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浪費,在豬場管理中很嚴重。大材小用,浪費的是個人的能力與技術;而小材大用,則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豬場的效益。前幾年一直討論的養(yǎng)豬界外行管理內行的不合理現象,現在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改善?,F在從事豬場管理的人員,盡管有畜牧方面的文憑,但卻缺乏管理方面的能力,這是小材大用的具體表現,因為他們沒有管理能力,則浪費了其他職工的能力發(fā)揮。
許多豬場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一旦養(yǎng)豬盈利了,就會把大量資金用在擴建上面。但豬場規(guī)模擴大了,豬場收益卻沒有大的提高甚至反而下降了。所以,與其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擴大規(guī)模上,不如用來提高技術含量或改善豬舍設施,進而增加單位產出。孫博士說過,如果養(yǎng)600頭母豬與養(yǎng)800頭母豬盈利一樣,我們是養(yǎng)600頭呢還是養(yǎng)800頭呢?
計劃不周在豬場屢見不鮮。資金計劃不周,導致缺料少藥;配種計劃不周、配種過于集中,導致哺乳仔豬被迫提前斷奶;保育仔豬體重不足就轉入生長舍,造成育肥豬不得不提前出欄,降低豬的盈利;飼料計劃不周,而出現積壓或不足;飼料配方經常改動,影響使用效果;等。上述情況造成的損失,是每一位養(yǎng)豬者都能體會到的,也可以把它稱為浪費。
信息來源方式很多,如報紙、網絡、電話、短信等,如果能得以充分利用,會獲得更高收益。當然,信息資源要及時、可靠,更要有科學性。曾有一位豬場老板主觀推斷生豬要漲價,從而大批積壓生豬,但等來的卻是豬價下跌,500頭肥豬損失達2萬元以上。如果能及時獲得可靠信息,這些損失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