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初,沈從文擺脫最初的窘迫狀態(tài),不再是浪子,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作家、名教授。他和高青子于1933年至1935年之間相識。
有一次,沈從文給青島的親戚帶禮物,送給熊希齡家的女主人。他去了熊希齡在西山的別墅,女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雙方交談,都留下了極好印象。
一個月后,他們再見面,高青子不僅讀了沈從文的小說,而且還相當熟悉他小說中的細節(jié),特意穿了小說里寫到的“綠地小黃花淺調(diào)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以著裝傳情,沈從文不能不動心。
1936年春節(jié)剛過,沈從文將自己與高青子的婚外戀,告訴妻子張兆和。
張兆和震驚、不解,一氣之下回了蘇州娘家。沈從文每天給妻子寫一封長信,坦白他對高青子的愛慕和關(guān)心,其中一句話引起張兆和的嫉恨。
無助的沈從文請林徽因幫忙。他辯解說,自己出格的行為和對妻子的愛之間沒什么沖突,當他愛慕和關(guān)心某個女性時,他就這樣做了。他可以愛這么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那樣的人嘛。
林徽因以自己的經(jīng)歷開導他,理解他承受了怎樣的痛苦。1936年2月27日,林徽因還給他寫信,說:“我認為最愉快的事,都是閃亮的、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nèi)迸出神奇的——如同兩個人透徹的了解:一句話打到你的心里,使你理智和感情全覺得一萬萬分滿足;如同相愛,在一個時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個人互相以彼此存在為極端的幸福;如同戀愛,在那時那刻眼所見、耳所聽、心所觸,無所不是美麗,情感如詩歌自然地流動,如花香那樣不知其所以。這些種種都是一生不可多得的瑰寶?!?br/> 她還把這件事寫信告訴美國的好友費慰梅,說:“這個安靜、善解人意、“多情”又“堅毅”的人,一位小說家,又是如此一個天才,他使自己陷入這樣一種感情糾葛,像任何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青年一樣,對這種事陷入絕望。他的詩人氣質(zhì)造了他的反,使他對生活和其中的沖突茫然不知所措,這使我想起了雪萊,也回想起志摩與他世谷苦痛的拼搏??晌矣纸蛔∮X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的迷人和討人喜歡。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憊地跟他談,罵他,勸他。和他討論生活及其曲折,人類的天性、其動人之處和其中的悲劇、理想和現(xiàn)實。
當事人張兆和當然不會理解沈從文。實際上,她和沈從文結(jié)合,真有點強人所難。在她,一直是被動的、躲避的。要她理解、欣賞這樣的天才夫君,比較苛刻。
到了晚年,張兆和在編完《沈從文家書》后,方有所悔悟,說:“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xiàn)在?!?br/> 從本質(zhì)上說,張兆和畢竟不是林徽因,不是那種詩性的人,他們沒有多少相通的感悟點。她承認高青子長得的確很美。親友便居中勸解,有人甚至給高青子介紹對象。而沈從文只在情感上受到高青子的牽引,理智上他堅定地留在張兆和的身邊。
但故事并未結(jié)束。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沈從文離開北平,1938年4月,經(jīng)貴陽抵昆明。張兆和因剛剛產(chǎn)子,身體虛弱,未曾同行。1938年11月,她才攜二子輾轉(zhuǎn)到昆明,與沈從文團圓。
高青子這時也到了昆明,在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任職。登記的到職時間為1939年6月,離職時間為1941年2月。住在昆明市玉龍堆四號,和熊希齡的侄女熊瑜同住。
沈從文與高青子交往隨之密切,引出流言。有人說備受爭議的《看虹錄》,正是放縱情感的產(chǎn)物。
沈從文和高青子的關(guān)系,沒有一直維持下去。與長久的婚姻比起來,這短暫的婚外戀要脆弱得多。當情感退潮,理性又回到了沈從文身上,高青子也選擇了退出沈從文的生活,時間大約在1942年。
沈從文小說《主婦》,是為紀念結(jié)婚十三年而作,也是對自己十余年來情感歷程的總結(jié)。在這篇小說中,沈從文對給妻子造成的傷害,表示了極大的歉意,是寫給妻子的懺悔書。
他的態(tài)度十分誠懇:“和自己的弱點而戰(zhàn),我戰(zhàn)爭了十年。”
出于對主婦和全家的責任,他選擇了一種庸常的生活,并且從這種庸常的生活中有了新的收獲:他發(fā)現(xiàn)了“節(jié)制的美麗”、“忠誠的美麗”、“勇氣與明智的美麗”,重新找回了“尊嚴和驕傲”、“平衡感和安全感”。
?。ù魈礻査]自《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