自己有選擇地接受這些反應,有一個對自我的積極看法,是保持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生們也通過“自評”一項潛移默化地了解到,哪怕自己的成績不是太好,只要自己認為自己是優(yōu)秀的,他們就仍然有優(yōu)秀的可能和趨勢。這不是一個“送分”的維度,而反映了一種自信。而這種自信定會產(chǎn)生努力,通過努力就能產(chǎn)生進步以形成良好的行為,就會相信自身的價值,相信自己的潛力,這就是我經(jīng)常向我的學生們傳遞的一個理念。
三、我校體育課成績評價的具體方法
根據(jù)對新課改精神的學習和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我們改進了以往的評價方式,增加了對學習態(tài)度的考察。我們把體育課評價分為五個維度,它們分別是出勤與服裝(5分)、學習態(tài)度(10分)、健康教育(5分)、運動技能(40分)、運動素質(zhì)(40分)。
本評價方式將傳統(tǒng)體育課中原本占100%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素質(zhì)降至80%的比例。這個變化給了學生更多空間,讓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zhì)較薄弱的同學不會因為自身的局限而無法取得高分數(shù)。但這個變化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運動技能和運動素質(zhì)考試的否定。這些考試仍然占著主要的80%的分數(shù),意味著我們?nèi)匀徽J為體育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學生對各項運動項目的掌握。這個基礎是不可拋棄的,否則體育課也將失去它最核心的原始部分。
四、結論
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讓我明白,學生的體育課成績評價對于課程不應該只是秒表的讀數(shù)、成績的登記那么簡單,它有更大的作用等著我們?nèi)ラ_發(fā)。如何把評價當成一個貫穿于體育課的教育教學中的過程,而不是一個一錘定音的結果。體育課如何讓學生強身健體,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就不是從簡單的分數(shù),而是從多方面確立學生自身的價值。讓“我只有做到……我才是有價值的”的前提除了分數(shù)和等級之外,能夠容納更多的東西——譬如信心、努力、友愛、譬如他自己本身的進步等等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素麗.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價[J].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