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智叟準(zhǔn)備關(guān)門,來了兩個年輕人借宿。一個名叫阿本的人問智叟:“這里可是通往寶山的入口?”
智叟說:“寶山只是一個傳說,老一輩再三叮囑我們不可進(jìn)入寶山。以前有很多人進(jìn)山,但沒一個人出來?,F(xiàn)在很少有人進(jìn)山,最后一批尋寶人是在一年前,也不知他們生死如何。”
阿本說:“尋寶靠的是勇敢和智慧,兩者缺一不可。以前那些尋寶人不具備這兩個條件,所以走不出寶山。我相信,我們肯定能夠滿載而歸。”
兩人不顧智叟勸阻,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便帶著干糧出發(fā)。智叟搖搖頭,滿是同情地盯著兩人的背影。
一晃過了月余,智叟看到尋寶人阿華回來了。智叟問:“阿本呢?”
阿華說:“他不聽勸阻,往寶山深處去了。”
智叟說:“你總算知難而退,實在難能可貴。寶山其實并沒寶吧?”
阿華說:“當(dāng)然有寶,你瞧——”
阿華掏出一錠黃金遞給智叟。原來,兩人進(jìn)山走了十余日,便看到一具旁邊留有三十來錠黃金的骷髏。阿華提議帶著黃金出山。阿本不同意,他希望尋到更多的黃金,并表示這些黃金可由阿華帶走,前提是阿華得留下大部分干糧。阿華把大部分干糧留給阿本,自己僅揀走十一錠黃金,說是想送智叟一錠,自己只要十錠。
智叟很奇怪:“我留宿你兩晚也值不了這么多錢哪!”
阿華說:“骷髏身旁的黃金,我僅帶走三分之一,目的是希望阿本不想繼續(xù)尋寶時能夠返回去取。黃金的確值錢,但若不勞動,再怎么也會坐吃山空。有了十錠黃金,憑勞動足可發(fā)家致富。更何況黃金極重,我取得多,只怕未必能走得出來,到時說不定也像那具留有黃金的骷髏一樣。”
智叟肅然起敬:“我守著寶山而不入,就是不愿因貪而喪命,人家才稱我為‘智叟’。小兄弟有膽有識,既取得發(fā)家的本金,不像我這樣受窮,又不愿冒大險,激流勇退,實是真正的智者!”
(責(zé)編 /方紅艷題圖/樂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