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渭南師范學院研究生專項項目課題【項目編號:10YKZ026】階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小婦人》主要講述了馬奇四姐妹在媽媽馬奇太太教育下的成長歷程,凸顯了女性的自強自立精神。作者路易斯·梅·奧爾科特通過馬奇奇太太之口, 給正在成長中的年輕女子和年輕妻子們提出了建議和忠告,給母親們樹立了榜樣,真可謂用心良苦。
關(guān)鍵詞:《小婦人》馬奇太太忠告
作者簡介:張莉(1980- ),女, 陜西蒲城人,碩士,渭南師范學院,助教,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1)-16-0016-02
《小婦人》自1868年出版以來一直是美國文壇的一顆璀璨明珠,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心。全書貫穿了善良仁愛、追求道德完美的精神,歌頌了家庭的倫理觀念和鄰里間的助人為樂,因此能歷久不衰。小說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1888)出生在美國一貧寒家庭,其父是位不得志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成天耽在書齋里,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家庭陷入貧困的境地。生活的重擔落到了能干的母親身上,小奧爾科特為了分擔家累,很早就出外做工。長大后為了幫助家庭、愛好自由,故終身不嫁,《小婦人》中的主角喬,即以她本人為藍本。
這部小說帶有自傳體性質(zhì),生動地描寫了馬奇四姐妹在媽媽馬奇太太教育下的成長歷程。南北戰(zhàn)爭時父親常年隨軍在外,母親是家庭的支柱,注重子女教育,培養(yǎng)她們不趨附金錢權(quán)勢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四姐妹的性格是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共性是她們都生活于一個和諧的家庭,父母慈愛,子女孝順,倫理觀念強,相愛互助,自強自立;個性是大姐梅格是良母型,結(jié)婚后相夫教子,持家有道。二姐喬,開朗豁達,獨立自尊,為了幫助家庭,成年后熱衷寫作,所得稿費貼補家用。三妹貝思性格內(nèi)向,善彈琴,音樂上有造詣,由于體弱多病,少年夭折。四妹艾米是淑女型,注重儀態(tài)舉止,喜愛嘗試藝術(shù),對繪畫雕塑有審美能力?!缎D人》中的馬奇太太深諳教育之道,展現(xiàn)出女性在倫理上的自強。馬奇太太不僅富于犧牲精神勇于承擔生活重擔,而且給予孩子們始終如一的愛護和教導,使女兒們不斷地進步,在生活的歷練中健康成長。她引導女兒們?nèi)チ私猬F(xiàn)實,在實踐中體驗生活的艱辛,可是又盡量不讓她們在現(xiàn)實中受到傷害;她總是用家庭的溫暖去感染她們,使女孩們相信無論在外面的世界遭遇怎樣的艱辛曲折,回到家就可以驅(qū)散所有的不幸,重拾快樂的生活。正是馬奇太太的引導、幫助使女兒們克服了成長中的各種煩惱,健康、樂觀面對生活,最終獲得各自的幸福。本文主要討論馬奇太太在愛情和持家經(jīng)驗兩方面對小說主人翁喬和大女兒梅格的教誨,以此展示這位母親的“智慧”。
一、愛情與婚姻
《小婦人》中的馬奇太太是一位知書達理、懂得如何言傳身教的優(yōu)秀女性。大女兒梅格起初像很多年輕漂亮的“灰姑娘”一樣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嫁個有錢人,擺脫貧窮受苦的日子。 在“梅格到繁華世界去”一章中,她要去一豪富之家做客。單純的她開始時興致勃勃,但慢慢地感覺到和周圍環(huán)境不協(xié)調(diào)。當看到姑娘們的眼神時,不由得臉色通紅,因為她雖溫柔卻不失自尊。有個富家女硬要借衣服給她,把她打扮得像個“洋娃娃”。無意中她又聽到太太們的冷嘲熱諷,笑她只有一件舊的薄紗衫,穿著別人的衣服渾身不自在,還譏笑她們家對鄰居的勞倫斯家有所企圖,議論說 “馬奇太太有她的打算,將很好地施展策略……[奧爾科特 80]”。梅格聽到這話感到屈辱,回家后問及母親是否有此“打算”時,馬奇太太攙著女兒梅格和喬的手以嚴肅而活潑的神情談起她對女兒們的“打算”:“我要我的女兒們美麗、多才多藝而又善良,為人所羨慕、敬愛和尊重;有一個歡樂的少年時期,幸福而明智地結(jié)婚,過有益而愉快的生活,并且如果上帝允許,盡量少受憂慮之苦。能被一個品德優(yōu)良的男子所愛慕和選中,是一個女人能遇到的最好和最甜蜜的事。我衷心希望女兒們能有這樣美好的機遇……我對你們的確大有期望但是不要你們在世界上出人頭地---別只是因為人家有錢或有豪華的宅邸,就嫁給他,因為缺乏愛的宅邸算不了家。金錢是必要而珍貴的……但我不愿你們把它看做是爭取的首要或唯一的目標。我寧愿你們做窮人的妻子,只要你們享受到丈夫的愛,感到幸福和滿足,而不要你們坐在寶座上,當一個沒有自尊和安寧的王后?!薄芭c其做不幸福的妻子或當有失身份到處找丈夫的姑娘還不如當幸福的老處女好,……[奧爾科特 90]”。
梅格聽完母親的教誨,在母親面前坦白,痛恨自己的愚蠢,并保證以后不再愛慕虛榮。我們讀者讀到馬奇太太給女兒們做的打算,我們不由得會想到很多母親對女兒的“打算”和期盼。此處馬奇太太能和女兒“喬”公開地談?wù)摗袄咸幣边@一話題,反映了馬奇太太在當時的“開放”思想。因為馬奇太太的開明態(tài)度,喬才能夠?qū)︼L言風語視若不見,襟懷坦蕩的與勞里交往。
但當聽到女兒喬說“我一直喜歡這個可愛的男孩,也為他感到非常驕傲,但說要比這更進一步,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時,馬奇太太說道: “我很高興你這么想”“因為我覺得你們兩個不般配……你們太相像了,太熱愛自由了,更不用提兩人都有火爆脾氣和執(zhí)拗勁兒,在需要無限的耐心和忍讓,還需要愛情的婚姻關(guān)系中是不可能幸福相處的[奧爾科特 305]”。
通讀小說發(fā)現(xiàn)馬奇太太作為母親似乎總是能夠理解、寬容和鼓勵女兒們。本文作者認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小說作者路易斯·梅·奧爾科特似乎是想通過馬奇太太傳達了像“喬”這樣的新女性的心聲和困惑。小說中女兒們的成長經(jīng)歷代表了一些正在成長的從少年走向成年的女孩們經(jīng)歷的或者即將經(jīng)歷的困惑和煩惱,反映了女性群體的成長經(jīng)歷,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持家經(jīng)驗
新婚的梅格,摯愛自己的丈夫但不太懂持家之道,因家務(wù)瑣事讓丈夫在朋友面前出了洋相; 當了母親以后,又一味地關(guān)愛自己的一雙兒女,以致冷落了丈夫。經(jīng)過母親的細心指導和耐心勸導后才緩解了矛盾,解決了問題,最終夫妻的和諧、家庭幸福。
在夫妻二人新婚后初次因家庭瑣事產(chǎn)生矛盾時,梅格想到的是“媽媽”的忠告:“你必須學會認識并容忍約翰的缺點,別忘了你自己也有缺點……別為小事慪氣,造成誤解,憑一時沖動講話,這些事往往會導致極度的悲傷和悔恨[奧爾科特 256]”。當梅格自己做了“母親”,由于對孩子的過多關(guān)注而冷落丈夫繼而遭到丈夫冷落向母親求救時,馬奇太太說道:“你對自己孩子的愛使你忘記了對丈夫的責任……就跟對孩子一樣,你對約翰也負有責任,別因為孩子們而忽視了丈夫,別把他拒之于保育室的門外,而是該教會他怎樣參與其中來幫一手。他也應(yīng)該像你一樣那里有一席之地,而孩子們也需要他,讓他覺得他也有一份職責,他就會高高興興地、忠實地履行他的職責,這樣對你們大家都是件好事”。“多出去走走,忙的時候也要盡量保持好心情,因為對于整個家庭來說,你是陽光的創(chuàng)造者,如果你情緒低落,家里就會陰云密布了[奧爾科特 363]”。
三、結(jié)語
作者通過馬奇奇太太之口, 給深愛自己丈夫的年輕妻子們提出忠告的同時也傳授了一些可借鑒的夫妻相處的技巧和方法, 可謂用心良苦。在故事結(jié)尾我們看到了一幅幅溫馨動人的家庭生活圖景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人間最美、最純、至高無上的親情、愛情和友情才是幸福的源泉。
一八八九年,路易莎的第一位傳記作家埃德拉·切尼(Ednah D. Cheney) 這么說道:“二十一年過去了,又一代人已經(jīng)成長起來,但是《小婦人》仍然保持著穩(wěn)定的銷量。母親們讀著這些姐妹們的童年,延續(xù)著自己當年的快樂。她們看著這些小姐妹的臉,不由露出燦爛的笑容,或者因為讀到喜愛的小姐妹的死而熱淚盈眶”。無論時代怎樣變化,作為一個母親,家和孩子永遠是她們最鐘愛的。持家之道,為母之道因時代和個體差異需要不斷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摸索,但愛和責任是永恒的。
參考文獻:
1.Cheney ,Ednah D. Louisa May Alcott : Her life ,letters ,and Journals[M] . Boston : Roberts Brothers ,1889.
2.露易莎·梅·奧爾科特著,洪怡,葉宇譯《小婦人》.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