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統(tǒng)理念與人格范式的顛覆、消解與重構
        ——新編豫劇《程嬰救孤》享譽海內外的文化啟示

        2011-11-16 12:07:23張大新
        中國戲劇年鑒 2011年0期
        關鍵詞:屠岸賈程嬰趙氏

        張大新

        傳統(tǒng)理念與人格范式的顛覆、消解與重構
        ——新編豫劇《程嬰救孤》享譽海內外的文化啟示

        張大新

        河南省豫劇二團根據(jù)元代雜劇《趙氏孤兒》改編的《程嬰救孤》在奪魁全國“文華大獎”、榮登“國家舞臺藝術精品”榜首、轟動大江南北之后,又于近期應意大利羅馬音樂中心和中國文化部的共同邀請,以唯一的中國地方劇種參加“羅馬中國藝術節(jié)”,并赴法國南部的文化名城巴約納和阿爾卡松作了兩場訪問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不僅讓歐洲人領略了中國豫劇的風采和魅力,也讓西方人認知和接受了中華民族積淀深厚的理性精神和人格風范,找到了中西文化溝通和互信的重要途徑,令人信服地證明了中華民族價值觀所具有的超越歷史和國界的普遍意義。與建立在對傳統(tǒng)理念和人格范式懷疑和否定基點上的后現(xiàn)代思維方式迥然不同,《程嬰救孤》將古典悲劇《趙氏孤兒》蘊含的崇尚正義、嫉惡揚善、舍生取義的道德理念和臨難不茍、重信然諾、百折不撓的人格理想予以全新的闡釋,弘揚了全球化背景下屢遭鄙薄冷遇以至被誤解和褻瀆的古代人文精神,激發(fā)起潛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彌足珍貴的民族自尊心和蹈仁履義的淑世情操,成為建構新世紀華夏文明系統(tǒng)工程的一個成功范例。

        2003年秋,“非典”惡魔被制服,人們帶著“解禁”之后對“自由”的珍視和深愛重新投入多姿多彩的生活,因防范疫情而長期關閉的影院劇場驟然間生機勃發(fā)。也許是一場歷史性的災患提高了生命的價值和人類對生存環(huán)境的關注,對以理解、寬容和信任為前提的和諧社會的期待,一部產生于七百多年前血與火交織時代的歷史悲劇——《趙氏孤兒》——悄然融入當代意識空間,刮起一陣具有巨大精神沖擊力的“文化旋風”——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先后推出同名話劇《趙氏孤兒》,河南豫劇二團則將經過多次錘煉升華的《程嬰救孤》再度搬到京城展演,無形中產生了擂臺對陣的轟動效應,引發(fā)了一場圍繞經典名劇的現(xiàn)代改寫及對古老的“復仇”母體的內涵在當下語境中認知和詮釋的藝術爭鳴。經過長達一年的舞臺競逐,豫劇《程嬰救孤》最終勝出,其中所蘊含的時代精神、文化內核和審美趣尚值得深入探究。

        一位戲劇學者認為,三家藝術院團在相同時段內選取同一劇目改編上演,“是出于對我國目前人文精神現(xiàn)狀和人文精神建構的關注,出于對我國當代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傳承、對接關系的關注,出于對我國倫理結構中一些基本范疇和精神資源的關注?!?劉彥君(三部〈孤兒〉,三種態(tài)度——散說〈趙氏孤兒〉的改編),《中國戲劇》2004年第2期。就劇作編導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而言,這種推測大體上是不錯的,但稍加尋思,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兩臺話劇與豫劇對上述文化命題的審視角度和思維方式以及訴諸舞臺的應對策略卻迥然相異。這種差異主要來自于對《趙氏孤兒》復仇主題及相關的倫理范疇與理想信念的認知和取舍。因之,我們有必要對最接近紀君祥原作風貌的元刊本的時代訊息與文化內涵重新予以歸納體認。

        《趙氏孤兒》的本事首見于《左傳》:“宣公二年”載,晉靈公暗遣刺客追殺趙盾,計未成又縱獒犬加害,趙盾出逃,其弟趙穿誅殺靈公,趙盾歸國掌權;“成公八年”記莊姬進讒,趙家罹難,韓厥進言,趙家之后趙武得以幸存?!妒酚洝ぺw世家》諸篇較詳細地記載了晉景公時趙家遭禍的始末:屠岸賈先曾“有寵于靈公”,后又蠱惑景公,屢進讒言,設計謀害趙盾父子,韓厥極力阻止,但無濟于事,趙氏滿門遇害。趙盾子趙朔妻莊姬生下遺腹子,交付門客程嬰,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以他人嬰兒替換趙孤,由程出首,公孫與嬰兒被殺,程嬰攜趙孤藏匿深山。15年后,景公因病問卜,韓厥趁機上奏,孤兒還朝,屠岸賈遭誅,程嬰恪守前諾,從容自盡。生活在宋金元易代之際的紀君祥,將歷史上這場君臣之間的血腥仇殺置入陵谷遷變的時代風云之中,演繹出一場震撼人心的歷史大悲劇,旨在借“趙氏孤兒”這面隱喻著華夏正統(tǒng)的旗幟,召喚掙扎在異族高壓政權之下的漢族人民反抗暴政,存根保種,興滅繼絕,延續(xù)傳統(tǒng)文明的血脈。為了突出善惡是非之間的緊張對峙和激烈沖突,紀君祥對歷史素材做了原創(chuàng)性處理:其一是把悲劇發(fā)生的背景集中在晉靈公在位時期,突出君昏臣佞、政局黑暗是趙家血案發(fā)生的本質原因,使這場慘案超越素材所限定的時空環(huán)境,具有了普遍的認識意義。其二是突出血案制造者屠岸賈是奸詐、殘暴、篡逆等一切罪惡的化身。如果說他的坑陷趙家謀反是一樁昏君假手權臣以清君側的血腥交易,那么他公然下令搜剿舉國半歲以下的嬰兒,就是令人發(fā)指的以天下為敵了。不僅如此,元刊本《趙氏孤兒》還設置有屠岸賈陰謀篡晉自立的情節(jié),劇作的主題已非一般歷史劇常見的忠奸斗爭,而是關系到國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護國與篡權、正義與邪惡的拼死較量。其三是程嬰以親子替換趙孤,并巧妙而合理地讓幸存于世的趙孤收養(yǎng)于屠岸賈府第,圍繞搜孤與救孤、撫孤展開一系列的戲劇沖突,最終將程嬰舍子救孤、忍辱撫孤復仇的壯行義舉提升到懲惡揚善、靖難救國的全局性高度,使劇作產生強烈而持久的悲劇感染力。

        《趙氏孤兒》對貞臣義士堅韌頑強、視死如歸的高尚志節(jié)的頌揚,不僅在被征服的北方漢族人民心中激起強烈的情感回應,其所昭示的“救趙存趙”意志更成為以文天祥為杰出代表的南宋遺民反元復宋的行動綱領,直至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的元末仍在發(fā)揮著巨大的精神感召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明王朝建立之后,上層統(tǒng)治集團出于長治久安的實用動機,配合灌輸程朱理學,加強中央集權,有意識地利用戲劇輔助教化,《琵琶記》、《趙氏孤兒》等前代名劇依次被拉進“高臺教化”的倫理軌道,其崇尚節(jié)義的原旨逐漸向“教忠教孝”、規(guī)風正俗偏轉。元明之間,《趙氏孤兒》在南北廣泛傳播,相繼出現(xiàn)《趙氏孤兒報冤記》、《趙氏孤兒記》等南戲改編本,徐元又據(jù)南戲《趙氏孤兒記》改編成《八義記》,突出了“忠義”主旨。稍后的《元曲選》按照明人意愿對元刊本做了大量增刪,狗尾續(xù)貂地衍生出第五折,由晉國新君下詔,懲治奸惡,表彰忠義,趙孤襲爵復位,生硬地將原作對“義”、“信”的張揚改換為說“忠”勸“孝”。近代以來的京劇、秦腔等劇種的改編本,或襲用原名,或以《搜孤救孤》為題,基本上沿襲明清演出本的總體格局,未曾注入太多新鮮的時代信息。這一點倒為當代藝術家對這一經典名劇實施脫胎換骨的改造留下了自由馳騁的空間。

        無論采用何種戲劇樣式,只要是改編《趙氏孤兒》,就無法繞過程嬰舍子和趙孤復仇的主干情節(jié),劇作家獨特的思致只能表現(xiàn)在對其內涵的發(fā)掘和藝術處理上。人藝版的編導在演出提示中指出,新版《趙》劇基本上沿用了紀版(元雜劇)“搜孤救孤”的情節(jié),“復仇是主題中應有之義”,但“對各主要人物如屠岸賈、趙盾、程嬰和趙氏孤兒等的性格和人物命運均作了新的描述”。*參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趙氏孤兒》舞臺演出提示。豫劇《程嬰救孤》的編導則明確表示,要“運用一切必要的藝術手段來充分表現(xiàn)程嬰在救孤過程中的心理歷程和情感歷程,包括一切人物和情節(jié)的設置都必須圍繞程嬰這條主線、這個中心來運行”。*張平《呼喚與張揚——豫劇(程嬰救孤)導演闡述》,《東方藝術》2002年12月增刊。借助上述簡要的說明和舞臺動態(tài)的呈現(xiàn),我們覺察到話劇和豫劇創(chuàng)作意圖迥然有別:話劇版站在人本主義或存在主義的立場上對傳統(tǒng)價值觀和道德范疇提出質疑,表現(xiàn)出對個體生命價值的高度珍視;豫劇版則力圖發(fā)掘傳統(tǒng)道德準則和人格理想的當代價值,高揚起道義和理性的赤幟,警示利益最大化原則所導致的道德淪喪、信仰危機和人倫失序。改編者創(chuàng)作動機的差異,表現(xiàn)出對原作圍繞搜孤、救孤、撫孤、復仇所呈現(xiàn)的血親觀念、道德信仰、家國意識等倫理范疇或精神資源迥然不同的評判態(tài)度。兩種話劇版各自通過置換趙家悲劇發(fā)生的背景消解和顛覆了原作的復仇主題,從人藝版的舞臺說明即可對這種意圖一目了然:那個雙手沾滿趙家三百余口生靈鮮血的屠岸賈,原來也是先王導演的一場政治陰謀的受害者,流放西域20年后被靈公召回,如法炮制血洗了趙家,他的陰騭和兇殘不僅讓當年的對手毫無招架之力,而且還深受暴君賞識,被視為晉國“由亂而治,轉危為安”的頭號功臣。無獨有偶,國話版中的屠岸賈剿滅被逼謀反的趙家,只不過是奉旨行事。悲劇起因的置換,使得屠、趙之間的仇殺除了權力傾軋的血腥和恐怖,無法分辨其正邪、善惡或是非、忠奸,因而也就抽掉了搜孤、救孤的社會支撐和道德依據(jù),使得韓厥、公孫杵臼的慷慨捐軀和程嬰隱忍撫孤的行為顯得盲目、輕率和愚蠢,至于被義士們的鮮血和生命滋養(yǎng)成人的趙氏孤兒復仇與否,就顯得無足輕重了。果然,人藝版的孤兒在洞明家世之后,近乎暴躁頑劣地對恩人叫嚷:“不管有多少條人命,它跟我也沒有關系!”國話版的趙孤則因兩位搏斗一生的老人相繼殞命而擺脫兩難的窘境,無親無仇、無愛無恨地越過兩具僵尸,茫然踏上人生的程途,帶給觀眾的只是“傳統(tǒng)缺位”狀態(tài)下的混沌無序、莫測高深和不辨牛馬。

        同樣是基于“對我國目前人文精神現(xiàn)狀”的關注,豫劇《程嬰救孤》的編導者并不忙于“與國際接軌”,宣揚超越國度、民族甚至主權的絕對的“人性”,片面地強調“個體生命的價值”,而是著眼于民族精神失落的現(xiàn)實,既表現(xiàn)出對洋溢在原作中的主體意識、道德情操和價值觀念的珍視和尊重,又傳達了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者對“傳統(tǒng)缺位”、精神失衡的焦灼與關注,試圖通過對傳統(tǒng)理念的現(xiàn)代闡釋,找到古今文化傳承的契合點,培植個性鮮明而又與社會群體和諧融通的理想人格和勇于承擔道義和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20世紀20年代魯迅先生曾在《阿Q正傳》中痛呼“救救孩子”,在中國和世界都發(fā)生巨變的今天,戲劇藝術家們又借助古典名劇的現(xiàn)代轉換熱切呼吁“救孤”,其情其意,殊可欽敬!劇作借助驚心動魄的人性和意志的沖突所要挽“救”的,“不僅僅是一個復仇的種子,而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善與惡面前的整體態(tài)度”*張平《呼喚與張揚——豫劇〈程嬰救孤〉導演闡述》,《東方藝術》2002年12月增刊。,是炎黃子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誠、自尊、信念、勇氣與魄力!

        《程嬰救孤》秉承了原作中前赴后繼、堅韌頑強的復仇精神,謳歌主人公大義凜然、忍辱負重、生死不渝的崇高氣節(jié),也突破了輪回冤報的局限,賦予救孤行為以匡扶正義、拯救一國生靈的豐富內涵。當程嬰得知世代忠良的趙家蒙冤遭誅,剛剛出生的嬰兒也將被屠岸賈斬草除根的兇信后,他義憤填膺,冒死趕往公主寢宮,決意拼死營救孤兒。他面對公主的一番肺腑之言擲地有聲:

        公主啊,想我程嬰不過是個草澤醫(yī)人,幸受趙家垂青,常到府上走動,耳聞目睹,深知趙家七世忠良,名不虛傳。只因屠岸賊蠱惑國君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晉國上下怨聲載道,危機四伏。趙丞相看透了屠岸賊獨霸朝政的竊國野心,為社稷、為黎民冒死直諫,屠岸賈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趙家三百多口盡成冤魂,舉國無不痛心疾首。今日孤兒危在旦夕,我豈能袖手旁觀,見死不救!*陳涌泉《程嬰救孤》,《東方藝術)2005年第20期。

        這番表白,情真意切,正義昭然。他既感激趙家知遇之恩,更感趙盾“為社稷為黎民冒死直諫”,痛恨屠岸賈“蠱惑國君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暗藏“獨霸朝政的竊國之心”,“晉國百姓怨聲載道,無不痛心疾首”。面對禍國殃民的血腥屠殺,這位深明大義的草澤醫(yī)生毫不退縮,“今日孤兒危在旦夕,我豈能袖手旁觀,見死不救!”當韓厥將軍為放生趙孤仗劍自刎之后,屠岸賈惱羞成怒,悍然要將晉國半歲以下嬰兒斬盡殺絕,一場殘酷的抉擇被毫無退路地橫亙在程嬰面前,要么舍棄親子,保全趙孤和全國嬰兒,要么獻出趙孤,甘心做負恩忘義、豬狗不如的小人,可如此茍且偷生將如何面對國人,如何踐履在公主面前的莊嚴承諾,又該如何回報韓厥將軍的慷慨捐軀?經過一番撕心裂肺的靈魂搏斗,他毅然與攔臣公孫杵臼商定,以親子替換趙孤,并出面首告。為此,他付出了喪子亡妻、遭人唾罵、忍辱撫孤、生不如死的慘重代價,表現(xiàn)出一位剛貞義烈之士非常人所能理解的自我犧牲精神。大多贊同話劇版顛覆主題的論者,均對此舉提出非議,認為程嬰“大義滅親”的行為“太過殘酷”,“與淳樸天然的人性”“水火不容”。*沈慶利(從兩臺〈趙氏孤兒〉看經典改編》,《戲劇文學》2004年第1期。并由此推衍,對原作的復仇意蘊提出了質疑,認為“讓趙氏孤兒從一出生就背負著深沉的復仇負擔,不僅顯示了人生的悲劇性,而且揭示了社會的殘酷性以及道德的非人性與相對性?!?劉家思《復仇母體的觀代性置換),《四川戲劇》2004年第2期。對上述言論所反映出的對維系中國三千年文明的傳統(tǒng)理念與精神信仰的膚淺認識和輕薄態(tài)度,是有必要加以辨析申說的。

        王國維先生將《趙氏孤兒》與《竇娥冤》并稱,譽之為“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既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元劇之文章》,第102頁,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靜安先生是最先將西方的悲劇理論引入我國戲曲領域的學術大師,但他深深服膺的“蹈湯赴火”的堅韌意志和犧牲精神,卻純然是貫注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崇高理念和人格風范的具體顯現(xiàn)。早在兩千多年前,“亞圣”孟子即將這種慷慨赴死、“舍生取義”的獻身意志內化為君子仁人自覺的道德欲求或主體的自我選擇: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創(chuàng)造性地將孔子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的“仁”引向心理層面,提出“仁義禮智”(“四端”)、“仁義忠信”(“天爵”)等以道德自律為前提的人格準則,并賦予這種倫理關懷與自我完善相表里的人格范式以實踐的品格,逐步培植成“漢民族的一種無意識的集體原型現(xiàn)象,構成了一種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結構?!?李澤厚《美的歷程,孔子再評價),第32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這種充滿人倫親情和種族共同心理基礎,既崇尚素樸的人道主義情懷又尊重個體人格獨立與自主的文化—心理結構一旦形成,便以其牢固的親緣凝聚力和超時空的精神張力規(guī)范著炎黃兒女的思想行為、道德信仰和價值取向。盡管以董仲舒為代表的西漢思想家從“天人感應”的神秘思維入手,將陰陽五行學說引入原始儒學的肌體,賦予血緣親情以宗法政治內涵,建構起以天人合一、家國一體為表征的龐大而周嚴的倫理文化體系,以“三綱五?!比〈恕疤炀簟焙汀八亩恕保选靶摭R治平”的倫理使命提升到人格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但作為維系和諧社會秩序、崇尚道義和良知的道德準則卻以穩(wěn)固的精神形態(tài)傳承下來,感召著一代代英賢自覺踐履蹈仁履義的社會使命和倫理義務。

        近百年來,伴隨著社會的動蕩和變革,支撐中國兩千余年的儒家倫理體系受到持續(xù)不斷的沖擊與掃蕩,直至將“封建倫理道德”籠統(tǒng)地定性為“毒草”和“糟粕”,務必除之而后快,以為不“破舊”就無法“立新”——確立以“階級性”、“人民性”為標識的新型世界觀和人生觀(被認為與二者相排斥的“人性”與“人道”也無可逃匿地遭到“火燒”和“炮轟”)。這樣輕率地割斷傳統(tǒng)文化命脈的做法,不僅使“民族精神”成為一具空殼,也導致了道德準則的喪失和信仰的破滅,權力的惡性膨脹和毫無節(jié)制的人欲橫流也就見怪不怪——因其符合今人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目標——當事者無需受到道義和良心的譴責。據(jù)此可見,不假思索地將積淀在綱常倫理中的“實踐理性”內核一概斥之為“封建性的糟粕”是何等的荒唐可怕!可直到被一些新潮學者稱作“解構時代”的今天,“三綱五常”、“忠孝節(jié)義”等倫理范疇依然甩脫不掉“腐朽”的“破帽”。在孔、孟不厭其煩地闡揚的“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倫常之道中,既充滿尊親信友的人文關懷,也蘊含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倫職責和社會使命?!靶⒂H”自無可非議(但在“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它也難逃“嚴正的批判”),“忠君”也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對君王一己的“愚忠”,因為“君”畢竟是國家、政權的象征,也是民眾意愿、期待之所歸。屈原在流放途中對懷王的慊慊懷戀;杜甫于漂泊生涯中對“北極朝廷”的綿綿眷顧,文天祥面南而逝的壯烈與剛貞,難道僅僅是對君王個體的“忠孝”嗎?至于“五常”,乃是漢儒適應五行思維,對“忠信仁義”和“仁義禮智”等“人倫之?!钡母爬w納,是血緣倫理向政治倫理的順向延伸,它凝聚著古人的智慧和理念,在構建溫馨和諧的倫理秩序和培植高尚的人格理想、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著積極而持久的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

        新編豫劇《程嬰救孤》通過重新營造悲劇氛圍,將原著所彰顯的生死以之的節(jié)義觀念發(fā)揮到極致,并以善惡對峙的戲劇沖突和感人至深的舞臺話語辨析了諸多頻遭“解構”的道德范疇。說到“人性”,這是“以人為本”的時代要求中最受青睞的字眼,但它也曾與“人性論”、“人道主義”連在一起遭到過攻勢猛烈的“口誅筆伐”。當今人們珍視它,大概是站在關愛生命的普世的立場上,可我們還是要說,倘從生物學范疇來認識,人性毋寧是普遍的,但從社會學的立場來看,它與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精神信仰又是互相依存的。有的論者曾言辭激烈地指責程嬰舍子救孤是殘忍的、非人性的,“他為保護趙家孤兒,卻獻出了剛出生的親生兒子的性命,在維護一種道德時又違背了道德。”為此,他大聲疾呼:“我們的行為要合乎道德,首先一條就是必須慎重對待生命,尊重現(xiàn)實人生?!?劉家思《復仇母體的現(xiàn)代性置換》,《四川戲劇》2004年第2期。我們不禁要問:程嬰在趙孤和晉國嬰兒頃刻即遭屠戮的危急時刻,只有違背承諾當眾獻出孤兒才是“合乎道德”的嗎?您不覺得這種“道德”太卑鄙、太自私、太不人道了嗎?倘人人都如此地“慎重對待生命,尊重現(xiàn)實人生”,我們這個民族還能維持到今天嗎?按照這種“道德”標準,古往今來千千萬萬為國家和民眾利益赴湯蹈火的英烈們都太拿自己的生命當兒戲了吧!

        贊同話劇版消解復仇主題的論者大多支持編導者的這種主張:“在該劇主題呈現(xiàn)上,也可以理解為新舊兩個時代價值觀念變遷所帶來的無可解釋的困惑。舊時代的轟轟烈烈、復仇屠戮均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及英雄主義光彩,而在新時代中,舊時代的一切后果要新成長起來的‘趙氏孤兒’來承擔,客觀上對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形成了一個不容回避的質疑?!?金海曙(作者的話),參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趙氏孤兒》演出說明書。在這段陳述中,我們領悟到“新舊兩個時代價值觀念”的“變遷”,實際上是解構主義者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質疑”,對以血親倫理為紐帶的家國意識的曲解和揚棄,對以放棄社會責任為取向的“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的認同和粉飾。歷史的發(fā)展是一個前后柜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鏈條,新時代的價值觀念不可能割斷與歷史的聯(lián)系憑空產生,“仁義忠信”、“忠孝節(jié)義”等傳統(tǒng)道德觀念和個體服從于群體的價值取向固然帶有濃厚的宗法政治的功利色彩,但其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一心理結構的精神內核,卻是抵御異質文化侵蝕,保證這個民族歷盡滄桑而不衰的動力之源。顛覆它,消解它,就無異于挖掉了維系其生存發(fā)展的根系和命脈。聚焦在程嬰、趙孤兩代人身上的堅韌頑強的復仇意志,在其流播傳承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凝聚為雪恥御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摆w氏孤兒”作為存根保種、延續(xù)華夏統(tǒng)緒的象征,在興廢相踵、新舊代謝的歷史長河中,不斷騰起激越的浪花,感召著人們?yōu)榫S護正義而獻身。善惡分明的主題原型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的心理定勢,也使觀眾不大樂意在無是無非的混沌結局中一頭霧水地走出劇場。什么“大道無道,大仇無仇”、“最高的劍術就是不殺”,真不知是何方神圣的“妙諦”“箴言”!就算你有“放眼全球”的眼光和胸懷,“思考的是人類的生存規(guī)則,展示的是一種人類關懷,而不是局限于局部的某一民族或個體的人”,*劉家思《復仇母債權的現(xiàn)代性置換》,《四川戲劇)2004年第2期。當今不斷在世界各地施暴“制裁”的西方霸權主義者會買賬嗎?

        新編豫劇《程嬰救孤》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戲曲時空靈活、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長,創(chuàng)造性地把話劇、歌劇、電影乃至繪畫、建筑等姊妹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融入其中,將元人演繹的一場取材于春秋故事的歷史悲劇引入當代人的視野,以跌宕起伏的戲劇情節(jié)中所洋溢的昂藏正氣和救世情懷震撼著千千萬萬觀眾的心靈,讓人們在戲劇主人公慷慨赴死的悲壯結局中感受理想人格風范的恒久魅力,思索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要義,叩問和探究在物欲泛濫、個性張揚的“解構”時代,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tǒng)的道德范疇和價值體系,怎樣才能建構個體與群體和諧與共、良性發(fā)展的社會秩序。

        將《趙氏孤兒》更名為《程嬰救孤》(以下簡稱《程》),既保持了改編本與傳統(tǒng)題材的血脈聯(lián)系,也突出了富有現(xiàn)代審美特征的主體意識,將原作局限在倫理層面上的血親復仇延伸到拯救蒼生、匡扶正義、維系國家命脈的歷史時空中,并將這種崇高而艱巨的社會使命賦予具有聚焦和象征意義的戲劇主人公程嬰單薄的肩頭。作為全劇靈魂的程嬰,既不是傳統(tǒng)劇目中叱咤風云的帝王將相,也不是“樣板戲”中“高大全”式的孤膽英雄,而是穿越歷史的時空走到我們當中來的地位卑微、與人為善的民間醫(yī)生。他出于知恩圖報、救人急難的樸素愿望,始料未及地卷入權臣屠岸賈制造的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一步步被逼到殞子喪妻、“背主賣友”、忍辱撫孤的絕境,最終在真相大白之后又為保護孤兒而飲劍身亡,在和他零距離地共歷血與火的拼搏較量的觀眾之間,完成了重義然諾、堅韌頑強、視死如歸的人格典范的塑造,讓人們在熱淚潸然中思索歷史與現(xiàn)實、個體與社會、道義與良知,探尋在“新舊兩個時代交替中價值觀念變遷所帶來的人生困惑”中的精神歸宿和行為方式。*劉家思《復仇母債權的現(xiàn)代性置換》,《四川戲劇》2004年第2期。

        為著力塑造程嬰這位令人欽敬的人倫楷模,《程》劇在遵循原作整體架構的前提下,大幅度調整布局,裁汰了與主線游離不切的枝蔓情節(jié)和人物,充分展示其在艱辛曲折的救孤過程中心靈激蕩的歷程,讓身臨其境的觀眾貼近他,同情他,理解他,敬仰他,在贊嘆和悲憫中感受其磊落高潔的人格魅力。大幕開啟,隨著奸梟屠岸賈陰沉刺耳的吼叫,城頭上兵刃交錯,伏尸累累,血肉模糊。身背藥箱的程嬰匆匆奔上,他臨危不懼,聞訊趙家罹難后主動進宮,冒死營救剛剛出生的趙氏孤兒。當他出于救人急難的善良動機夜闖宮門的那一刻,也許顧不上掂量后果,但政局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已注定他步入了難以掙脫的人生困境。兇殘狡詐、手握重權的屠岸賈的威逼足以讓他提心吊膽,稍一疏忽就身首異處、前功盡失,但他在救孤義舉將斷送舉國嬰兒性命的危急時刻做出的以親子替換趙孤并“出首告密”的抉擇,卻招致了亡妻喪子、“背信棄義”、萬人唾罵的連綿橫禍,還要帶著無可訴告的冤痛和恥辱寄身賊府,度日如年地熬過整整16個年頭,又在新君即位、終于可向世人講出實情的那一刻再度遭受辱罵毒打,并為掩護成人長大的趙孤中劍身亡。在這位孤弱卑微、以信義立身的草民百姓布滿兇險悲辛的人生旅程中,人心的設防,世情的冷漠,信任的喪失,始終是他難以與人溝通、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潛在威脅。盡管程嬰接過嬰兒時鄭重承諾:“請公主放心,程嬰我豁出性命,也要將趙家的骨血救出宮去!”但無計可施的公主仍然疑慮重重,并在風聞程嬰“出首”后徹底絕望,對“行出賣,貪賞金”的老門客切齒痛恨。16年后,當她在荒郊邂逅酷似夫君的孤兒時,本應思前想后,對當初程嬰的承諾略有所悟,但未承想當雪發(fā)霜鬢的老程嬰帶著趙孤急切來見還朝當國的魏絳時,她居然一口咬定程嬰獻孤“是實情”,且不容分辯,劈面打來,使得在詛咒和屈辱中苦苦掙扎十六載的老程嬰痛徹心脾。如果說受盡酷刑的公主侍女彩鳳乍然聽到程嬰“出首”時怒不可遏,沖上來狠命撕咬,那是保孤希望即將化作泡影的激烈反應,瞬間內絕無思忖的余地,這樣的舉動尚可理解,滿腹苦衷無可辯白的程嬰會更感責任的重大,從心里祈禱能用時間來證明他的一腔忠貞;那么,經歷了種種磨難,眼見云開日出,他終于可以帶上長大成人的趙孤堂堂正正地面見其生母和重臣,還他一個清白的時候,被權力和偏見扭曲得完全喪失理智的公主和元帥根本無視眼前的情景,蠻橫殘忍地封堵其口,棍棒相加,這無疑抽掉了支撐程嬰在黑暗中抗爭期盼的精神支柱,對其付出慘重代價換來的結果產生無以言說的悲愴和絕望。戲劇主人公的人性光輝與惡劣的人際環(huán)境形成的極大反差,在情節(jié)推進的過程中激蕩起一個個情感漩渦,讓處于全知視角下的觀眾受到一次次心靈震撼,痛切地體驗到難以逃避的生存困境對人性的侵蝕和毒化,在與舞臺上的程嬰熱淚迸濺的心靈交融中感知其樸素而偉大的人格精神,深深服膺其坦蕩的胸襟、堅韌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懷。

        如果說《程》劇借助素材原型所提供的情節(jié)線索組織層層遞進的戲劇沖突,著力表現(xiàn)社會邪惡勢力及其所依托的罪惡公行、天理不彰的社會環(huán)境對悲劇主人公的逼迫和戕害,藉以凸現(xiàn)其人格自我完善的慘淡艱辛的歷程,突出其堅毅頑強的斗爭意志和人格精神的灼灼光華,彰顯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的社會學主題,那么劇作圍繞救孤、撫孤過程中各種矛盾的交織所引起的心理與意志沖突,則生動地揭示了戲劇主人公直面內外挑戰(zhàn)時痛苦復雜的內心世界,完成了對這位卑微而崇高的小人物的立體塑造。前面我們已經指出,程嬰在趙家蒙難時主動進宮,發(fā)誓‘豁出性命”也要救下嬰兒,一是基于忠良被害的義憤,二是出于對趙家感恩圖報的愿望。對于這一義舉所要造成的嚴重后果,他根本來不及多想。攜帶嬰兒出宮,首先碰上了帶兵圍宮搜索的韓厥,被其一眼看穿,情急之中,他做好了與嬰兒同歸于盡的準備。深感意外的是,韓厥大義凜然,決然放其速逃,舉劍自刎。韓將軍的慷慨捐軀不僅讓程嬰大為震動,也加重了救孤的分量,有進而無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屠岸賈發(fā)現(xiàn)嬰兒出宮,怒火中燒,隨即下令:“三月以內,獻出孤兒有賞,如若不獻,晉國半歲以下嬰兒,全部處死!”這就把程嬰逼到了非獻親子別無他計的死角上。從其與老臣公孫杵臼的交談中,我們聽到了他悲愴的心聲:“實不相瞞,昨夜我們夫妻抱頭痛哭,徹夜難眠哪。別人的孩子是孩子,可我程嬰的孩子他,他也是孩子啊。況我中年得子,我舍得讓他去死嗎?我們夫妻恩愛多年,一下子讓她經歷夫喪子亡的雙重打擊,她實在是受不了啊。公孫兄,可不這樣做,咱可是救不了孤兒啊。”質樸而誠摯的話語,句句透出他的痛苦和無奈,公主的含淚托孤,韓厥的舍命保孤,把中年得子的患難夫妻推到了保子與存孤的兩難窘境,在他的聲聲嘆息中,掩藏著多少撕肝裂肺的愴痛啊!當他將以父子殉義保全趙孤的設想告知公孫老友后,公孫杵臼當即提出由他與程子赴死,保孤?lián)峁碌闹厝伪仨毘虌氤袚?。古稀老臣堅毅果決的表白讓程嬰由衷欽敬,就算有天大的災難和風險,救孤存孤必須一力承當。

        眼看三日之限已到,程嬰泣別了決意舍命存孤的老臣公孫杵臼和在襁褓中的幼子,強忍劇痛來到屠岸賈門首,不料老賊正在嚴刑拷打彩鳳,逼問孤兒的下落。猝然碰面,遍體鱗傷的彩鳳驚恐責問:“你,你來做甚?”賊人在場,他只好支吾作答:“我,我來出首孤兒啊?!痹捯粑绰?,幾度昏迷的彩鳳姑娘掙脫兵丁,撲向程嬰,狠命撕咬,屠岸賈一劍刺來,本想以死保護幼主的剛烈姑娘在悲痛絕望的罵聲中倒地氣絕。面對彩鳳臨死前仇恨鄙夷的目光,他無法用任何眼神和話語做出暗示,轉瞬之間就背上了“背信棄義、喪盡天良”的惡名,但又必須依計而行,以親子頂替趙孤喪命,如若不然,他將何以向冥冥之中的韓厥、彩鳳和趙家三百余口生靈證明他的清白和忠貞?此情此景,程嬰的心里該翻滾著多少感佩、委屈、自勵、狂躁的潮水啊!然而,更殘酷的打擊和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頭,當他在屠岸賈的威逼下一步步走近太平莊時,被自己親手插上胸膛的那把利刃也就越刺越深了:“趙孤”被挖地三尺的兵卒搜出,在程嬰眼皮底下,被屠岸賈活活掐死,公孫老臣也在亂槍下斃命。草澤醫(yī)生肝腸寸斷,撫尸號啕,大段唱詞將他喪子亡友后悲痛欲絕的心境淋漓訴出。其中“我程嬰絕了后代根”一節(jié)哀惋沉痛,催人淚下:

        驚哥兒,可憐你十幾天前才落地/來世上滿打滿算半月零/言語你還聽不懂啊/人情世故看不清/沒明白人間是咋回事/已被奪去小生命/臨行前你沒吃上一口奶/沒聽到爹娘喚兒聲/兒啊兒,普天下哪個父親都愛兒/我中年得子更心疼/人常說虎毒不食子/爹爹我竟成了害你的元兇/眼睜睜看著賊人將你害/我不能擋,不敢救,不能躲,不敢吭/淚往肚里流/我不敢哭出聲啊/兒啊兒,人間雖說罪惡重/可也充滿摯愛和真情/有不平就有人鏟/禍害不會得安寧/善良人猶如原上草/斬不盡殺不絕/一茬割去一茬生!*陳涌泉《程嬰救孤》,《東方藝術》2005年第20期。

        惟其撫膺痛哭,對天訴冤,方能將其以喪子亡友的殘忍方式恪守承諾、對抗強權、承擔道義所造成的人性分裂、違背人倫親情的負罪感如實道出,讓觀眾在唏噓和悲憫中感知他的真誠和無奈,領悟道義的自覺踐履在權力和罪惡的陰影下所付出的血的代價,解讀主人公用鮮血和生命培植起來的人格精神的寶貴內涵。

        眼看著以數(shù)條人命換來的趙孤一天天長大,在不絕于耳的唾罵聲中進入垂暮晚景的程嬰苦苦期盼著雪冤復仇的日子,但他萬萬沒想到,這一天竟是他怨而無悔地告別人間的大限之期。《程》劇第十場既是全局的大轉折,也是撼人心魄的情感大高潮。程嬰當年以喪子亡妻的沉重代價存孤育孤的義烈之舉,卻招致了全社會的譴責和鄙視,成為人們眼中“背信棄義、喪盡天良”的“大惡人”。聞說新主即位,魏絳還朝,茹苦含辛、須發(fā)皆白的老程嬰滿懷撥云見日的熱望攜孤來見,囿于高貴者的傲慢與固執(zhí),曾于郊外與“真好似夫趙朔當年音容”的孤兒謀面交談的晉國公主,依然認定程嬰是獻孤賣主的“小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她簡直像一頭發(fā)瘋的母獅,咆哮著沖上來,恨不得一口把程嬰咬死。皮開肉綻的老程嬰熱淚縱橫,郁積日久的怨憤苦痛再也掩抑不住,噴涌而來:

        為救孤我舍去驚哥親生子/為救孤我妻思兒赴黃泉/為救孤我每日偽裝與賊伴/為救孤我身居屠府落不賢/為救孤我遭人唾罵千萬遍/為救孤我忍辱含垢十六年/十六年啊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我又當?shù)鶃碛之斈?含悲忍淚蒙屈銜冤度日如年/自己的親生骨肉我送他死/別人的孩子我當心肝/夏天我怕他熱/冬天又怕他寒/吃得少了怕餓著/吃多了又怕消食難/兩歲上有一次他把病患/發(fā)燒發(fā)了整三天/三天三夜我未合眼/煎湯熬藥提心吊膽守在他身邊/生怕他有個三長并兩短/對不起趙家滿門死去的英賢/三天后等他燒退去/我一頭栽倒在床前/十六年,經歷了七災八難/心頭上時刻壓著一座山/天天等來夜夜盼/盼望著早日洗去不白冤/本想今日烏云散/搬去我心頭這座山/哪料想見面不容我分辯/挨打受罵蒙新冤/公主請你仔細看/何人站在你面前/當年的孤兒已長成漢/他就是你的親生趙家兒男!*陳涌泉《程嬰救孤》,《東方藝術》2005年第20期。

        這段唱詞剴切沉摯,發(fā)自肺腑,抑揚起伏,紆曲回環(huán),真可謂字字血,聲聲淚,哪怕是鐵石心腸,也不能不為之凄然動容。舍子喪妻,“忍辱含垢”、“蒙屈銜冤”撫育趙家骨血,為的是彰明大義,替天行道,為趙家雪冤,也為自己正名。對道義的維護,對個體人格的珍視,遠遠超出對生命和現(xiàn)實的眷戀。相形之下,在失子之痛的煎熬中失去了理智的晉公主,根本不去思考一個平民醫(yī)生莊嚴的承諾,完全被仇恨遮蔽了雙眼,喪失了起碼的思維能力。這場由受惠一方的誤解所引發(fā)的情感與理智的沖突,襯映出悲劇主人公非常人所能望其項背的襟懷和情操,也燭照了病態(tài)社會人際關系的冷漠和緊張。

        趙孤復宗歸親,壓在程嬰心頭的大山搬掉了,聚焦在他身上的道德與理性的光輝昭然于天下,其“一諾重千金,取義輕舍生,歷盡萬劫眉不皺”的人格精神在人們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就在真相大白、陰霾即散的當口兒,惡貫滿盈的屠岸賈再一次掄起罪惡的劍鋒,趁人不備向趙孤兇狠刺來,老程嬰挺身遮擋,怨而無悔地追隨他的親人和摯友而去——他無悔的是他的熱血沒有白流,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寄予美好期望的年輕一代,他怨的是人間仍布滿仇恨、兇殺和隔膜……

        新編豫劇《程嬰救孤》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上,發(fā)揮傳統(tǒng)戲曲寫意性和表現(xiàn)性的特長,圍繞戲劇主人公悲壯坎坷的人生經歷,演繹仁信節(jié)義的豐厚蘊涵,奏響愛與美的高亢樂章,在滿足觀眾心理期待的共鳴效應中,思考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建構和諧社會環(huán)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徑,給當下的人們如何協(xié)調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重鑄人格理想與價值體系以積極的引導,也為當代戲曲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參照。與其他民族種類繁多的戲劇形態(tài)相較,我國戲曲最鮮明最突出的民族特征就是儒家倫理文化品格和與之相應的“盡善盡美”的審美追求。以“仁”為核心的道德理念和倫理范疇既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一心理性格的本質內核,也是傳統(tǒng)戲曲的命脈和靈魂。近世以來,受時代氣運的影響和西方文化的濡染,儒家倫理文化在學理層面上不斷受到抨擊和揚棄,但在戲曲舞臺所體現(xiàn)的民間層面上卻依然受到推崇和弘揚。伴隨著世紀之交各種意識潮流的“流動性出席”,維系我國社會和心理秩序兩千余年的人倫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卻與“市場經濟”隔膜起來,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成了“與國際接軌”的障礙。對此,我們不能不嚴肅地指出,對浸潤在傳統(tǒng)戲曲肌體中的民族精神采取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將五花八門的西方“新思朝”的招牌不假思索地拿來橫掃一切,隨心所欲地顛覆和解構我們這個民族賴以繁衍發(fā)展的知識、思想與信仰,天真而卑屈地幻想擁抱整個世界,不惜以接受異化和消解的代價謀求與各種異己勢力取容茍合,其實是對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的玷污和褻瀆,是以“形勢比人強”為口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的喪失。有人嚴厲地指責這種行為是對血緣和祖國的背叛,話雖尖刻,但也不能不說是對癥的藥石。

        《程嬰救孤》在保持豫劇古樸莊重、粗獷豪邁的藝術品貌的前提下,靈活采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通過巧妙的舞臺調度和色彩音響的有機組合,營造零距離的時空環(huán)境,將兩千五百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善惡比拼全方位地推到世人面前,讓置身其內的觀眾真切地感受到戲劇主人公的聲情神態(tài),直至走進他充滿寬厚仁愛的內心世界,完成由悲愴到崇高的升華,在歷史與現(xiàn)實、情感與理智的溝通互動中,接受血與火的洗禮,感悟生命的意義,領略人格的魅力?!冻獭穭∫郧罢靶缘难酃庖浦矚v史名劇,成功地實現(xiàn)現(xiàn)代性的轉換,扣響了觀眾的心弦,贏得了普遍的贊譽,乜印證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戲曲的根基在傳統(tǒng),生機在民間——傳統(tǒng)是戲曲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民間是戲曲的廣闊舞臺。時代在前進,戲曲要發(fā)展,只有繼承傳統(tǒng),貼近生活,固本求新,打造精品,才能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生生不息,永葆藝術的青春。

        猜你喜歡
        屠岸賈程嬰趙氏
        趙氏孤兒
        小人物那股勁
        大學生(2024年6期)2024-07-03 12:01:38
        恢弘震撼的北昆《趙氏孤兒》
        旅游(2021年5期)2021-07-21 10:52:26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門 客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趙氏孤兒
        不同程嬰的不同主題——由程嬰看豫劇《程嬰救孤》,以及話劇、電影《趙氏孤兒》的主題
        簡析電影《趙氏孤兒》體現(xiàn)的悲劇性
        道德的力量
        安徽文學(2013年7期)2013-04-29 07:42:28
        91久久国产香蕉熟女线看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婷婷久久播66性av|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真实国产网爆门事件在线观看| 久久99免费精品国产|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小说|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精品日本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2021|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日本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国产女奸网站在线观看| 看国产亚洲美女黄色一级片| 久久久久久欧美精品se一二三四| 夜爽8888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首页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有尤物| 性高朝大尺度少妇大屁股| 狼人国产精品亚洲|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国产自精品在线|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 免费无遮挡禁18污污网站|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女同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a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AV小说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