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為民
我看《金牌調解》
□馮為民
《金牌調解》是江西衛(wèi)視今年打造的一檔情感類談話節(jié)目,在每晚的黃金時段播出。這個欄目之所以一開播就能獲得觀眾的喜愛,首先是因為主創(chuàng)人員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金牌調解》是一個典型的民生欄目,它貼近社會、關注現實、體察民情,談的雖然是一些家長里短的事,但這些都是老百姓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的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期,社會關系、經濟關系、家庭關系都面臨著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人心變得浮躁,人情變得淡漠,人生變得脆弱?!督鹋普{解》提供給大家訴說冤屈的平臺,有疑惑可以到這里求證,有紛爭可以到這里調解,正像主持人的開場白所說的,“有問題來調解,來調解沒問題?!?/p>
當然,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婚姻家庭并非《金牌調解》的首創(chuàng),很多衛(wèi)視都開辟了類似的欄目,其中不乏成功之作??v觀這幾年各臺所辦的民生類談話節(jié)目,大多數都存在“過分包裝,強行做秀”的問題,有的甚至以當事人為道具,通過所謂的情景再現制造一些噱頭、笑料,使當事人哭笑不得,左右為難。這樣的節(jié)目看似“精彩”實則“辛酸”。而《金牌調解》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恰恰就在于沒有這些噱頭、笑料,可以說這檔節(jié)目的靈魂就是它的真誠。它是通過為當事人解決實際問題來贏得觀眾的心,觸動觀眾的情,從而吸引觀眾眼球的。與其說這是一檔談話類節(jié)目,倒不如說是每天一次的調解工作現場直播,觀眾在看節(jié)目的同時等于列席了一次調解工作。有人問,調解員蓋的這個章子有用嗎?筆者認為絕對有用。在這里,一切都是真實的,當事人的訴求是真實的,調解書是真實的,觀察員的眼淚也是真實的。一檔談話類節(jié)目,包涵了那么多的真實,還怕沒人看嗎?
應該說《金牌調解》是一檔非常適合家庭成員觀看的節(jié)目。家庭是一個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的轉型,家庭矛盾日趨增多,有情感破裂、財產糾紛的;有父子反目、婆媳成仇的;有成了“家”沒有結婚的;有“結了婚”不是夫妻的。 這些“不幸”的問題,靠法院解決不了,靠社區(qū)也解決不了。江西衛(wèi)視正是抓住了這個切入點,開辦了這檔觀眾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觀眾可以一邊看一邊討論,既可討論嘉賓的法律意識、道德水準,也可討論調解員、觀察員分析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這樣的節(jié)目,對每個家庭來說,既是一種法律常識的普及,又是一種調解工作的見習;既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種反省,又是處理家庭矛盾的一種示范。盡管不能和臺上進行語言的互動,但心靈和情感是互動的,不管是大家庭還是小家庭,都可以從中找到對應的角色、對應的問題、對應的解決辦法,有一種很強的現場感和親近感。
另外,《金牌調解》是一檔充滿著濃郁平民意識的節(jié)目,它的形式自然樸素。整個節(jié)目沒有豪華的包裝,也沒有貴族化、學者化的傾向。除了主持人章亭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調解員胡劍云一身得體的西裝之外,既沒有光鮮亮麗的美女,也沒有口若懸河的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有人說《金牌調解》的調解員和觀察員的普通話不太好,說起話來不那么溜;也有人說,整個節(jié)目板塊效果不明顯,個別地方處理得不夠干凈利落。但是,正是這些“瑕疵”讓觀眾有一種身臨現場的感覺。這正是節(jié)目的特色所在,也算是當前談話類節(jié)目的一種返璞歸真。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金牌調解》辦得是成功的,欄目的定位準確,標題簡潔明快,內涵豐富,內容健康向上,很受老百姓歡迎,表現形式嚴肅大方,沒有媚俗之氣。
民生類談話節(jié)目的生命力應該主要體現在真善美上,要讓觀眾感到真誠、善意、美感。從目前情況看,《金牌調解》還略顯粗糙和稚嫩,精彩且富有啟迪性的分析點撥不多,看得不太過癮,缺乏那種“力透紙背”的感覺。究其原因可是在真善美上存在著一定差距。在這里,筆者不懷疑調解員、觀察員的真誠和善意,他們都希望盡最大努力把嘉賓的問題解決好,把矛盾化解掉,但在操作過程中必須把握好角度,掌握好分寸,千萬不要搞得像“斗地主”一樣。不管問題有多么嚴重,當事人都是嘉賓,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決不可以使用訓斥的口氣,更不應該強迫人家“眼睛看著你”。特別要禁止使用一些諷刺挖苦的語言,否則就顯得不夠真誠,也缺乏美感。
作為一般的談話類節(jié)目,主持人是節(jié)目成敗的關鍵。而在《金牌調解》中,主持人的作用只是穿針引線,調解員則是畫龍點睛,觀察員是旁敲側擊,最后嘉賓才是一錘定音。由此可見,這檔節(jié)目做得好壞,調解員敏銳的洞察分析能力和觀察員深刻精辟的點撥是關鍵。
首先要從法律的層面分析和指出雙方當事人存在的問題。比如有一期節(jié)目,當事人雙方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已經有了兩個小孩,但還沒有履行結婚手續(xù),最后女方出現情感轉移,產生了分手的想法,給男方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可以說,這種情況,在當今社會具有代表性,如果這種節(jié)目做好了,對面臨同樣問題的年輕人是一個教育和啟發(fā)。遺憾的是自始至終調解員和觀察員都沒有從法律的層面去分析這對情人同居十年不履行結婚手續(xù)所造成的危害,而一味地把他們感情破裂的原因歸結為傳銷。傳銷無疑是違法,但他們鬧分手的深層次原因并不是傳銷,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履行法定的結婚手續(xù),這種所謂的“事實婚姻”導致雙方缺乏法律的約束,沒有約束就沒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就容易忘乎所以、隨心所欲,這樣的問題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fā)社會問題。所以,決不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其次要從道德的層面去分析和指出雙方當事人存在的誤區(qū)。有一期節(jié)目講的是一對情人的恩恩怨怨,男方是有婦之夫,在妻子身患絕癥需要感情撫慰和生活照顧的時候,一個女人闖進了他的生活,最后逼得患病的妻子不得不含恨離婚。這個節(jié)目要討論的首要問題并不是這個男人和他的情人如何和好的問題,而應該是規(guī)勸雙方當事人遵循道德規(guī)范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讓這個患病的妻子再受傷害。可以說這期節(jié)目讓人很壓抑,而且這種壓抑的心情一直沒有從調解員和觀察員那里得到有效的緩解。
第三要從情感的層面去分析和化解雙方當事人存在的隔閡。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動之以情并不是盲目煽情,而是曉之以理的一種表達方式??梢哉f,這樣的節(jié)目并不需要什么詩情畫意和 “抑揚頓挫”,也無需博得觀眾多少笑聲,需要的是從感情上讓觀眾有共鳴。有一期節(jié)目講的是一位敢于伸張正義的普通群眾,因為揭發(fā)了犯罪嫌疑人而遭到親友的責難和村民的打擊報復,弄得幾乎家庭破裂、妻離子散。觀察員們被他的事跡感動得潸然淚下,紛紛給他出主意想辦法,并對他的家人進行耐心的勸慰指導和幫助。筆者相信這個既動情又感人的場面一定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不久播出的一期調解母子矛盾的節(jié)目也做得很精彩很感人。當曾經有點叛逆的兒子在調解員和觀察員們飽含深情的勸說和鼓勵下,撲向母親懷抱,并用顫抖的聲音說出“媽媽,我愛你!”時,圍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也一定為這對母子的和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但看過之后筆者還是覺得缺少了點什么,有點美中不足,特別是當看到母子倆在調解協(xié)議上簽字按手印時,心里不是個滋味,母子的骨肉之情難道還要靠這一紙協(xié)議來維系嗎?這豈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悲哀。如果這個時候主持人能說上一段話:“作為一對從患難中走過來的親生母子,我們這份調解協(xié)議實在顯得有點蒼白無力,按理說,他們本不需要這么個協(xié)議,但既然今天他們來到了《金牌調解》并調解得那么成功,就讓他們把這個協(xié)議帶回去留作紀念吧,相信他們能夠以此為新的起點,記住昨天,珍惜今天,把握明天?!边@樣,這期節(jié)目就非常圓滿了。也許我們的要求過于苛刻,但絕不過分,因為他們的調解不是一般的調解,而是“金牌調解”,因為社會有需求,觀眾有期待,群眾有呼聲。
吉安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
本文責編:胡江銀