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宇
人,向來能夠,而且只能從比較中得到幸福。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比家境,你爸爸是處長我爸爸是局長。這樣的游戲在小孩子之間屢見不鮮,不過這種一翻兩瞪眼的硬碰硬的比較很沒技術(shù)含量,所以很快就被拋棄了。長大點兒了,我們比學(xué)習成績——不過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這可不是什么好比的東西,一群人之中只有一個勝利者,自然會讓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不平衡。再大了,我們比潮流——誰知道的名牌多,誰知道的潮流新,誰就可以贏得別人最多的贊許和羨慕。
直到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都不合時宜了。實際上,是跟著身邊的人一起盲目地攀比不合時宜了。我們必須學(xué)會找尋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像皇帝最終把目光聚焦在“衣服”上一樣,我們也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刺激源”,而不管它看起來多么滑稽。
流行走到今天,我們還能比什么?微博上實時更新的信息,與其說是向“那些關(guān)心、喜歡自己的人”報告行蹤,倒不如說是滿足自己與眾不同的表演欲——紅塵俗世間,我們都是準備上場的演員,區(qū)別只是底下有沒有坐滿觀眾。
(陳雨露摘自《青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